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美
高中地理学科将人文和自然综合发展相结合,高中地理教师为了满足社会整体发展以及人才发展的需求,可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中逐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不断丰富高中地理教学内容。
一、立足课堂教学阵地,正确解读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教师在精准把握不同课型的基础上,正确解读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复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例如,以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教学为例。课程标准对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注重讲解我国国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提高人口综合素养、科教兴国等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劳务迁移、智力迁移存在的缺陷和优势进行细致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并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我国农民工的相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其树立正确“三观”。通过对上述育人目标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其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富强”“文明”“平等”等观念。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为了能够有效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其内容进行正确解读,从而使高中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学生在此期间要更加注重全球问题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将“人地关系”“全球意识”等思想有效地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二、合理利用各项资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高中地理教師要将学校周边环境的实际状况作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教学资源,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体互动平台。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地理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内涵,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应资料,了解地球环境与人地关系。
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方式。教师通过高效运用各种不同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使学生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与学生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渗透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介绍“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时,就要明确经贸合作、贸易畅通、民心相通等内容;在讲解城市化的相关内容时,可以联系学校周围的居民动迁和旧区改造等实际情况。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勇敢地表达自身观点。
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高效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条件。
总之,高中地理学科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逐步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地理环境保护、和谐公平等思想观念,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