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写作思维的培养策略

2022-06-10 02:27:40王洋平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价值观

王洋平

摘要:随着教育部文件的出台,“立德树人”成为中学各个学科教学的重点关注对象。作为高考重点科目——语文学科,其教学和考核方式当中与“立德树人”最为直接体现的联系在于写作教学。因此,在这一背景下应当如何让教学语文写作,才能将“立德树人”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套话和概念,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立德树人;价值观;认知社会;梯度教学

2014年,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当中“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文件中还直接提出这一差距在教学实践中有四个主要呈现特点:一是重智轻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二是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三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四是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

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理念”部分明确提出了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而,作为语文课堂中能够将古人“立言”与“立德”二者有机联系起来的教学活动——作文教学,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使命,针对文件提出的存在问题,结合语文教育实践中的作文教学,以下将探讨当下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应当如何让“立德树人”在写作思维培养活动中落地生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个体情感

在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记叙文写作还是议论文写作,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都已经着重强调了作文应当是表达学生自身个体的真情实感的文字,可以是个体的情感感悟,也可以是个体的独立思考见解的表达。但2014年教育部文件当中却提出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问题。

那么面对这一问题语文作文课堂当中应该如何让解决?前人已有很多相关的理念,近代梁启超在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就已经提出“求真、求达”的作文要求,其中要求学生“事迹要真,写出来还要逼真,务要完全表达出自己所想讲的。”这一理念放置于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中,要求我们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之前必须要有自身对于社会的真实和真心的感知,只有拥有自身的感知实践,学生才能在考场作文上“求真、求达”。

顾炎武也曾提出相应的写作理念。首先,他认为写作是为了表达,要么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要么表达自己对于某种现象的观点或看法,但必须有益于“当世之务”、“有益于天下”。其次,写作贯在创新,贵在独辟蹊径,有真知灼见,抒发自身的真实情感,不能“蹈袭前人”、不“人云亦云”,避免空发议论或无病呻吟。再次,文章的表达应该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反对模式化的套路作文。

所以作为教师应当如何推进学生对于社会的真实感知,拉近学生与当下社会的距离呢?一是新闻阅读积累,古人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么在现代的固定的课堂教育模式下,新闻就是一种将外界的万里路和屋中万卷书很好结合起来的阅读材料,并且信息社会当中爆炸的信息量不乏了解社会百态的途径和材料;二是教授辨析判断的方法,当下“立德树人”中“德”已经不能通过传统的反复“硬塞”式知识灌输来完成,那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教育也就不能通过简单的文字语言教育就能达成期待效果。价值观的教育源自于日常的交流和分享,因此在师生的对话当中,通过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的辨析判断的观点分享给学生,并纠正学生观点中的偏差,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加有效地达成对于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深刻认知社会与生活并且创新表达

纵观语文高考试题,可以见得作文问题是对于考生的道德素养最为立体的考查方式。“它既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文质素的综合立体考查,也是社会思潮的一个风向标。”其中足以见得,作文的写作考查活动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考查活动。因此,“立德树人”的写作教学不仅仅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还应抓住学生的社会道德认知教育。

近年新高考的作文真题考查,也是在考察和试题中来促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而凝聚起学生群体心中的民族正能量,能够使得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力,促进国家的繁荣复兴。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地认知社会和认知生活,在正确价值和意识引领之下让自身的个体思考从表层认识逐步走向深刻思考,并将独立的思考成果付诸笔端,顺利完成写作任务并让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作文”。

三、通过作文塑造有梯度的价值观教学

在新时代的“立德树人”的作文教学活动中,价值观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有梯度的,应是要能够体现出学生个体思考的差异化的。

無论是在前期的作文材料解读训练还是后期的写作活动总结讲评环节中,都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修养的锻造过程。但是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我们同处于统一的意识形态当中,社会上也存在着主流的价值判断,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观点必须一边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的写作教学的时候,还是应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结果的多样性,同时也要注意不同个体之间的思维梯度是不同,只要是在主流的价值范围之内就应当被允许存在,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贯彻落实真正的社会道德素质。

总之,在面对新的语文高考改革和新的学科素养概念的提出,作为实践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应当将“立德树人”的概念真正理解把握才能在当下的作文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并在每一个教学设计的环节规划中寻得其落脚之处,让当下的语文作文能够实现真正的“文能造人”功能,培养符合新时代价值要求的高素质学生。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2]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丁文静,韦冬余.试论语文核心素养的涵义、特征及培养策略[J].现代语文,2016(6):104.

[4]教育部考试中心.化人以语育人以文———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7(7):1-6.

[5]教育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C].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04:24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析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