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教育进初中生物学教材的实践与反思

2022-06-10 08:33:20包春莹
关键词:生物学劳动教材

包春莹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将劳动教育提升至与德、智、体、美同等的地位,并以此架构了未来人才的全面发展要求。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公布[1];同年7月,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2]。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法律地位[3];同年12月,全国政协召开了“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2022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劳动国家课程[4]。

如上举措在凸显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同时,也使得劳动教育研究成为这几年的研究热点,且热度不断攀升[5]。相关研究者认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大致有如下四条:单独开设劳动教育的国家必修课程、融入学科课程进行适切性渗透、开展系列化的劳动实践课外活动和创设凸显劳动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6]。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将“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作为重要的学习主题,并涉及了日常生活劳动在内的多项活动[7]。作为学科教材的研发者,笔者关注如何在学科专业中渗透劳动教育,特别是在学科教材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将有助于新的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关于劳动教育的概念界定、价值意涵及多维内容等,众多系统化与深层次的研究已经层见叠出[8][9]。笔者就劳动教育内容的分类做简单描述,以便下文以此为依据分析学科教材。

一、劳动教育内容的分类

《指导纲要》对劳动教育的性质和基本理念,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劳动教育的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学校劳动教育的规划与实施,劳动教育条件保障与专业支持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2]。为了便于后续分析教材内容,笔者通过这份文件的表述将劳动教育做如下分类。

从劳动教育的目标层级来看,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关于劳动的价值观[2]。劳动知识与技能包括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各种常见的劳动技术工具、掌握为完成某种特定的劳动技术任务而需具备的组织设计、操作管理能力和劳动团体协作管理能力等。在具备基本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方可达到一定的劳动能力,并促进自身主动参与劳动、合理健康消费等劳动习惯的养成,生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劳动品质,培育具备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等特质的积极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从劳动涉及的生活领域来看,劳动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2]。日常生活劳动包括个人生活自理劳动、家庭劳动(清洁卫生等)、教室与校园美化等在校劳动。生产劳动主要指学生到校园、田间、工厂或劳动基地直接参与工农业生产、亲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等。服务性劳动是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提供服务,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既包括在服务性岗位上实习工作,也包括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实则,部分劳动无法明显划分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与服务性劳动的单一领域内,劳动领域归属上是有交叉的[6]。具体而言,在初中生物学新课标的发酵食品制作类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对于蛋糕的制作,该活动既属于习得烹饪技能、服务自我或家庭的日常生活劳动,如将制作后的蛋糕送至敬老院或福利院、奉献爱心,也可算作为服务性劳动。

二、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劳动教育内容的特点

在解构生物学教材的时候,研究者依据以上从《指导纲要》中描述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领域以及劳动知识、劳动技能与有关劳动的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下面以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即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2013年通过教育部审定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包括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为例,对4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发现劳动教育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一)内容涵盖广,突出对劳动精神的弘扬

初中四册生物学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劳动知识和技能到价值观都有广泛渗透。就劳动知识与技能方面涉及的内容来说,七年级上册最为丰富。该册的内容主要与农业生产相关,据不完全统计,教材涉及小麦正常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何检测种子是否处于休眠状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春播时的注意事项、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农业生产上施肥的注意事项、移栽茄子幼苗和黄瓜幼苗时的注意事项、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过程中给植物打针输液、阴雨连绵为什么会造成果树减产、玉米的人工授粉等20余处。七年级下册主要与人体的生理与健康相关,涉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膳食纤维、关于粪便的处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如何设计午餐食谱、如何测量血压等内容。八年级上册涉及制作泡菜、制作米酒、食品的保存、食品的分类等。八年级下册则涉及无性生殖的应用、现代化养鸡场、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等内容。这些内容或通过正文的文字和图片,或通过思考题、习题、课外阅读栏目、技能训练、设计、制作、课外实践等来呈现。

对于劳动价值观的渗透,则突出体现在两个栏目,即“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和“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旨在反映生物学与职业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敬业精神;“科学家的故事”除了反映生物学发展的过程、生物学研究的方法,更多地包含了科学家精神[10]。

四册教材一共介绍了林业工人(及其新任务)、农业技术员(及其需要的绿色证书)、大地的美容师——园艺师、营养师、心血管病与心血管医生、养殖专业户、兽医师、标本员、医疗救护员、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等与生物学有关的十几个职业。教材在描述以上的相关职业时,既说明了这些职业需要哪些劳动知识和技能,又阐明了平凡职业者拒绝平庸、体现人生追求的价值意义,歌颂了普通劳动者的可贵品质和重要贡献。由此可见,现有初中生物学教材的“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部分既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生物学的实践应用价值,又能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还能渗透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教育[10]。此外,四册教材集中介绍了10位科学家或其团队的事迹,如研究北京猿人的我国科学家们、王应睐组织我国科学家率先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达尔文和他的进化思想、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等。通过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培养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强调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

教材编写旨在让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在劳动中发展他们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因此安排了丰富的劳动体验活动(详见表1)。在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中设置了“无土栽培”的劳动活动,即当学生学习完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后,让其选择一种花卉或蔬菜幼苗,去购买适合栽培此种植物的营养液,并进行无土栽培;而在学生学习了合理营养后,让他们能够根据所学的营养学知识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在家亲自为家长烹调。安排的这些体验活动,有些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如发酵食品制作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更多的是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实践,如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类的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具身化地经历劳动活动,能够让其感受劳动收获的快乐,体悟劳动的意义,并锤炼其意志品质。

表1.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中安排的劳动体验活动

(三)继承优良传统,彰显时代特征

教材在呈现劳动教育内容时,虽然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如立足于传统农业、林业等),但又紧跟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把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及时融入进来[11]。例如,教材通过“科学·技术·社会”栏目,结合藻类补充了微藻与生物柴油的内容,结合水循环补充了先进的节水农业的内容,结合光合作用补充了现代化的温室及其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仪器的内容,结合动物行为补充了动物行为学家新装备以及现代化养鸡场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均增强了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与此同时,教材中介绍的部分职业,也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出现的,如健康管理师、医疗救护员就是在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施行后又陆续公布的新职业中的两个。

(四)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悟

教材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这个活动中写到“将自己或本小组的测定结果告诉其他同学,并互相比较”;在“发豆芽”这个活动中写到“自己发的豆芽,吃起来味道也许没有什么不同,心情可就不一样了”;在“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中写到“在课堂上展示各小组设计的校园绿化、美化方案,并讨论哪些方案使校园最美丽,哪些方案最合理、最经济”;在“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中写到“将参加绿化活动的经历和感受写成短文,在班上展示和交流”;在“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中写到“亲自在家中烹调,请家长品尝……听取家长对食谱的意见”;在“饲养观赏鱼”中写到“欣赏它们在水中的优美姿态吧”。这些内容可以引导教师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创新、创造精神。

三、对新教材的期待及教学实施的建议

(一)对新教材的期待

随着《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之配套的新教材也已经启动编写。以上笔者所分析的义务教育生物学教材是2012—2013年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出版的,当时没有相关劳动教育的文件,也并未涉及课标中的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教材中呈现的丰富的关于劳动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内容,是编者自行融入的。现在以《指导纲要》为准绳,在新教材编写时,应对照《指导纲要》全文进行加强。

一方面,《指导纲要》提出,初中阶段要兼顾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2]。目前教材中涉及的劳动活动,以日常生活劳动和校内外生产劳动为主,缺乏服务性劳动的相关活动。因此,在未来的教材编写中可以结合相关的学科内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公众普及,多参与一线志愿服务,如安排学生向公众讲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在社区等进行宣传,在博物馆进行讲解等活动;还可以将原本对家庭成员服务的劳动扩展到居民社区或养老社区等。另一方面,《指导纲要》提出了要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2]。这是针对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不正确提出的,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需要加强。另外,关于劳模精神、劳动法规等内容,虽然它们是独立开设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的任务,但如果可能,也可以在未来的生物学教材变动中进行适当渗透。此外,《指导纲要》在劳动教育途径部分指出,既要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又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2]。这些课程自然由相关教师组织实施,但今后如在生物学教材中适当为课外活动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将能使劳动教育得到整合。

(二)对生物学教学中劳动教育实施的建议

1.生物学教师需加强学习与研究

生物学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认识到劳动对于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意义,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决定了未来劳动者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对于《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基本理念、总体目标、内容、途径、关键环节和评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教师也都应该清晰明了地掌握。

伴随着自身的学习,教师应抛弃不正确的劳动观念。比如,研究者在调研时曾亲耳听到有教师对学生说“某某某,你今天又不交作业,罚你中午把咱班那片玉米地里的草都拔了”。将劳动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会影响学生劳动价值观的形成。这不是个例,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此外,教师还要研究生物学教材,明确教材中编选的这些丰富内容的初衷,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它们在课堂教学中予以落实。

2.不能用讲劳动代替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的内容虽然以文化课的知识内容为基础,但绝不能采用单一宣教的教学方式在生物学教学中践行。《指导纲要》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2],其强调以动手实践为主要形式进行个性化、具身化的学习。这是针对目前体力劳动方面的锻炼得不到足够重视、劳动教育开展在具体工作安排上容易“被边缘化”的教育实际而提出的。例如,在教授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时,有些教师认为,计算发芽率很简单,只要讲一讲就可以了,因此放弃了让学生去测定发芽率的劳动;在教授鱼类知识时,播放鱼类视频给学生观看……殊不知,学生自己测定发芽率、饲养观赏鱼得到的体验,远比听教师讲解、观看视频的体验要丰富。

3.挖掘劳动实践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际的生物学教育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劳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体力劳动教育,安排一些与学生心理发展不匹配的劳动活动。例如,仅安排初中学生种一大片玉米或胡萝卜,唯一做的就是撒种和拔草、再拔草。此类活动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在观念上生成了劳动就是进行重复、单一、繁杂的体力劳动,没有任何创造性,难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价值,最终可能会对劳动产生逆反心理。

有经验、用心的教师会将学生的劳动成果运用在教学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劳动的体验得到升华。例如,安排学生集体种植玉米时就加入人工传粉的技术及比赛;有教师安排学生种植其他植物,在讲到花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栽种植物的开花情况,若有可能,还为大家提供实验观察材料;有教师让感兴趣的学生在家孵化小鸡并记录,在讲到鸟类的繁殖时,就将他们的记录结果展示给大家,并让他们作为小老师为同学讲解。有教师在讲解根的结构前,结合发豆芽的实践给几个同学提出了任务:如何给班里同学提供更多的观察根的材料?怎样使豆芽的根变多一些?绿豆芽的根与百合科植物的根相比,有什么不同?这些措施,既让学生在劳动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又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体现了劳动的价值。增加劳动项目本身的灵活性与开放性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不错选择。

4.通过切实可行的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劳动的体验和感悟

《指导纲要》在劳动教育理念部分提示,要关注学生劳动后的体验和感悟[2]。人教版教材在编排时,也早早地将这一理念落实。但在一线教学中,教师或未重视,或者总使用“写感想”的形式让学生总结,造成学生反感。例如,有学生说“每次活动都要写500字或800字的总结,简直烦透了”;有教师布置学生假期做根茎吸水的实验并做PPT,学生认真做了,开学也交了PPT,很是期待教师的评价,但教师未给任何反馈,学生备受打击,认为老师只是为了让交作业而已!教师既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劳动过程做了PPT,为何不给他们机会展示呢?除了PPT展示,还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培养或栽培的植物拿到教室展览,这些都是让学生能感受到的评价,也会让他们对评价有良好的体验。

不管是《指导纲要》中讲到的对劳动教育实践的平时表现评价[2],还是学段综合评价,教师都要坚持进行。生物学教材中已经明确地提供了一些评价的方法,如让家长评价学生做的饭菜、欣赏小鱼优美的姿态并艺术呈现、评比设计方案等。前文在挖掘劳动实践的价值中提到的那些做法,其实不仅仅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是对学生进行正向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调动他们的内驱力,是非常好的评价方式。

猜你喜欢
生物学劳动教材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