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孟臣 王英杰 汪孟军
摘 要:研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采取有效的人工、物理、生物及药物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控制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的危害提供参考。在孙武湖生态林场选择2块样地,1块为常规喷药防治的样地、1块为采取综合防治的样地,通过对比试验,实地调查观测记录防控效果。采用检疫技术、营林措施、生物化学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预防及控制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危害,降低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在光肩星天牛的防治中,单一技术措施收效甚微,要积极保护和招引天敌,辅助药剂防治,协调运用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大幅压缩光肩星天牛发生面积,保障林木健康生长。
关键词:光肩星天牛;危害特性;综合防治对策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 又名柳星天牛、白星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是林业重要钻蛀型害虫。近年来在广饶县发生迅速,危害较广,对果树(苹果、梨、李、梅、樱桃等)生长构成严重威胁。光肩星天牛成虫咬食寄主树叶或小树枝皮,幼虫在树干打孔钻蛀,危害轻的限制树体生长,严重的引起树体枯梢风折。采取具有无公害的药剂及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控措施,结合人工捣毁虫卵、灯诱捕杀成虫一系列物理综合防控,达到环保、长效、低成本的目标。由于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隐蔽,注药防治和树干喷药作为常规的防控措施、由于操作技术和药剂配比不当,树干内部的虫口密度依然较高。根据笔者对该害虫的危害特性与综合防治措施的初步研究,探索综合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通过在孙武湖林场和西苑林场推广应用防治新技术、新配方,并结合人工、物理及生物防控等多种措施,可有效提高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
1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特性
1.1 光肩星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
1.1.1 设置标准地 在孙武湖生态林场,设置2块标准地,立地条件相同,树种包括家杨、泡桐、悬铃木、刺槐、旱柳和垂柳。其中1号样地采取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500倍液树干喷药的常规防治措施,2号样地采取生物、物理及化学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治结束后,2块标准地分别选取50株胸径在20 厘米左右的成树,对寄主树种的羽化孔、排屑孔、产卵刻槽做好记录,计算出每株平均值。2块样地每个树种随机抽取3株,剖開树干,查看虫口率,做好记录,计算出每株平均值(表1、表2)。调查于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进行。
1.1.2 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1号样地旱柳活虫20头,死虫1头,虫口死亡率为4.8%;垂柳活虫16头,死虫1头,虫口死亡率为5.9%;悬铃木活虫5头,死虫0头,虫口死亡率为0%;刺槐活虫10头,死虫1头,虫口死亡率为9%;泡桐活虫7头,死虫0头,虫口死亡率为0%;家杨活虫9头,死虫0头,虫口死亡率为0%。
由表2可知,2号样地旱柳活虫2头,死虫20头,虫口死亡率为91%;垂柳活虫1头,死虫15头,虫口死亡率为94%;悬铃木活虫1头,死虫8头,虫口死亡率为89%;刺槐活虫1头,死虫9头,虫口死亡率为90%;泡桐活虫1头,死虫8头,虫口死亡率为89%;家杨活虫0头,死虫5头,虫口死亡率为100%。
1号样地采取常规喷药防治,药剂难以渗入树体内,幼虫死亡率不高,死亡虫口多为暴露在树干外的成虫。2号样地采取了树干涂白、注药防治、释放管氏肿腿蜂及花绒寄甲等综合防控措施,虫口死亡率高达90%以上。
1.1.3 对成虫林间飞行传播和扩散情况的调查 在孙武湖生态林场选取3块不同的观察样地,以新羽化孔明显的寄主树种为调查区域的中心、方圆50~400 米展开调查,观察和记录光肩星天牛成虫飞翔的最远距离。观察发现,光肩星天牛成虫羽化后离开寄主,飞行扩散距离大约在50~200 米,200~400 米区域的林间几乎未发现成虫。观察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体型大,飞翔能力较弱,未发现其远距离的飞行状况。
1.2 光肩星天牛的危害状态
光肩星天牛主要以幼虫在树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危害,损坏木质部导管,影响树木水分运输,被害树木蛀有许多小孔,蛀孔处有树液流出。成虫主要啃食幼嫩枝条树皮和树叶,补充营养,在环境中存活时间的长短,不会对寄主造成致命的伤害。成虫经数日取食后交配产卵,深达形成层。初孵幼虫先啃食寄主的韧皮部,蛀向不定,随着虫龄增加,虫体长大,逐步由寄主韧皮部向木质部蛀食危害,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的弯曲无序的虫道,同时将褐色粪便和木屑从蛀孔排出(图1、图2)。
2 光肩星天牛危害对树木造成的严重影响
光肩星天牛幼虫啃食木质部造成树木营养输送组织的损坏,严重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初期造成树势衰弱,3~5 年或更长时间即会造成树木死亡,降低木材质量。另外由于光肩星天牛的蛀孔取食影响树木本身的机械强度,树体变得极其脆弱,遇到风雨天气时枝干极易折断,形成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出行和财产安全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图3、图4)。
3 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对策
3.1 检疫措施
每年春季对新种植的林木进行产地检疫,需要向外地运输原木、苗木、种条等植物及其产品时,由当地植物检疫人员进行现场检疫合格后,开具调运检疫证书。在调运的植物及其产品中如果发现有天牛卵槽、入侵孔、羽化孔及活虫体的植物及其产品,应立即停止运输,采取灭虫除害处理,再次检疫合格后进行正常运输。
3.2 营林措施
在规划栽植或更新绿化树种时,选育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树种,采取多种树种的混交林栽种模式,避免单一树种的栽种,特别是光肩星天牛喜欢侵害的杨柳和刺槐,应避免这些树种的成片栽培,改为乔木和灌木多种树木的合理搭配,以此阻隔、控制光肩星天牛的传播。及时清除林区内的病虫枝叶、枯死枝条等,改善林间透气、透光条件,铲除病虫害传染源,减少光肩星天牛发生的概率。
3.3 人工物理防治
光肩星天牛成虫发生前,在树干基部80 厘米以下树干涂白,可有效预防成虫产卵。涂白剂配方:石灰10 千克+硫黄l 千克+动物胶适量+水30千克。羽化后的成虫体型较大,容易识别,飞翔能力弱,在6—7月达到羽化高峰期,可在此期间组织人力开展人工捕杀成虫;结合修剪疏枝,查看树杈处的天牛产卵位置,刮除或捣毁刻槽中的虫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虫孵化数量,减低虫口基数;对于蛀干害虫发生严重的树木,要及时砍伐清除,集中焚烧处理,防止疫木中的幼虫转移到其他健康林木再次侵染。
3.4 化学防治
光肩星天牛幼虫在寄主树干内部长期活动取食,采取的主要化学防治措施是虫孔注药防治和树干喷药触杀。2017年以来推广应用注药防治新技术,药剂配比为:40%氧化乐果乳油+45%毒死蜱乳油+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注药后虫口死亡率达到90%以上。2019年以来,在西苑林场采取防治新配方直接喷洒树干,药剂用噻虫啉1500倍液稀释后,加1000倍液毒死蜱乳油,用高压喷雾器直接对树干喷雾防治,一周后再重复防治一次,效果明显。另外其他药剂如吡虫啉、绿色威雷等,可根据需要用不同浓度配比防治光肩星天牛,也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3.5 生物防治
寄生天敌是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持久有效的手段。2019年广饶县在孙武湖生态林场进行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生物防治天牛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体形微小,能够潜入天牛巢穴,在天牛幼虫或蛹体上产卵,依靠刺吸天牛幼虫、蛹体液获取营养,以此抑制天牛的繁殖,从而达到消灭天牛、保护树木的目的。同时戴胜和大斑啄木鸟等益鸟啄食虫洞内的天牛,也能够控制光肩星天牛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4 结 论
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最有利长久的防控措施是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天敌,对天敌进行人工繁殖和野外释放,创造天敌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扩大天敌的种群数量。对于虫害发生严重的林木,有选择性地施用农药及生物杀虫剂,遏制光肩星天牛繁殖的速度。总之在虫情监测和严把检疫关的基础上,以营林措施为主,药剂防治为辅,协调运用物理、生物等多种措施,可大幅压缩光肩星天牛发生面积,保障树木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