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明
(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抚顺 113206)
支气管哮喘属于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和气促、胸闷及(或)咳嗽,发病是因为多种细胞与细胞组分参与,造成气道呈慢性炎症状态,具有气道高反应性的特征[1]。支气管哮喘患者一般需长时间用药,目的在于持续控制患者的病情,维持患者机体状态的平衡。该症患者的病情发作和加重与其自身的日常行为、用药等情况息息相关[2]。近年来,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视,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加强患者的疾病控制,促使其病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控制,为了解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将我院经不同方法干预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探讨患者疾病控制的实际状况,以便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择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0±10.30)岁;病程3~8年,平均(5.00±1.40)年;哮喘发作频率每年2~9次,平均(4.90±2.30)次/年。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23~74岁,平均(45.60±10.50)岁;病程2~9年,平均(5.20±1.50)年;哮喘发作频率每年2~10次,平均(4.70±2.10)次/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3]中的诊断标准,经肺功能检测和影像学检查证实病情。②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能力,可以和医务人员进行正常的沟通。③临床资料完善,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良恶性肿瘤。②具有血液疾病,循环系统疾病,重度感染。③存在重大脏器(心、肝、脾、肺、肾等)功能障碍或器质性损伤。本研究通过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遵医嘱给患者用药,以起到止咳和平喘、抗感染等效果,为患者低流量吸氧,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给患者定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铵;与患者沟通,告诉患者支气管哮喘的专业知识,对患者的临床用药进行专业的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采用体化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护理评估 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和基础资料,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及既往病史,了解患者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职业等,给患者做专业的心理状态评估,判断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基于各项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适宜的护理方案。
1.2.2 个体化系统护理内容 ①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宣教:耐心为患者讲疾病专业知识,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深度的了解,有效纠正患者的认知错误,保证患者对自身病情和临床治疗均有正确的知晓。②临床治护重要性指导:告诉患者注意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对临床治护的重要性有着新的认识,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重视度。嘱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或者出院后,不能擅自换药或停药,亦不能随便增加减用药剂量。及时和患者家属沟通,让家属知晓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嘱患者及时监督患者,保证患者能按时按量的用药。③个性化心理疏导: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内心的症结,深层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给患者做合理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教给患者合理的方法,引导患者宣泄心理的负性情绪,加强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结,为患者进行适宜的心理指导。④自我管理教导:请专业的医师为患者讲关于支气管哮喘疾病自我护理的方法,播放专业的视频给患者,护理人员及时给患者进行专业的示范,教导患者学习更多专业的自我护理技巧与方法,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注意事项。⑤疾病复发预防:由于秋冬季是哮喘的高发季节,患者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很容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因此,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定期对室内进行除螨,做好通风换气等工作。叮嘱有哮喘患者的家庭不要饲养宠物,避免使用空气清洗剂或杀菌剂。鼓励家属引导患者寻找兴趣爱好,转移其对疾病的关注程度,从而保持良好心态,增强其心理防御能力,结合适当的运动锻炼,从而提升患者抵抗疾病的能力。⑥康复指导,针对患者病情,给患者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呼吸调节、肌肉放松等内容,以增强患者肺活量,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从而减少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出现。⑦叮嘱患者出院后需注意的事项,并组建QQ群或微信群,定期给患者发送疾病预防及日常护理相关知识,以便患者能够持续获得护理知识。定期通过电话、QQ群或微信群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予以个体化指导。
1.3 观察指标
1.3.1 肺功能 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1 d和出院当天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比值(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
1.3.2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价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4]ACT评分总25分,得分25分表示完全控制,得分20~24分表示部分控制,得分<20分表示未控制;总控制率=(完全控制+部分控制)例数/总例数×100%。
1.3.3 自护能力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5],共43题,每题1~5分,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高。
1.3.4 心理状况 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进行评定,以50分为临界值,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越严重
1.3.5 血气分析指标 测定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3.6 依从性 自制调查问卷评定两组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以前两项占比之和为总依从率。
1.3.7 生活质量 采用GQOL-74量表[7]进行评分,包括心理、躯体、社会、物质生活等维度,采取百分制,分数越高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EV1、FEV1/FVC和PEF比较,P>0.05;护理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完全控制26例(74.29),部分控制8例(22.86%),未控制1例(2.86%),总控制率为97.14%;对照组完全控制12例(34.29%),部分控制14例(40.00%),未控制9例(25.71%),总控制率为74.29%。观察组疾病总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67,P<0.05)。
2.3 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自护能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分,±s)
2.4 两组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5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6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较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7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两组GQOL-74评分均升高,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6。
表6 两组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6 两组GQOL-74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8]。当前普遍认为,变应原、遗传、气道高反应等均与该疾病的发生有关,且该疾病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可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9]。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临床以药物控制为主,患者需要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目的在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充分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对患者的折磨[10]。支气管哮喘患者需接受规范化的治疗,但临床实际情况显示,多数患者并不能深层认识自己的病情,并对自己的病情过度担忧,非常关注病情预后[11]。呼吸道疾病的病情控制效果与患者自身的健康行为有关,与患者持续性遵医嘱用药的情况相关[12]。
支气管哮喘患者长期接受规范化治疗和坚持用药尤为重要。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依从性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且临床治疗效果亦会持续下降,导致患者的病情发生较大的波动[13]。哮喘患者接受个体化系统性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度,亦可充分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14]。本次用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V1、FEV1/FVC和PEF等肺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疾病总控制率97.14%,比常规护理干预的74.29%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评分显著升高,说明患者能更好的管理自己,使其病情得到长时间的控制。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个体化系统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是个体化及系统化护理的结合,护理内容的灵活度比常规护理更显著,护理内容亦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能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可有效避免护理工作中的风险[15]。本次研究中实施的护理方案,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后,再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护理服务,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宣教、临床治护重要性指导、个性化心理疏导、自我管理教导等,强调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深层了解,强化患者的心理状态,不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按医嘱服药,有效加强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并学习更多的自我管理方法,保证其病情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显示,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及PaO2、SaO2、PaCO2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观察组护理模式更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哮喘知识宣教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能够及时消除患者顾虑,减轻各种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使其能够保持积极心态,更主动地配合疾病预防及治疗。通过予以患者临床治疗指导、自我管理教导、疾病复发预防以及康复训练指导等方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及时消除过敏原等危险因素,增强患者的自护水平和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改善其血气分析等指标,优化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保证患者的病情得到持续控制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