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蕾蕾
在一次教材培训会上,谈及对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的把握时,一位老师问我:“谢老师,您不觉得‘年、月、日這一单元的课程内容有问题吗?三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学过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怎么可能通过计算来判断闰年、平年呢?教材中,四年级上册才会出现这些知识——学生在上课时很茫然,这个知识点完全讲不通。”
“是啊,根据你的思路,这一单元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的确是有些难度,但是编者不可能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啊?……用这个年份的后两位除以4,是不是也可以判断平年、闰年呢?”
“怎么可能呢?我查过资料了,几乎都说是用完整的年份除以4,然后看余数。用后两位除以4的说法,我没听说过,怎么能给学生讲呢?再说,我也不是很相信。”他有些疑惑。
“但是在高年级学到4的倍数的特点时,不是有这一条——只要4能整除任意数字的后两位,这个数字就是4的倍数吗?”
“对啊,我教过这个知识点,差点忘记了。我根本没想过这两个知识点之间还有联系。”他恍然大悟。
显然,这位教师在备课时没有脱离对小学数学课型的常态化理解,未能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具有内在联系的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以致面对教材的“超纲”显得无能为力。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做到对学科内容体系的融会贯通。因此,我为教师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养成“求真”的钻研精神。教师应不断挖掘和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教育学素养,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对课堂、学生、学习等的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学科观念、学生观念和课堂观念,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内核。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活动才会立体、鲜活。
二是学会精读细思,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教师应对课堂教学的本质有自己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必须是基于真实情境中的真实问题,随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和分析,并形成有价值的理念和有效经验。
过了几天,这位教师发给我改进后的教学设计,增加了以下内容:
导入部分,播放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视频资料来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认识闰年和平年,并对二者进行划分时,给学生做出解释:“为了能避免地球的公转带来的记录时间上的困扰,聪明的人类就将三年下来多出的一天送给了第四年的二月份,这一年有个特殊的名字叫闰年,其他的年份叫平年……”
“所以在进行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时,只需要用整个年份除以4看余数就可以了。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通过年份后两位除以4的方法也可以验证平年和闰年。你们用后两位除以4来判断,我用整个年份除以4来判断,看看答案是不是一样?”
“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们坚持认真学习,到四年级的时候一起来揭晓答案!”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