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威
“老师,我能和您聊一聊吗?”漂亮的八年级女孩佳意(化名)含着泪走进我的办公室。我对她印象深刻,因为七年级的时候,她是班长,聪明、能干,比别人成熟不少。她告诉我,她结交了一些比较容易闹事的朋友。他们形成了一个校园中的小群体,打架、斗殴、抽烟、酗酒、早恋、结交不良少年,而她也卷入其中,不知不觉地成了一名校园欺凌者。
佳意与班上同学很少有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和话题,交友不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的怂恿下,通过对同学欺凌获得了满足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是,这也造成了班级同学的刻意疏远。有一次,我在她们班上讲了关于“校园欺凌”的内容,分析了欺凌者容易被集体排挤的事实,让她产生了很大触动。她说:“老师你有没有发现,那次课上有很多同学都在偷偷看我。她们的眼神都是异样的。我在班上确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平时大家都离我远远的,我感到非常孤独,总觉得自己像在一座孤岛上一样。”
佳意说不想待在班级,周围的同学都躲着她,让她感到被孤立。她在班上根本没有朋友,心里很难受。她觉得班级外结交的朋友们很好,他们为她做了很多,让她感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他们可以帮我出气、维护我的尊严。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她找我做心理辅导,就是想让我帮她获得班级同学们的好感。她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拥有好成绩,也拥有好朋友。我最怕的就是孤独,我会在夜里哭。”
佳意有一个不合理的认知:只要是义气之举,就是友情的最佳表现。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帮助我的朋友。”但她对自我认知的帮助却不分辨对错与否,而是错误地觉得只要站在朋友这一边,就是友情。她说:“我之所以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就是为了保护好自己和朋友,让自己强大起来,报复那些曾经对我们不善的人。”可以看出,她的校园欺凌行为主要也是为了义气。
佳意与家人的关系是僵化而矛盾激烈的。她自认为可以摆脱父母,找这些所谓的朋友一起生活。她说:“妈妈根本不考虑我的感受。我感觉她把我管得太严了,而且做出来的事情让我很没面子。”她甚至还通过离家出走反抗父母的约束,并且做出更加逆反的交友行为。
听到校园欺凌者,容易让人有一种心理预设:“这是一个不乖的孩子”。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想法,我坚守心理辅导中的价值中立原则,耐心地听她诉说,让她感受到理解和尊重。我问她:“看上去,你好像非常委屈、非常难受,可以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佳意红着眼睛开始诉说最近因为交友和同学、妈妈产生的矛盾。
为了能够更深层地交流,我也尝试抓住她寻求自我改变的契机,发掘她的心理资源,以增强我对她的了解。首先,我告诉她,我很感谢她能够信任我,把自己的烦恼和心事告诉我。其次,我指出,她能够来找我,说明还是想解决和同学、妈妈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好的现象。最后,我也欢迎她有空了随时可以过来聊。通过这次深入交流,我与她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她更信任我了。
与佳意建立信任关系后,我用心理咨询中的认知疗法,帮助佳意分析问题,调整她对于“独立”的认知,我与她开展了这样的对话:
“你想独立,与这些人交友,不想受到妈妈阻挠。如果你是你妈妈,你觉得她现在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肯定很紧张。”
“还有呢?”
“生气、愤怒、失望。”
“还有呢?”
“应该会很担心我。”
“一个真正独立的孩子,会让妈妈产生这样的心情吗?”
“……”她若有所思。
我告诉她,真正的独立是需要让父母安心,不是简单的肆意妄为、与妈妈唱反调,独立要和叛逆进行区分。佳意认同地点点头。
佳意对“友情”也存在认知偏差。我也与她一起分析:“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其他同学的真心朋友是什么样的?”佳意意识到,除了帮助朋友解决问题,真正的友谊是需要让朋友有健康向上的進步。显然,与所谓的朋友一起打架斗殴并没有彼此促进,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让自己陷入困境。
要让佳意回归班级,首先是需要让她找到归属感,因此我尝试寻找一些例外情况。我问她:“班级同学有没有关心你、不疏远你的情况?”佳意仔细想了想,提到了自己曾经比较亲密的几位朋友。这些朋友会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关心她,给她带来一些好吃的东西。她还提到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并没有因为她在校园里的欺凌行为而另眼相看,反而对她的学习更加关注。说到这里,佳意嘴角浮出一丝浅浅的微笑,“其实,我挺喜欢现在的班级的,我想我还是可以让自己的心回去的。”
佳意离开心理辅导室前,郑重地说:“老师,我想回到班级,重新调整状态,好好做自己。”慢慢地,佳意对班级重新产生了归属感,这是她内心发生的重大改变。她回到班级后,坚持没有与校外的朋友联系,认真学习了一个月。后来,由于父母坚决要求她换个环境,所以她不得不转去其他学校。她来心理辅导室向我告别时这样说:“老师,我有信心,我还有机会改变。在学校里还有一个老师愿意倾听我的心声,这让我心里很是安慰。谢谢您。”我知道,佳意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因为她知道,学校依然为她打开大门,她依然可以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归属,她也依然可以获得真正的友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AF635D49-0074-4560-8AB3-AB77D6C02F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