解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演化而来,其本质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该词最早在20 世纪60 年代由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提出,是基于对语言学中结构主义的批判,认为对于单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解构主义在80 年代成为了一种设计风格,最先在建筑领域得到发展。解构主义设计的主要特征有:
1.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进行破碎处理再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
2.具有很大的个人性和随意性,是对现代主义原则和标准的否定和批判。
3.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设计原则,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解构主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重组,重视个体和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但实际上,经解构主义处理的局部之间,往往存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严密的整体关系,并不是无序的杂乱拼合。
弗兰克·盖里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解构主义设计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飞扬的流线感和建筑的不规则性、分散性突破了现代建筑印象中的秩序感。他运用解构的手法颠覆了现代建筑有序的外观,整体如同随意摆放的金属构筑物,没有形体上的过多关联。无疑这个博物馆所带来的夸张形象,是对于解构主义设计的最好诠释。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