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2-06-10 23:51郝晓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4期
关键词:源性偏头痛生活习惯

郝晓光

(大连市中心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3)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疼痛疾病。在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头部一侧搏动样疼痛,时间长达数分钟至数小时[1]。神经源性偏头痛是典型的偏头痛类型,主要是三叉神经血管系统调节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镇痛系统功能缺陷所引起[2]。偏头痛的发生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外界刺激有关。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不仅要忍受长期疼痛带来的痛苦,还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3]。在实施积极的药物干预过程中,需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源性偏头痛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入组86例病例均为本院接收的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将患者随机排序后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8~65岁,平均(50.02±5.01)岁;病程0.4~12.0年,平均(4.85±1.25)年。研究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40~64岁,平均(50.18±5.12)岁;病程0.5~12.0年,平均(4.66±1.43)年。纳入标准:①头痛发作时间在4~72 h,单侧性头痛、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或者畏光、畏声,以上症状至少发作5次以上。②经临床诊断后确诊为神经源性偏头痛。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引起的偏头痛者。②精神疾病或者沟通障碍者。③妊娠期以及哺乳期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向其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饮食,对其头痛发作情况进行密切关注。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①疾病知识教育。指导患者认真学习健康知识手册内容,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可采取一对一的方式,为患者讲解偏头痛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明确遵医嘱用药、生活习惯和饮食改善等对偏头痛预防和治疗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心理护理。偏头痛发作时间比较长,且不定期发作,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长此以往,会造成患者焦虑、压抑甚至产生暴躁、易怒的情绪。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感受到被关心与被支持。对其不良心理活动进行疏导,鼓励患者通过倾诉的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对患者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了解,指导其通过听音乐、读书等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③预防性护理。偏头痛一般都会出现兴奋、失眠以及体温降低等先兆,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可与医师联系,商讨解决措施。④环境护理。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病房内可摆放鲜花等使患者心情愉悦。将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至患者感到舒适,并保持病房内通气良好。减少噪声污染,将室内灯光调节为柔光,使患者能够保持平和的心境。⑤睡眠护理。保持病房内安静,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更快入眠。睡前可饮1杯温牛奶,帮助睡眠。对于严重失眠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安眠镇痛药物。⑥饮食护理。酪胺酸可造成血管痉挛致头痛发作,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远离酪胺酸类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等。禁烟酒、浓茶、咖啡等。注意营养均衡,多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用瓜果蔬菜以及蛋白质类食物。⑦运动指导。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调息运动,可通过做瑜伽、打太极等运动,稳定神经系统,减缓焦虑以及肌肉紧张情况。⑧护患沟通。通常偏头痛临床患者通常会产生焦虑以及抑郁等表现,应强化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良性的交流能够消除其在医院接受治疗产生的紧张感以及陌生感等,利于对病情的缓解,同时能增强护患之间的稳定关系。⑨家庭支持。当偏头痛患者病情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其家庭和工作等。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家属讲解偏头痛相关知识,使其掌握疾病痛苦状态,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进而使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同时家属要多陪伴患者,营造一个相对和谐的就医环境,降低患者的压力。⑩其他因素的护理。偏头痛的产生很有可能是因为其他疾病诱发而来或者是体质量增加所致,因此应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关注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患有牙齿疾病时,就应先治疗牙齿疾病。若女生口服过避孕类药物,在服用的过程中会频繁的发作或病情加重,应先暂停避孕类药物的服用,再进行偏头痛表现的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分析两组干预效果。显效为患者头痛程度和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明显缩短,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效为患者头痛程度和发作次数有改善,恢复基本的生活秩序;无效为患者头痛状况未见明显改善,且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和工作,需卧床休息。②评估两组患者不良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焦虑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分数在50分及以上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价,分数在53分以上为存在抑郁。睡眠质量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leep,SRSS)评价,总分范围为10~50分。分数愈低,说明睡眠质量愈好。③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够完全遵医嘱用药为依从)、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生活习惯改善率。向患者发放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和生活习惯改善调查问卷,要求患者认真填写,本次研究调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评分在95分以上为合格。④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⑤评价两组患者偏头痛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 研究组干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比较 研究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S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以及生活习惯改善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例数为42例,占比97.67%,对照组为34例,占比79.07%;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高(χ2=8.421,P=0.004)。研究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在95分以上者41例,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5.35%,对照组健康知识问卷评分在95分以上者35例,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1.40%;研究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对照组高(χ2=4.737,P=0.030)。研究组生活习惯改善调查问卷评分在95分以上者40例,生活习惯改善率为93.02%,对照组生活习惯改善调查问卷评分在95分以上者33例,生活习惯改善率为76.74%;研究组生活习惯改善率较对照组高(χ2=5.163,P=0.023)。

2.4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 干预前,研究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2.5 两组患者偏头痛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研究组的偏头痛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偏头痛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偏头痛程度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有学者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三叉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陷所导致。三叉神经既是传导疼痛的感觉神经,又能够释放血管活性物,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4]。而在神经源性偏头痛的发作中,三叉神经以及面神经副交感神经扩张血管作用是首要诱因[5]。中枢神经系统对三叉神经镇痛系统有调节作用,可减轻偏头痛发作时的疼痛感,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缺陷时,则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6]。由此可见,对于偏头痛的干预,需从预防三叉神经系统缺陷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缺陷方面入手,减少偏头痛发作的诱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改善不良情绪、失眠等带来的反向作用,并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发挥干预效果。

综合护理主要从疾病知识教育、心理护理、预防性护理、环境护理、睡眠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指导等方面入手,发挥干预作用。开展疾病知识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偏头痛发作机制的解释,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其明确规律用药、规律饮食、规律作息以及适当运动对偏头痛的预防和改善作用,继而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改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7]。偏头痛对患者的情绪影响较大,不定期的头痛发作以及长时间忍受疼痛的折磨,会引发其巨大的心理压力[8-9]。病情持续发展会使患者逐渐从正常心理转变为暴躁易怒心理,并对病情以及未来过度担忧。为此,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交流、支持与关爱的方式,赢得患者的信,指导患者通过自我调节以及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善不良心理,通过倾诉方式缓解郁闷。心理护理可使偏头痛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改善,可有效预防偏头痛的反复发作。在发现患者有偏头痛发作先兆时,及时报告给医师,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缩短偏头痛发作时间,减轻患者痛苦[10]。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避免对其产生刺激,可有效的预防偏头痛的反复发作。对患者进行睡眠指导,提高其睡眠质量,也可避免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有效消除偏头痛发作的诱因[11-12]。对患者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护理,可避免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并起到舒缓神经及缓解肌肉紧张的效果,可有效抑制偏头痛的发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有效率、SAS评分、SDS评分、SRSS评分、治疗依从性、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习惯改善率、疼痛程度、偏头痛程度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神经源性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明显,可显著改善偏头痛发作程度和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疼痛程度、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源性偏头痛生活习惯
中南大学发现治疗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新方法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偏头痛吃紫菜干
射频消融联合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25例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