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颖
(鞍山市长大医院,辽宁 鞍山 114011)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患者体内深静脉出现不正常凝结所导致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病症,深静脉血栓主要形成于下肢,若血栓长久不愈,致使血栓脱落,会出现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1-2]。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血栓脱落所导致的肺栓塞属于猝死的主要原因,病死率约10%[3-4]。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由于静脉壁损伤、静脉血流瘀滞以及血液浓度较高所引起,患者可由先天性因素以及后天性因素出现深静脉血栓。缺乏抗凝血酶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S蛋白缺乏、C蛋白基因突变等情况是导致肾静脉血栓产生的主要原因[5-6]。此外,患者出现骨折、下肢创伤、长期卧床、中心静脉置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血液高凝状态、血小板异常、心肺功能衰竭、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均能够诱发深静脉血栓[7-8]。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深静脉血液异常凝集而引起的静脉反流障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卧床不起患者胸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9-10]。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开胸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已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主要目标[11-12]。本研究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下肢气压泵联合常规护理,旨在探讨双下肢气压泵对卧床患者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入组本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卧床患者共38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65.34±2.21)岁;脑梗死患者11例,骨折患者8例。观察组男11例,女8例;年龄51~76岁,平均(65.21±2.12)岁;脑梗死患者12例,骨折患者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①心理护理。卧床患者无法行走,护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消除其思想顾虑。指导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及防治方法,争取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的配合与支持。②患肢护理。严密观察患肢皮温、皮肤感、色泽、肿胀及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搏动情况,避免单独垫住膝盖窝或腿部,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的反流。长期固定患肢易造成局部缺血缺氧,护理时应定期改变体位,定期进行下肢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保持床单平整,及时更换受污染的床单,防止压疮的形成。督促患者咳嗽祛痰,积极预防坠积性肺炎。围手术期护理应尽量避免下肢输液和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不应在同一静脉内多次穿刺输液。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严格卧床,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防止冷刺激导致静脉挛缩,加重血流阻塞。制动患肢,避免按摩患肢,防止栓子脱落,发生器官栓塞。③保护下肢静脉,避免因内膜下胶原纤维外露和血小板附着释放组织活性酶而形成静脉血栓。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提高静脉穿刺技巧,不能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如果出现局部静脉炎,应选择新的静脉途径。④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清淡易消化的、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避免血液黏度升高导致血瘀;保持排便通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因腹压升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反流;避免因强迫排便而导致血栓脱落。禁止吸烟和饮酒,以防止尼古丁刺激血管和引起静脉收缩。⑤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并保持适当的室温,以促进静脉的反流。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使患肢的位置在心脏水平上方20~30 cm。根据血栓形成部位和弹力袜的使用时间,小腿肌肉静脉层血栓可使用1~2周,髂股静脉血栓至少可使用3个月,最好长期使用,以保护浅静脉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功能为佳。⑥主动和被动运动。医护人员要随时引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让家属协助督促。保证下肢系统活动,避免因下肢活动减少而引起深静脉血栓。主动锻炼包括:患者每日进行踝关节背屈锻炼,每日2~5次;膝关节收缩大腿肌肉时锻炼,保持5 s后放松,每日3次;直腿抬高锻炼。被动运动:从脚踝底部至踝部顶部按摩下肢,或使用下肢功能康复仪对患肢进行循序渐进的锻炼,由原来的每日1次逐渐增加到每日3次。术后24 h应鼓励和督促患者在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做足趾屈背屈、外翻、足踝环行运动。同时,被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将枕头放在膝盖以下以及臀部过度屈曲,以免影响腿部深静脉的反流。⑦药物治疗。药物防治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每日1~2次,可增加患者血容量,有效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腹腔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在卧床早期使用,术前24 h停用,术后8 h预防性使用,直至患肢能独立活动。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测凝血指标,避免出血倾向,并行D-二聚体和彩超检查。观察组给予双下肢气压泵联合常规护理。在上述所有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双下肢气压治疗,治疗仪使用韩国WONJIN公司生产的Q1000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每日3次,每次30 min,结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0~40 anti-Xa IU/(kg·d)]皮下注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30~40 anti-Xa IU/(kg·d)]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者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后两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卧床患者极易并发深静脉血栓,是指下肢静脉血流异常凝结,属于静脉反流性疾病。早期血栓栓塞可导致局部深静脉腔内疼痛的股骨水肿,或继发于致死性肺栓塞的血栓脱落;晚期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之一[13-14]。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阻滞和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卧床、创伤、手术、骨折、糖尿病、血脂异常、妊娠、分娩和肿瘤。其次,感染因素也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15-16]。下肢静脉血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在患有下肢静脉血栓后其下肢局部血管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患者会在术后长时间卧床期间产生下肢静脉血栓。此外,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由于患者下肢血液循环不畅所导致,在血液流通过程中产生堵塞现象,同时血管内壁存在损伤或病变也会影响血液流通,进而产生血栓,一些化学用品和外力作用也会造成下肢损伤出现下肢静脉血栓[17-18]。目前,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采取气压治疗和按摩的方式,气压治疗能够进一步降低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并在挤压的过程中保证下肢血管处于始终扩张状态,改善微循环,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19-20]。
目前,气压泵在国内以及国外的应用均得到了一定的肯定,随着气压泵的治疗效果逐渐明显,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对于气压泵的研究时间较短,因此如何更好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对于双下肢气压泵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其是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有着很好的效果,与以往人工按摩治疗方式相比,气压泵的治疗可以保证力度均匀性、稳定性,使按摩速度与人体血流速度保持一致[21-22]。气压泵不但能够提升患者的舒适性,而且能够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代替人工进行按摩,简化护理工作,使治疗更具有效率。一些术后卧床患者一旦产生双下肢静脉血栓则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病情较轻的患者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而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当下,对于卧床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其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3-24]。在长期卧床的过程中,患者会由于不能下床活动而影响血流动速度,这时通过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可有效预防,同时其安全性较高,操作便捷。双下肢气压泵治疗可在持续充气的情况下抑制凝血因子聚集,加塑纤维系统活性。在双下肢气压泵充气后,会诱导内皮细胞产生生理反应,发挥抗血凝和舒张血管的作用,有效避免血管腔内大量血液淤滞而出现血栓;同时,静脉血管淤血得到有效排空,血液迅速回流至远端小血管加速血液循环[25]。双下肢气压泵所产生的机械压力可以增加血管壁剪切力和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释放,扩张挤压部分肌肉血管,提升血流速度,对患者康复和痊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减轻卧床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痛苦和经济负担,选取双下肢气压泵进行干预。双下肢气压泵可通过气管的脉动气流进入肢体治疗部位的气囊气室内,气囊可随着压力的增加对肢体进行大面积的挤压和按摩,挤压压力和刺激可到达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当向浅静脉施压时,更多的血液被分流到深静脉,而下肢压力减少了静脉系统的整体血量,从而减少了血瘀症;在突然减压过程中,静脉血液会迅速自动充盈,从而显著提高血流速度。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可显著提高血流速度,促进血液流向中心,促进静脉窦血瘀的清除,刺激纤溶系统。机械预防措施能有效增加静脉血液回流,减少逆行的静脉血流停滞。双下肢气压泵可以按预定程序,通过设定压力,从远端气囊到近端气囊,逐步实施顺序充气减压,再由远至近在患者下肢形成压力挤压,有助于提高血流速度,抑制血瘀。且这种机械预防措施不会增加下肢出血的易感性,也不需要检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药浓度,因此在卧床患者中的应用不受限制,可广泛应用于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中。
综上所述,双下肢气压泵联合常规护理对卧床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