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认知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6-10 10:37张京兰
陕西中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夹脊认知障碍偏瘫

刘 晨,张京兰,王 非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 430050)

脑卒中是具有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调查显示,近8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且伴有程度不一的运动、认知、平衡等方面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2]。脑卒中在中医中属“中风”范畴,中医认为其常见病因有饮食不节、内伤积损、情志所伤、外感风邪,其主要病机为风邪痰湿、外虚火旺、气逆血瘀,针对其病机中医对中风后偏瘫及认知障碍有独特疗法[3-4]。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夹脊穴,观察其对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30例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115例。观察组:男59例,女56例;平均年龄(59.59±7.20)岁;平均病程(18.77±4.87)d;卒中性质中脑出血52例,脑梗死63例。对照组:男63例,女52例;平均年龄(60.23±8.14)岁;平均病程(18.98±4.76)d;卒中性质中脑出血54例,脑梗死6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5],且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单侧运动功能障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低于26分;首次发病,且病情稳定;病程不超过4周;年龄≥40岁;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中医中风诊断标准[6],具备以下至少2项主症或1项主症、2项次症即可诊断。主症:偏瘫、意识模糊、偏身感觉异常、言语不利、唇舌斜。次症:目偏不瞬、眩晕、饮水呛咳、头痛、共济失调。排除标准:存在意识障碍或癫痫的患者;严重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合并感染或压疮等并发症的患者;脑卒中发病前已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由脑外伤、脑肿瘤、心脏病等引起脑栓塞,或急性脑出血、多次脑梗死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调节血液、血糖、血脂及营养脑细胞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患者取卧位,前伸肩关节,尽可能伸直肘关节,后旋前臂,背屈腕关节,同时伸展指关节,微屈膝关节。被动运动: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将患者双手交叉放置,健康一侧手臂全力向上举起,从而带动患侧上肢向上举起,并进行肩部关节的屈曲动作及肘关节伸展运动。核心力量训练:锻炼患者躯干肌、关节控制能力,指导患者进行起坐、翻身、坐位平衡、桥式运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穿衣服、进食等日常生活中常见动作的训练及手的精细运动。语言训练:循序渐进,从点头、摇头、应答到复述、口型诱导等,从简单字词到复杂短语。每日训练1 h,5次/周,共训练4周。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夹脊穴治疗。以华佗夹脊穴为主,患者取俯卧位,酒精局部消毒后,选用华佗牌GB2024-94型针灸针1寸半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直刺进针约1寸左右,留针约30 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减针刺治疗,若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可针刺百会、四神聪、廉泉等穴,若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可针刺项丛刺、廉泉等穴,若患者伴肩手综合征,可于局部加温针刺,1次/d,6次/周,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证候积分:包括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参照相关文献[6]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评估,患者无症状计0分,症状轻微计2分,中度症状计4分,重度症状计6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症状越严重。肢体和认知功能:躯干控制能力采用躯干控制测试(Trunk control test,TCT)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分值与躯干控制能力成正比[7]。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8]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量表中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2分,总分为66分,分值越高则代表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优;肢体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9]进行分级评定,评定结果0级计1分,1级计1分,1加级计1.5分,2级计2分,3级计3分,4级计4分。认知功能采用MoCA量表评估,共7个条目,总分30分,分值与认知功能水平成正比[10]。血流变指标: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使用北京Succedder公司SA-6000型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斯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1。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方面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及认知功能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TCT、FMA、MAS、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FMA、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及认知功能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D-D、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D-D、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 论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突发性、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期多存在不同程度运动、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此,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以减轻后遗症程度,改善预后[11]。中医认为,气虚血瘀、痰瘀互结为中风的病机特点,而中风后偏瘫及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阴阳失衡、营卫不和、经筋失养[12-13]。针灸是中医调理中风后偏瘫的独特疗法,针刺穴位起缓解患肢痉挛、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夹脊穴具有理脏腑、调督脉、通利关节等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肢体困重、偏身麻木、手脚胀痛证候积分及MA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TCT、FMA、MoCA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示针刺夹脊穴对改善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均具有较好的价值。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人体五脏六腑之气于此转输,可发挥调理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郑爱军等[14]研究显示,夹脊穴通过经络与其他经脉之气相通,针刺夹脊穴能够发挥调节诸经之气、纠正阴阳平衡的功效。另有研究显示,针刺相关穴位可提高大脑皮层兴奋性,纠正神经细胞抑制性泛化作用,改善患者认知功能[15-17]。现代解剖学认为,夹脊穴周围存在较为丰富的神经纤维,针刺夹脊穴可作用于周围神经分支,刺激脊神经内躯体感觉和运动纤维,并经上行传导束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兴奋大脑皮层,改善中枢神经抑制情况,同时实现对骨骼、神经、肌肉、筋膜的调节,进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提示针刺夹脊穴能够改善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血液循环。FIB、D-D是体内纤溶过程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其水平过高可提示机体处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不利[21-23]。研究显示,夹脊穴与经脉相通,针刺夹脊穴可调和全身气血,从而缓解肢体痉挛状态[24-2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利用毫针直刺人体夹脊穴有利于扩张血管,促进脑卒中患者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神经递质释放,有利于对自由基代谢的调节,保护大脑细胞,改善患者认知及躯体控制等方面能力,缓解各项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27]。夹脊穴分布于颈椎、胸椎及腰椎椎骨棘突连线两侧,该穴位周围有从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与神经伴行的静脉、动脉,周围神经、血管丰富,针刺夹脊穴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流速度。张晓晓[28]研究认为,脑卒中患者神经传导功能异常是导致偏瘫的重要因素,针刺夹脊穴能够恢复肢体血流循环,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改善肢体功能,患者接受针刺夹脊穴治疗后神经传导功能得到显著改善。

综上,针刺夹脊穴可有效促进脑卒中伴认知障碍及偏瘫患者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认知及肢体运动功能。

猜你喜欢
夹脊认知障碍偏瘫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