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 R55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婴幼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及血块收缩不良等,严重时会导致婴幼儿骨髓中的巨核细胞发育被抑制[1],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则可能转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仅会给婴幼儿带来更多的痛苦,还会对婴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本院收治1例无明显诱因反复血小板减少伴紫癜患儿,后确诊为CMV感染,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儿王某某,男,7个月,因皮疹伴反复血小板减少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周身紫红色皮疹,压之不褪色,检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4×109/L,于上级医院住院治疗3天,血小板升至正常后出院,入院当天于当地医院复查血小板45×109/L,立即就诊于我院门诊,复查血常规提示血小板14×109/L,为求明确诊断,急诊以“血小板减少”收入院。病程中患儿偶有声咳,无发热,无寒战及抽搐,无呕吐及腹泻,无刺激性呛咳,无乏力、盗汗,无齿龈出血,无鼻衄,精神状态可,饮食及睡眠可,二便正常。体格检查:T36.5℃,P118次/分,R28次/分。精神状态可,颜面、躯干及双下肢可見散在棕褐色针尖大小皮疹,压之不褪色,不突出体表,前胸可见一6×2cm大小瘀斑,呼吸平稳,咽部轻度充血,新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当地医院)血常规:白细胞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21.6%;淋巴细胞百分比70.9%,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45×109/L。(本院门诊)血常规: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1.4%;淋巴细胞百分比79.4%,血红蛋白109g/L;血小板14×109/L。血涂片:中性粒细胞11;成熟淋巴细胞70;异型淋巴细胞8;血小板少见。入院后给予阿糖腺苷抗病毒、丙种球蛋白提升血小板免疫支持。入院第2天患儿监测血常规血小板较前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再次给予丙种球蛋白提升血小板,患儿完善相关检查后结果回报患儿抗巨细胞病毒抗体IgM:50.50AU/ml,余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立即予以完善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于第5天结果回报巨细胞病毒核酸定量检测:2.64E6,停用阿糖腺苷,给予更昔洛韦静点治疗。分别于入院第10天及14天监测血常规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治疗14天后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出院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患儿于出院后1周、2周、1月监测血常规提示血小板均在正常水平。血常规结果及处置措施见表1。
婴幼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常等均有着密切联系[2],目前临床已证实疱疹类病毒、麻疹病毒及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10多种病毒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有一定联系[3]。巨细胞病毒感染是近几年提出与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有关的感染,该感染自身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以重要脏器受损及影响血液系统为主要症状。目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的机制尚未完全确定,但也有诸多推测逐步被证实,有学者提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致使机体产生对应的抗体,在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过程中致使血小板受损,也可能是巨细胞病毒直接吸附至血小板膜上导致血小板被破坏,导致数量减少[3-4];也有学者提出巨细胞病毒感染直接对造血细胞因子造成影响,影响造血微环境及对造血前体细胞造成感染最终引起骨髓抑制,从而减少了血小板数量[5];上述两种机制均是目前公认度最高的发病机制。
综上所述,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幼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治该疾病建议同时进行血液学检测与CMV等病毒学检测,做到早发现并给予更昔洛韦等对症药物治疗。
参考文献:
[1]唐俊海,杨波,熊高洁,等.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案对重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小板的影响[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20,25(2):94-97.
[2]牛银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J].中国实用医药,2015(7):270-271.
[3]韩冬梅,李淑蓉.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医药前沿,2012(26):206.
[4]Wang Mingjing, Chen Zhuo, Zhu Shirong, et al. Study on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Qi,Blood,and Vessel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Patients With Syndrome of Qi Failing to Govern Blo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Qi and Blood[J].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English),2020,6(1):18-25.
[5]Fu Lingling, Ma Jie, Cheng Zhengping, et al. Platelet-specific antibod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expression in childhood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predicts clinical progression[J]. Pediatrics (English), 2018,2(4):2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