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虹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海量信息,丰富的学习资源助力大学生成长,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从可视化的概念、分类、理论入手,分析可视化应用于网络思政教育内容的可行性与价值,探讨如何利用可视化思维和技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提升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可视化;网络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如今生活的社会已经成为“读图时代”,可视化影响广泛而深入。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上进行相关内容检索,结果发现“可视化”多应用于学科性知识以及中小学教学之中,而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论文数量非常有限。本文从可视化分类入手探索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力图为新媒体时代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相关概念概述
1)可视化概念
从广义上讲,可视化指能够直观可见的将抽象事务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都可称为可视化[1]。换言之,人们拥有对可视化模式快速识别的自然能力,可视化技术恰恰利用这一特点,将所有的信息都转化成直观和可读性强,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的视觉表征形式,赋予了其信息内容鲜活的“生命力”。
2)可视化分类
以发展历程为分类标准,将可视化分为数据、信息、知识可视化、思维可视化[2][3]。
3)网络思政教育内容
闫雪琴、刘永栓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探析》提出网络思政教育涉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思想和手段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的问题,认为网络思政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5],即政治、思想、文化、道德、法治、心理行为。
吴晖在《基于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度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问题研究》将网络思政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划分,主要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网络素质教育、网络道德教育[6]。景星维、吴满意指出,一般可以将网络思政的教育内容分为自然物质、社会事物、精神产品三种类型[7]。
总体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都较高。
2可视化应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行性与应用价值分析
1)可行性分析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都较高,而面对网络“信息大爆炸”,大学生信息获取缺乏统一的结构和认知系统。在当前读图时代和知识时代背景下,综合考虑大学生已形成的学习习惯、认知结构特点及思维记忆方式,作为学习工具及学习策略的知识可视化势在必行。
2)应用价值分析
依据认知神经科学理论,大脑具有可塑性,知识可视化可以创造适当、丰富、可行的刺激来塑造大脑、促进学习。同时情绪贯穿人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活动,脑科学证明人的情绪与认知行为在存在某些交叉融合,积极的情绪可以助推认知发展。可视化可以营造学生思考环境,将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带来身心体验的知识情景,为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积极作用[8]。
3运用“可视化”思维与技术,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积极作用
1)运用信息可视化加强思政教育的有效传播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播与掌握。信息可视化在进行可视化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打破信息中所含元素的原始结构,适量增加颜色、图像等新的元素进行重构,实现复杂信息简单化,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利于信息传播。
例如:人民网专门设立图解专题,针对各类时政、社会、国际等新闻进行图像化展示。符号、图形、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再加工使得新闻内容变得更为具象化,艺术化的呈现在阅读者眼前,对传统文字讯息进行深加工,进一步增强了阅读者的可读性。
人民网对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设计了图解说明(下图为部分内容截取),图3-1通过标题设计、内容模块的分类同时加以可视化的日历及背景颜色的区分,使得六中全会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一目了然,可以迅速锁定标题,了解相关信息内容,降低阅读者认知负荷。图3-2通过人物图标的加入,以及字体色彩的强调有利于降低读者阅读时间,提高读者阅读效率。而整篇图解通过图像、符号、颜色等视觉元素使内容变得清晰明了。
近年来,“词云图”已成为一种能够高级、美观而又绚丽直观地展现关键词术语的有效方法,在日常阅读与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词云图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过滤大量无效信息,同时以关键词出现频率高低作为依据,通过字体大小等其他可识别的元素进行突出显示,因此同样可以引用于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受教育者直接掌握主旨内容。例如:图3-3为2020年两会热词情况词云图,可以清晰了解到两会的关注点,准确把握重点信息,了解各关键词之间的逻辑联系,强化理解。图3-4为网络中“用歌声礼赞祖国”的相关海报,运用词云图的形状及重点词语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针对数据、大规模文本信息类思政话语体系内容的掌握和传播,可以将文本信息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大程度实现信息归纳和信息提取,将文本中隐藏的知识文本信息潜在的主题和隐含的特征、关系呈现给读者。
2)运用知识可视化增添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纽约大学的心理教育学家曾研究发现,人类的记忆基本从听觉、阅读、视觉和实践中获得,以视觉和实践的方式获取记忆占到60%[9]。知识可视化实际上是利用视觉表征将隐性知识外显化、显性知识更加生动化的过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知识量大、内容概括性抽象性较高,多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知识可视化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内容形象化,增添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例如:图3-5为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的《漫画说纪》部分截取,通过简单的漫画插入,增添了内容的趣味性,增加受众对纪律的了解兴趣,将具体事件可视化,得到感官上的良好体验,同时得到了情绪上的积极体验,对思维与记忆产生较好影响,起到更好的宣传作为共产党人应该遵守纪律的作用。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
如今搜索百度百科,更多的百科知识也都配以秒懂百科视频(图3-6),简洁的动画提供了直观有趣的情境,促进了对知识的记忆。这也提示我们,针对网络教育思政中关于政治、道德、文化、法律等知识的传播,可以运用知识可视化,创造适当、丰富、可行的刺激来塑造大脑、促进学习,将单一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多样、有趣的视、听、动觉等信息,增添思政教育的趣味性。
3)运用思维可视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
高效并非思维可视化的目的,思维可视化重点强调阅读者对知识与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是再次发掘、梳理、表达脑中知识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作为大学生公共基础课,但其地位与专业课程同等重要,且具有特殊性,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进一步完善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思维可视化可以持续提升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现思考的力量。
例如:图3-7为网络中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导图,可以清楚的看出知识之间的关系与整体结构。碎片化信息时代使大学生信息获取呈现出盲从性、无序性,缺乏统一的结构和认知系统,而思维可视化则注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因此,针对网络思政教育中的政治思想类内容可以引入思维可视化,从而促进学习者自身在脑内知识建立起更多的关联,减缓思政内容的抽象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也从优美的线条、多变的图形、鲜艳的颜色等方面进行入手,令思維跃然纸上,让理解可见,如图3-8。
4结语
当下在在信息大爆炸和知识爆增长的时代情景下,获取、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显得越发关键。当所有讯息转换为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那么就更能引起相关反应与回馈。以上的几种可视化案例都是对思政教育中最基本的可视化实施探索,可视化包含多种表征形式,可以进一步针对思政教育的不同内容,探索最合适的可视化表征方式,进一步提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广阔领域。
参考文献:
[1]巫志峰.知识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刍议[J].内江科技,2017,38(08):105-106.
[2]朱建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的可视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1):87-91.
[3]王欣源. 思维可视化方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4]刘濯源.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课程改革支持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6(21):3-6.
[5]闫雪琴,刘永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12):90-95.
[6]吴晖.基于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度联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38(05):93-95+103.
[7]景星维,吴满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6):143-148.
[8]李志厚,侯栎欣.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基于认知神经科学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0):13-17.
[9][美]Paul M.Lester著.霍文利,史雪云,王海茹译.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447.6C1A6999-1494-42A2-9FE9-BC7B225671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