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市淮河路实验学校(222500) 许祥忠
复习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它重在“理”和“通”,重在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部分教师在中考生物学复习中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方法单一且重知识的死记硬背,轻方法的研究和指导,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导致复习效率不高。中考生物学复习策略多种多样,复习没有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若能科学合理地采用复习策略,重视教法的研究与学法的指导,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手段[1]。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生物学教师应避免不重视实验操作、以“背”代“做”、以“考”代“学”的做法,将“讲实验”转变为“做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部分教师认为实验只应在新授课中开展,其实复习时重温实验更有必要。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亲见实验现象,不仅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等的认识与理解,进而实现知识的深度融合。
例如,在复习“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相关实验题时,教师可借助实验引导学生回顾并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A 所示的处理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
(2)图1B 中,将叶片的一部分用不透光的纸片遮盖起来的目的是与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实验对照。
(3)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应将植株放在阳光下2小时。
(4)图1D 中将处理后的叶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溶解叶绿素,图1E 的实验步骤叫漂洗。
(5)图1F 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叶片中是否产生了淀粉。
(6)图1G 实验结果显示,叶片不遮光(填“遮光”或“不遮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图1
实验不是背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借助实验对相关实验题进行复习巩固,可以实现知识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再认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再观察,对实验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对实现结论进行再理解,从而牢固掌握实验知识。
通过对实验的再实施、再操作、再领悟,学生不仅深化了对实验探究的认识,还强化了对实验技能的培养。这样,也能促进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学会进行动手操作和处理实验数据,形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思维。
图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图表具有形象化、可视化、简明化、系统化等特点。在中考生物学复习中,教师应根据实际复习内容,以图表为导航,把相关联的知识点按一定的规律有序串联,梳理出相关性,区分出差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是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在复习相近概念或相反概念时,教师可采用表格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概念的特点、意义和联系等,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从而厘清概念,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例如,在复习条件反射类型时,可通过表格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如表1)。
表1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通过表格比较,学生厘清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同时掌握了它们的特点、意义,为它们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概念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绘制概念图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中考生物学复习中,让学生绘制概念图复习相关知识,可促进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反思、归纳、概括等科学思维能力。
例如,为了系统复习“传染与免疫”内容,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修正,最终绘制出了如图2 所示的概念图。
图2 “传染与免疫”概念图
这一概念图完整地呈现了“传染与免疫”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系统复习“传染与免疫”知识,进而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复习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编制识图题,以图为导航,逐步呈现知识点,可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尿液的形成过程”时,教师编制了识图题,通过学生对系列问题的解答达到复习的目的。
如图3为肾单位结构模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3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位于人体的腹腔后壁,脊柱两侧。
(2)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主要包括②④⑤(填写序号)。
(3)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⑥】肾小球滤过和【⑦】肾小管重吸收两个过程。
(4)【④】肾小囊内形成的液体是原尿。
(5)经过⑦过程,原尿中的葡萄糖被全部吸收回血液。
(6)②中的液体与④中的液体相比,缺少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7)血浆、原尿和尿液中共同含有水、无机盐和尿素。
(8)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其原因是膀胱能够贮存一定的尿量。
上述复习过程,能够启发、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归纳、概括、比较、串联,促使学生对知识在深层次上加以同化与完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进而形成个人的意见或理解的过程。用问题来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同化和顺应知识,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案例复习,就是以案例为载体或背景,以问题为核心,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在复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章节内容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案例:
案例主题:生物遗传与变异现象再解密。
案例描述:2019 年10 月,第二届智慧农业国际(青岛)高峰论坛开幕。会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将带领团队继续推进“中华拓荒人”计划,将中国的科学成果推向全世界。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变异进行了水稻品种的改良,不断努力挑战,一次又一次培育出了水稻新品种。奥地利孟德尔神父作为遗传学之父,其研究诠释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结合上述案例,回答相关问题:
(1)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包括哪些方面?请利用实例描述相对性状的概念。
(2)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什么?什么是基因?基因决定什么?请分析基因传递的过程、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和子女性别的形成过程,理解染色体、基因和DNA的关系。
(3)什么是遗传病?常见的遗传病有哪些?如何做到优生优育?
(4)什么是变异?请列举变异的类型和阐述生物变异的意义。
结合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修正,构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形成知识网络。
上述复习过程,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以问题为主线逐步引导,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建构相关的知识网络,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取和灵活运用知识。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声像结合、短小精悍、方式灵活、不受时间限制、可以反复播放、便于移动学习等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微课开展中考生物学复习,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复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时,教师借助微课对心脏结构以及肺循环、体循环途径进行复习,既有助于突出重点,又有助于突破难点。将微课引入中考生物学复习,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过程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要实现有效复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中,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可引导学生好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生们每天10~12 小时地坐在那里读书、听课、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漠和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复习时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游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在中考生物学复习中引入抢答竞赛游戏、拼图游戏、画图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以激发学生参与复习的热情,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复习激素类型及异常病症,通过拼图游戏复习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通过画图、拼图竞赛游戏复习生物进化,等等。
总之,复习是使知识情境化、系统化和网络化,促进学生建构学科知识的完整结构体系的过程。复习贵在出“新”,通过对知识的“理”与“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复习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复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复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