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华兹华斯诗歌中的“自然”情节

2022-06-11 11:36陶陶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华兹华斯水仙花自然

一、引言

作为英国著名田园诗人,华兹华斯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在他所创作的自然诗中体现得极为明显。本文浅析华兹华斯的三部作品《孤独的刈麦女》《水仙花》《廷腾寺》中的自然情节,呼唤大众对自然的珍惜和热爱。

二、华兹华斯的诗歌风格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与柯勒律治共同创作的《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诞生。生活在风景如画的湖区,华兹华斯喜欢在附近的山丘、荒野和湖边美景中漫步,切身感受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汲取灵感,创作出受到自然启发的诗篇。因此,华兹华斯创作了大量以自然为主题的优秀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抒发内心对世界的感悟,并呼吁人们重视自然,保护自然。

三、《孤独的刈麦女》——自然的描述者

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不仅陶冶了华兹华斯高雅的艺术情操,还赋予了他取之不尽的灵感。在灵感和天赋的双重加持下,年仅28岁的华兹华斯联合柯勒律治出版了《抒情歌谣集》,该书的问世象征着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端。华兹华斯的诗歌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擅长用简洁、清新、朴素的文笔勾勒自然的美景,表达内心细腻的情感。

《孤独的刈麦女》是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全诗分为四节,每节八行。在格律上,诗人没有固守传统的格律排列,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使整首诗的节奏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既保留了传统诗歌格律的优美,又不乏创新和突破,读着朗朗上口。

《孤独的刈麦女》描述的是高原上,年轻又孤独的割麦女边劳作边唱歌的场景,她优美的歌声唤起诗人无尽的联想,串联起诗人温柔的情感。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质朴,内容真挚自然,结构完整,仿佛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令人陶醉其中。

在诗歌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特征就是意象的运用。意象是诗歌语言的灵魂,华兹华斯采用多种意象的描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刺激读者的感官,从而唤起某种特定的感觉或心理情感。在《孤独的刈麦女》中,诗人运用听觉意象、视觉意象和动觉意象等,以祈使句开启全诗,直接引领读者进入诗中的世界,“看啊,在苏格兰高地上,有一个孤独的女孩在割着麦子。听啊,她一边割着谷子,一边唱着悲伤的歌,连深谷中都回荡着她的歌声。”仅在第一小节,诗人接连使用了四个描述孤独的单词和短语,着重突出刈麦女孤独的形象,充分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感官。为读者描绘了这样的画面:幽静的山谷下,有一片金黄的麦田,一个苏格兰高原女子正在收割麦子,她忧伤的歌声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发出阵阵回响,让人不禁绵延出忧伤的心绪。在第二节中,华兹华斯采用了夜莺和杜鹃的意象,将女子的歌声与二者做比较:“连绿洲的夜莺都唱不出如此舒缓的音符,为沙漠中的旅行者扫去疲惫;连春天杜鹃的啼叫都无法像女子的歌声那样动人!”充分体现了女子歌声的美妙,以及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富有画面感和形象感的两种意象,引发读者的诗意联想,在诗人的带领下,讀者身临其境般地体会、品味作者当时的心境和感触,仿佛穿越了层层时空的界限,与诗人融为一体,看华兹华斯用优美质朴的语言描绘他眼中的所见、感受心中的所想。

第三诗节以设问句开头,自然地引出对刈麦女歌声内容和主题的描写。这一节采用了三个疑问句,既引发读者思考,又好像是在与读者讨论,读者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和诗人同行的伙伴。刈麦女用诗人无法理解的语言唱歌,不知她是在为流失的岁月忧伤,还是在悼念离去的亲人,或者,这首歌很普通,只是关于每个人都在经历的起起伏伏。作为读者,无从得知她所唱的歌是希望还是绝望。然而,可以感受到,在只有自然为伴的情况下,灵魂的孤独感。这就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也是诗人的心声。

像华兹华斯的所有诗歌一样,在内容上,《孤独的刈麦女》与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自然的意象在这首诗中表现为幽深的山谷、夜莺和杜鹃以及它们的歌声、阿拉伯沙漠等各种形式。在内涵上,华兹华斯用优美朴素的语言赞美着他心中纯净而伟大的自然。

四、《水仙花》——自然的崇拜者

《水仙花》是华兹华斯优秀的、歌颂大自然的抒情诗之一。全诗分为四个小节,每节六行,共二十四行。这首诗的格律以抑扬格为主,韵脚工整,极具韵律之美。这首诗着重体现华兹华斯对自然的崇拜,认为大自然可以净化一个人的心灵,具有抚慰孤独的治愈功能。在全诗第一句中,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一朵漫无目的的孤云,让读者感到强烈的忧郁和孤独,这朵孤云在湖区的丘陵和山谷间徘徊,仿佛在寻找心灵的栖息地。

忽然他看到了大量的水仙花,作为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他一瞬间就被迷住了。此时,华兹华斯运用拟人的修辞描述这个场景,他将水仙花拟人化,随风摆动的样子仿佛美人在起舞。第二节以比喻开头,华兹华斯将如此茂盛的水仙花群比作银河里的星星,绽开的花朵随风飘动,仿佛星星闪烁的光点。不仅如此,诗人还用了夸张的修辞告诉读者水仙花的数量之多,在海岸上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目光所及无一不是它的存在。第三节以拟人开头,舞动的水仙感染了诗人,让他的内心洋溢着愉悦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伐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有这样欢乐的陪伴,诗人的忧伤早已不翼而飞,内心变得明快开朗。他凝视着它们,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魅力,但他并没有立即意识到这种经历会对他产生持久的影响,多年后,诗人再次回忆起这幅场景,意识到这是水仙花,也是大自然给他的“财富”,这笔“财富”可遇不可求,那就是他从慷慨的大自然手中获得的快乐。以翩翩起舞的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是诗人心灵的寄托。在未来的岁月中,在诗人内心孤独空虚、深陷昏沉、缺乏动力的时候,带给他安慰,成为他的精神家园。此外,这首诗暗示人与大自然的交流不仅仅是一时的愉悦,而是更深层次的、持久的满足。如果体会不到大自然的美好,那么人们只能与孤独为伴。

《水仙花》由自然景物描写过渡到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大自然赐予的美丽转化为诗人精神世界的慰藉。在华兹华斯眼中,自然具有神性,人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热爱、崇拜,甚至敬畏的,因为物质世界并不能够带给人们持久的满足,自然世界与生俱来的包容和美好才是人类应该追求的、治愈心灵的灵丹妙药。出于对自然的崇拜,诗人向读者发出呼唤,自然与人是本质相通的,人离不开自然,需要回到自然中去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诗中的水仙花不仅代表自然界,也象征着诗人精神的重生。大自然的魅力让诗人沉浸在美景中,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诗人相信自然的净化作用,所以他讴歌自然,崇拜自然,试图通过自然界的高尚事物净化人类的灵魂,消除内心的空虚和不安。

华兹华斯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用词简单和通俗。他的目的是选择真正能够让大众理解的方式进行诗歌写作。同时,赋予丰富的想象力,使普通的事物以不寻常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华兹华斯主张选择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使用纯粹而简单的语言进行诗歌创作,这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一大突破。

首先,这首诗取材于常见的事物:水仙花,华兹华斯从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首精彩的抒情诗。诗中使用的语言大多很口语化。此外,诗中的词序和句型都很简单明了,并不晦涩难懂。这些简单的词语和句型自然流畅,非常直接地表達了诗人的感情和思想。华兹华斯将自己的情感体现在诗中风景里,用通俗、纯朴的表达方式为诗歌带来别样的活力和魅力,也为诗歌在大众生活的传播贡献了力量。

综上所述,《水仙花》篇幅虽短,但充分展示了华兹华斯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才华。对自然的崇拜、丰富的想象力和简洁纯净的语言是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中最突出的优点。同时,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大自然不仅有审美价值,而且有精神慰藉价值。愉悦的心境和慰藉来自大自然平凡又独特的魅力,让人们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自然可以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微妙的影响,长期接触自然可以逐渐从忧郁中恢复过来。自然就像春日暖阳,放射出柔和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驱散忧愁和不安。

五、《廷腾寺》——自然的守护者

华兹华斯相信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写了很多关于自然的诗歌,他的作品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基础上,希望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人们离不开自然,自然也离不开人们的守护。正因如此,在崇敬自然的同时,人们也要学会去保护它。

《廷腾寺》作为《抒情歌谣集》的代表作,可谓意义非凡。该诗原标题是《旅途中重游瓦伊河两岸,作于廷腾寺上游数里处》,通常简称为《廷腾寺》。这首诗是采用抑扬格五音步的无韵诗。与此同时,诗歌的结构又很严密。因此,朗读时非常流畅自然。诗歌的背景建立在工业革命初期的英国,工业时代的人们逐渐远离了大自然,因此,内心难以获得平静而愉悦的心情。诗人对失去自然慰藉的人们感到同情,试图借助自然的神奇力量帮助人们获得心灵的重生,治愈人们的痛苦,让人们重新成为一个鲜活的灵魂。

开篇的几句话利用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有活力的自然景色。诗人被河流和溪水从山上流下来的声音所吸引,回忆起五年前的情景。在这五年间,他发生了变化,如他所说“已不同于当年的旧我”,而是处在一个被尘世的繁杂导致窒息的时期。当他还是个孩子时,自然是他的一切,但现在他不再有这种感觉,也不能够再获得这种感觉。诗人并未沉溺在这种悲伤中,因为他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自然又给了他全新的馈赠,那便是成熟的理智和思考能力。

在第二段中,诗人尽管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些美丽的风景,但在城市生活的喧嚣和孤独中,对它们的记忆常常使他感到宁静和治愈。更重要的是,由怀伊河的自然之美唤起的感性,使他有了超然的洞察力,看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力。他回忆起23岁时的自己,当时像野兽一样在怀伊河谷的山坡和溪流中嬉戏,仿佛在逃避他所害怕的东西。作为一个青年,他以一种与生俱来的激情享受着被大自然包容的感觉。回首往事,他承认那些日子的快乐和狂喜已无可挽回地消失。但这种精神体验维系着他对自然的热爱,他在自然中认识到自然的照料和陪伴是心灵和道德的守护。

诗歌结尾,诗人将视角转向他的妹妹多萝西,在她的眼睛里,华兹华斯看到了他年轻时的快乐花火。他祈求能在多萝西身上再看到他曾经快乐的样子,并告诉她大自然不会背叛爱她的心,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使人们免受社会交往的琐碎之苦,并为生活中的起伏提供慰藉。诗人陷入幻想,当多萝西内心挣扎或孤独的时候,哪怕在他离开后,她也会记住诗人和大自然的爱的奉献。

诗人亲近自然,拥抱自然,通过自己的主观体验以及生命中不同时期的思想,表达了大自然在不同阶段对诗人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大自然的无尽温柔和感激。同时,诗人心系自然、热爱自然,倡导自然与人和谐相处。自然以无私的胸怀和丰富的资源哺育人们,慰藉人心、陶冶情操,让人回归纯粹和宁静,思想品格变得高尚纯洁。同时,人也在被自然治愈的过程中,以及对自然美的享受中不断感悟生命的伟大,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六、结语

作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创作者,华兹华斯的写作目的是利用感觉和情感更深入地理解关于自然界的事物,因为感觉和情感可以将人的内在自我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从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可以看出,华兹华斯在诗中描绘了大量自然风光,他把自然界作为灵感的源泉,此外,他的生活经历帮助他把自然看作是作品的主要力量。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人们对自然的热爱深藏于内心,这与年龄或社会发展程度无关,华兹华斯的诗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人们不可能离开自然而生活,自然是拥有感情和灵性的,能帮助人们保持人性的纯真,追寻人生的意义和幸福。同时,人也在对自然美的享受和治愈中,不断更新对生命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江舒桦.《丁登寺》与自然的再现[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45-49.

[2][英]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选(英汉对照)[M].杨德豫,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秦秀白,编著.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陶陶,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华兹华斯水仙花自然
植物批评视域下的华兹华斯诗歌研究
自深深处
水仙花栽在水里也能开花
水仙花
分析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The Study of “The Daffodil” from Cognitive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