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睿臻 乔颖
母亲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养育者,其自身的心理情绪状态、行为模式都会对儿童的性格、社会化、情绪发展以及认知功能等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影响情绪:
母亲严厉,孩子易自卑
已有研究表明,母亲严厉的体罚、言语的暴力、情感的忽视都能显著预测儿童在青少年甚至成年期的社会适应不良。如果母亲对孩子的社会支持水平不足,常会导致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包括退缩、自卑等。如果母亲对子女缺乏亲密接触和情感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高水平的孤独感,从而导致内向、回避性格的形成。
此外,母亲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仅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促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效仿“榜样”,习得这种暴力行为,并将这种行为作为自己对待他人、处理生活问题的主要应对方式,进而导致叛逆行为、犯罪等严重问题。
影响认知能力:
妈妈溺爱,孩子易肆意妄为
国内学者认为,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母亲的教养行为有相关性。母亲情感的投入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认知采择。
温和型的母亲有利于儿童在自我概念方面各个维度的发展;严厉型母亲对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有着消极的作用;溺爱型母亲对孩子的生活全盘负责,导致孩子心理不成熟,不考虑他人的感觉,进而肆意妄为,表现出很少的利他行为;而民主型母亲则是尊重孩子,考虑儿童的感受,听取孩子的建议,导致孩子有比较多的利他行为。
影响感同身受的能力:
母亲是孩子,共情的榜样
研究发现,儿童共情能力,也就是感同身受能力的形成,主要通过观察性学习和模仿达到的,因此,榜样在儿童共情能力的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
母親是孩子在成长和学习早期阶段最重要的榜样他人,她的共情及助人行为发挥着更大作用。孩子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模仿母亲的语言和行为,逐渐发展出共情能力。通过这种亲子互动,母亲能将社会的价值观、态度体系以及道德规范传授给儿童,使孩子逐渐发展出包括共情在内的亲社会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