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3)
儿童哮喘属于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之一,是因多种细胞共同参与引起的气道黏膜炎性反应,呼吸肌痉挛、收缩,分泌物增加、滞留,导致可逆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梗阻性疾病[1]。该病以咳嗽、喘息、胸闷、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反复发作,具有时间节律性、季节性、诱发多样性等特点,对小儿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儿童因机体免疫机制差,抵抗能力弱,为该病的易感人群。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患儿因年龄小、易哭闹等,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显得极为必要,护理人员在常规遵医嘱用药指导的基础上,从患儿认知、生理及心理等层面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对增强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早起康复具有积极意义。针对性护理是结合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方案而开展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哮喘儿童80例,评估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哮喘儿童80例,以系统抽样法予以分组。研究组40例,男女比24∶16;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52±3.23)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病程(12.36±4.62)个月。对照组40例,男女比25∶15;年龄6~11岁,平均年龄(8.74±3.38)岁;病程1.5个月~3.5年,平均病程(12.59±4.78)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均保持一致,在研究范围中(P>0.05)。
纳入标准[2]:①参照《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16年版)》解读,纳入患儿均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经肺功能检测、炎性介质检测及运动试验等诊断确诊者。②存在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喘息、咳嗽等症状,可正常沟通者。③事先告知患儿家长研究内容及其中风险性,取得配合者。④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健全者。②并发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者。③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过敏者。④患有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因过敏性鼻炎、气管内膜病变、恶性肿瘤等疾病造成的哮喘患者。⑥临床资料残缺、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及中途脱离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有:密切监测患儿体征及病情变化,病房环境管理,遵医嘱指导患儿用药,并实施基础健康教育等。
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主要成员为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儿科护士、护士长、主治医师等,在家属的参与下共同制订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加强家长健康教育,向家长介绍儿童哮喘疾病的相关知识、基础护理措施等,提高家长对疾病的处理能力,并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做好疾病各项护理内容、措施及进度的监控。②心理护理。儿童因年龄小,治疗依从性不高,且在治疗中易哭闹,甚至使治疗工作中断。为家长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含发病机制、治病因素、治疗方法、预后等,消除家长内心疑虑,叮嘱其鼓励并陪伴患儿,稳定其情绪;同时护理人员可根据患儿年龄、性格特点等,通过游戏、讲故事、表扬、小礼物鼓励等方式,规范患儿行为,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联合家长,对其不良情绪予以疏导,消除患儿恐惧、焦虑情绪,有助于临床症状的缓解。③环境干预。为患儿提供整洁干净的病房环境,调节湿度和温度适宜,注意通风,制作卡通形式的哮喘防治手册,其中涉及粉尘、动物毛发等过敏原,葱姜蒜等刺激性可加重哮喘的食物等,叮嘱患儿不可到人员过于密集的产所;可进行慢跑等适量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患儿体质,但不可进行剧烈运动。④治疗干预。雾化吸入时,指导患儿正确的呼吸方式,判断并控制好面罩与脸部之间的距离,防止面罩遮盖眼睛,并告知家长多鼓励患儿饮水,背部反复从上到下轻拍,促进患儿排痰;对于口服用药时,给予患儿及家长用药指导,告知家长药物类型、作用、用药方法、剂量、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对于按时、按量用药患儿可用糖果给予奖励,同时家长发挥监督作用。⑤体位护理。哮喘在夜间发作频率高,为了降低哮喘发作次数,可指导患儿采取仰卧位,如哮喘发作时伴有呼吸困难症状,采取半卧位,有助于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患儿疲劳感。⑥出院指导。告知家长需对患儿房间定期清洁,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饮食方面以丰富营养、高蛋白食物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敏食物,如可乐、辣椒等;指导家长学会吸入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定期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治疗依从性。①完全依从:患儿可自愿接受并配合治疗工作,自身积极性较高。②部分依从:经护理人员安抚后,患儿基本配合完成治疗。③不依从:在治疗中患儿存在哭闹、抵触等情绪,甚至中断治疗[3]。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肺功能指标:使用肺功能仪测定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指标。
家长满意度:采取问卷调查方式评定,问卷总分100分,其中>90分、75~90分,<75分分别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统计其满意度。
生活质量:使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由家长协助进行,其中涉及环境领域、社会领域、自评得分、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等方面,各项总分为20分,分值越高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依从性、家长满意度)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较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依从性对比[n(%)]
2.2 肺功能指标 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FVC、FEV1指标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L,±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L,±s)
2.3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 研究组较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家长满意度对比[n(%)]
2.4 生活质量评分 研究组较对照组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s)
小儿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共同参与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患儿肺功能,在与刺激因素接触时可引起急性发作。对于该病其发病机制临床尚未明确,但诸多学者普遍认为,其与变态反应、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5]。目前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全球范围内哮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中有10%左右为年龄<14岁的儿童[6]。儿童时期是人成长发育的关键性阶段,哮喘不仅会影响患儿正常生活及学习,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会损伤其肺功能,严重时致使患儿丧失体力活动能力,导致终身迁延难愈。因此对于哮喘儿童应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同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起到增强疗效、改善预后的作用[7-8]。
常规护理主要是围绕疾病开展护理活动,内容较为单一、片面,缺乏主动性,无法满足临床及患者需求。针对性护理干预是在现代医学理念发展下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患者作为护理核心,主要根据患者的实施病情及护理需求,开展针对性、个体化、系统性的护理活动,从而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9-11]。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实施针对性护理,弥补了常规护理的不足,促使临床护理工作更加全面、系统,得出如下结果: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研究组较对照组FVC、FEV1指标水平更高(P<0.05);同时研究组较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WHOQOL-BREF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本次研究中开展针对性护理是在强化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患儿个体差异性及性格特点,从生理、心理、环境、社会等层面给予患儿持续性、针对性护理服务[12-13]。一方面从认知教育、心理活动、生活等方面开展护理活动,增强了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在主动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同时,正确认识儿童哮喘的过敏原及各项注意事项,提高家长护理能力及管理水平,预防疾病的复发;另一方面联合家长,采取多种方式对患儿不良心理情绪予以疏导,消除患儿恐惧、焦虑情绪,提高其舒适度,有效减轻痛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并结合患儿实际病情实施个体化护理,帮助患儿有效排痰,并指导患儿健康饮食、合理运动等,有助于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疾病更快恢复,提高生活质量[14-15]。
综上所述,针对哮喘儿童在临床治疗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肺功能提升,同时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故可推荐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