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6--0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作为神经外科术后面临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患者不但会面临DVT所造成的巨大痛苦,且DVT还会影响康复,导致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从临床预防方案来看,当前主要是采用药物治疗、功能训练、机械预防等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针对DVT进行控制,但因为上述方案并未考虑引发DVT的相关诱因,预防效果较为有限。因此,临床还需要结合神经外科手术特征,分析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因,在围手术期针对各种诱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基于上述要求,本研究提出将预见性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预见性护理),每组分别为23例。对照组当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1.3±9.8)岁。观察组当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1.5±9.6)岁。
1.2护理方法
对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主要是在围手术期开展常规护理配合。对于观察组的干预措施来说,给予预见性护理方案,主要措施如下:
1.2.1病情评价
患者进入医院之后,责任护士需要针对病情开展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含患者基础信息,同时也需要针对患者下肢状况进行评价,判断出现DVT的相关风险。根据病情评价结果,针对预见性护理方案进行调整。
1.2.2心理干预
患者本身对疾病、手术不够了解,势必会存在一定的负性心理。责任护士应当注重心理干预,在强化交流沟通的过程中,通过健康教育讲解相关知识内容,让患者正视心理问题,清楚积极心理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强化信心。
1.2.3下肢干预
术后需要责任护士联合康复医师开展干预工作,定期针对患者下肢肌肉实施按摩,辅助下肢关节进行简单的屈伸锻炼。如果患者长时间昏迷,应当将下肢太高20~30°左右,保障血液能够进行顺利的回流,这个过程中指导患者膝关节屈曲练习。此外,责任护士还应当定期帮助患者拍背、翻身,防止患者出现压疮问题。
1.2.4机械干预
从弹力袜使用情况来看,通常在术后2~3d使用弹力袜。同时责任护士可以辅助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辅助患者进行周期加压、卸压,进一步强化预防的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
此次统计数据包含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满意度。满意度选择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评价指标包含健康宣教、医院环境、工作态度、护理操作、临床疗效,单项分值为0~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2.0,满意度选择(x±s)表示,t检验,DVT对比%表示,x2检验。
2结果
2.1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照组发生4例下肢肿胀、2例肺栓塞,26.09%(6/23);观察组发生1例下肢肿胀,4.35%(1/23)。(x2=4.212,P<0.05)。
2.2满意度
从表1满意度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预见性护理主要是针对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在围手术期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方案,针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包括病情评价、心理干预、下肢干预、机械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控制DVT[3]。
从本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DVT、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证明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可以针对DVT进行合理的控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岩,刘娜,蔡婷婷,冯璇.血栓弹力图联合循证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08):16-19.
[2]史雪玲.运动及气压治疗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6):131-132.
[3]孫亚婷.护理干预在预防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2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