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2022-06-11 01:29葛婧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舜帝阑干梧桐

葛婧秋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作者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古代诗词中,诗人或词人为了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往往会描写一些客观物象,使作品变得更加含蓄内敛、耐人寻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系统地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呢?接下来,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

一、分类整理,引导学生记忆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将常见的意象分类整理好,并让他们结合经典的诗词名句来记忆。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将意象分为以下几类:

1.自然类(和大自然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包括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等)

(1)青山: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征,是文人借以柄息身心的家园。

例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出自谢胱的《游东田》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出自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月:借以表达对故乡、亲人、故国的思念之情;用于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叉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出自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出自刘禹锡的《石头城》

(3)梧桐:常用来传达悲苦凄恻的离愁别绪。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出自王昌龄的《长信秋词》

“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出自徐再思的《双调·水仙子·夜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出自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2.人文类(和人类有关的意象,主要是指人为创造的各种事物,包括亭台楼阁、假山园林、宫殿道路等)

(1)长亭:常用来抒写离愁别绪。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出自杜牧的《题齐安城楼》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出自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2)阑干:常用来抒发满腔的愤懑之情。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出自毛滂的《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三》

(3)笛:常用来表达游子思乡、征人思乡、归心似箭的心情;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出自李益的《春夜闻笛》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出自雷震的《村晚》

意象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会有不同的含意和用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意象的这些特点来理解古诗词,当然也要提醒他们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主观臆断。

二、讲述故事,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带有典故的意象。这些意象往往表达了特定的情感。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讲述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帮助他们记忆古诗词中的这些意象。

比如,“分明知是湘妃泣,何忍将身卧泪痕”“当时血泪知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何人裁断湘妃竹,半蘸秋江作钓筒”等都写了同一种意象,即“斑竹”。传说,舜帝的两名妃子娥皇和女英千里追寻舜帝,到君山后,听闻舜帝已崩,她们抱竹痛哭,流泪成血,泪水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又名“泪竹”,或称“湘妃竹”。古人常借此表达怀古思今之意,抒发幽怨哀伤之情,或者写迁客被贬之恨。

又如,古诗词中常常会出现“烂柯”这一意象。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为他们讲述《述异记》中的一个故事:晋代有一个名叫王质的人,他去山里砍柴的时候看到了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其中一位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递给王质,让他吞下去。吃了那东西以后,王质竟然不觉得饥饿了。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低头看自己的斧子,才发现那木头做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凡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去世了……因此,古人常以“烂柯”来形容离家很久。刘禹锡曾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以上是笔者引导学生积累和记忆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兩种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A7614627-9AF0-4AF6-B860-901C9EA63E99

猜你喜欢
舜帝阑干梧桐
梧桐妈妈有办法
中秋
天下为家
根祖文化的圣地——舜帝陵庙
清平乐·阿美歌舞
东安县芦洪市镇文化资源探讨
梧桐树下
思远
梧桐
罗江怨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