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增值视域下初中地理作业的价值及优化设计路径

2022-06-10 21:57:17李吉龙
地理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新设计

李吉龙

摘 要: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更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延伸,因此创新作业设计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双减”背景下,要科学定位作业功能,从对接学习目标差异化、生活化、多样化、项目化等路径,设计为学习增值的高质量作业,最大化发挥全面育人功能。

关键词:作业功能;指向学习;创新设计;全面育人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6-0061-04

“养其根、蓄其力、立其本”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之本。作业是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布置作业是教学过程产生连锁式结构的重要环节[1],作业是学生“习得、悟得”进而提升素养的重要载体,对“养根、蓄力”意义重大。作业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作业及其管理成为重要的教育话题。2019年6月2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提出“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的要求;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综上可知,作业对育人价值的重要性以及作业改革的迫切性日渐凸显,“双减”政策落地引发作业改革意义加深。如何让作业“转方式、提质量”,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作业成为学生素养提升的垫脚石与全面育人的加速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一、地理作业存在的问题剖析

作业是学生学习中的“家常便饭”,“营养美味”的作业让学生受益其中,而有些作业却引发学生和家长的种种吐槽。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繁重”与“低效”成为作业的“痛点”,作业游离于教学整体之外是作业设计的“堵点”,作业对教学增值“于事无补”是作业的“淤点”。大量机械且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敷衍应付。通过教学检视与对作业的反思,笔者发现作业的问题集中指向:作业目标缺失,没有针对性、指向性,缺乏精选和设计,随意、片段性的作业与学习目标不匹配;作业缺乏生活性与情境支撑,往往就知识学习知识,就知识练习知识,缺少情境支撑下的问题导学;作业类型单一,书面作业多,探究类与实践性作业少;程序化的单科作业多,有挑战性的、综合性的、跨学科协同的作业少;作业缺少层次性,往往“一刀切”,分层作业、自主选择的作业少;硬性规定作业多,“弹性化”作业少;作业功能窄化、难度失控,多集中于巩固、检测,没有将自主学习纳入课程体系中;作业难度较小缺少挑战,或难度较大拔苗助长。此外,个别教师把作业当成追求分数、惩罚学生和转嫁课堂教学压力的手段,简单地将作业数量与学习质量等同,布置大量重复性、记忆型的作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能力钝化。作业功能被异化、质量低下、负担过重以及管理失效等问题影响着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二、地理作业的功能与价值

1.地理作业的功能指向

作业是学校输出价值、全面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师生沟通、家校沟通的桥梁与纽带。高质量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教学效果、提升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作业让学生实现“会学、学会与会用”[2],进而提升学科素养。

对教师来说,作业是一种检测、诊断与评价手段,也是导学和促学的载体。通过作业批改与分析,能及时了解学生学情实施教学改进,并利用易错点生成二次教学资源。评价不是简单的纸笔测试,需要围绕一个目标,寻找达标的证据链条,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拓展类与探究类作业既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也为“延时”评价和“换位”评价转换时空,此类作业很好地解决了课堂时间不足导致评价无法全域展开这一问题。

对学生而言,地理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层面[3]。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支撑,但知识不等于素养,知识的简单堆砌也形成不了素养。教学由“知识传递”走向“问题触发”,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能动学习,是素养培育的必由之路。作业是学习感悟的载体,通过作业的“伴学”,知识不断内化与活化,作业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也能推动学生完成深度学习。

2.地理作业的价值取向

(1)作业在課程标准中的价值定位

教师设计每一项作业,都要与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相关联;学生做的每一道习题,都应基于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清晰的课程价值是判断作业质量好坏的首要标准。

(2)作业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定位

好的作业与学生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教师布置的每一项地理作业,应嵌入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科前置知识的巩固和学科后续知识的发展相关联,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业的价值就是促进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完善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因此,判断作业的好坏,要把作业放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去思考。

(3)作业在学生学习情感中的价值定位

好的作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作业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情感的维度、兴趣的燃点、挑战的难度,是判断作业好坏的重要标准。

(4)作业对完善学生认知与情感模式的意义

好的作业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知识,还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结构或情感结构、社会经验结构的完善。只有让学生的学科结构或社会情绪、实践经验得到完善,学生才能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深度学习,完善认知结构与情感模式,通过获得感促进学习动机良性循环。

(5)作业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定位

按需教学和分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设置作业更应尊重差异,通过设置契合性分层作业,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此外,好的作业应是 “以少胜多”的作业;是有思维含量和探索空间的作业;是综合性训练的作业……

三、地理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

质量是作业的灵魂。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很多,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图1)是对作业设计改革的积极响应。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把作业视为整体学习的一部分,是作业设计中需前置考虑的内容。作业类型与难度应放在前端作业设计中统筹考虑。“有作先研、有作先做、有作必改、有改必评”是笔者设计作业、管理作业所遵循的原则。只有教师先“试水”作业,才能有效丈量作业的难度、考量作业的趣味性与思维价值,这样的作业才能减负增效,促进学习。

1.设计与学习目标对接的作业,避免作业的随意性与碎片化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根本遵循。从“目评教”一致性来看,学习目标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一节课前行的终点,对整节课的教学起到统筹与统领的价值导向作用。作业是整个教学闭环中的一点,应与学习目标同频共振、同声相应。这样的作业既能检测知识、技能与学科关键能力目标的达成情况,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如“中国气候——气温”一节的学习目标是:①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归纳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②结合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举例说明影响我国气温的要素。③结合实例说明我国气温特点(温度带)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针对学习目标设计如下作业:给出某养蜂人“追花夺蜜”迁徙时间表与路线图(图2),提出如下问题:①说出我国冬季气温特点。在图中绘出1月0℃等温线。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 1月0℃等温线位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②冬季A、C两地温差大的原因有哪些?②导致甲—乙—丙油菜花开放时间越来越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④丙、丁两地纬度相当,丁地油菜花却推迟到7月开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⑤为何荣成鲍鱼养殖户冬季时会把鲍鱼运到福建过冬,春季以后再运回本地养殖?

巧妙融入生活、精准目标靶向的作业,可以将诊断与促学完美结合。解决作业的碎片化问题,还应把作业置于单元教学视域下进行结构化设计,既让课时作业有单元目标的统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又让课时作业间具有关联性、递进性与衔接性,对其他课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设计差异化的分层作业,解决作业无弹性、无選择的问题

给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难度相同的同质化作业是教学的一大误区。设计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存在差异的学情现状,根据学生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设计适切性的分层作业。作业设计时建立 “作业自选超市”,设置作业“旋转餐厅”,从注重共同基础转向关注个性需求。学习“地图的阅读”后,设计如下例题。

例1.说出比例尺的概念,比较给定一组比例尺的大小,并将数字式转化成线段式。

例2.根据图幅相同的威海、荣成两地图,比较比例尺大小、图中内容详略程度。

例3.在手机或电脑上选择一幅电子地图拖拽缩放,观察其比例尺大小、图中内容详略的变化。

例4.荣成市某学校到环翠区开展研学活动,小方同学利用手机获得甲、乙、丙、丁四幅图(图3)。其中,甲、乙为使用手机电子地图软件查询路线时,通过缩、放屏幕先后获得的;丙为某景区景点分布图,丁为某景点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的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路线更近   B.甲图比例尺更大

C.乙图表示范围更大  D.乙图表示内容更详细

(2)结合图3信息,找出错误的叙述

A.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来表达地理事物

B.在丙图中可以量算出两景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C.丁照片景观清晰,同样具备地图功能

D.借助甲、乙两图可以实时查询、导航定位

作业例1+例3面向“学困生”;例1+例2+例3面向“中游生”;例1+例2+例3+例4面向“资优生”,其中例1可选做。“学困生”、中游生也可自主向上选择作业。设置弹性作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学习的二次提升。设计分层作业时还要同步考虑分层指导,设置不同的解析微视频或答疑二维码,让学生各取所需。

3.设计学以致用的作业,避免作业远离生活及“去情境化”

从注重学科逻辑到关注生活逻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作业设计遵循的法则。设计对接生活情境、问题相互融通的作业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推动思维进阶、孕育地理素养。学习“聚落”后,设置如下例题。

例5.给出我国宁夏 “地窝子”和台湾岛南部兰屿岛上的 “地窖子”民居(图4),让学生在新情境中迁移分析这两种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然后拾级而上让学生探究荣成传统民居——海草房为何“生态宜居、保暖祛热”?

对“形似神不似”的两民居进行比对辨析,巩固学生所学,并反馈学情,同时培育学生迁移应用、“求同求异”的发散思维,也让学生在作业完成中浸润地理之美。

4.设计多样化的作业,避免作业类型单一与功能窄化

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很大原因在于作业类型单一。强调学科知识巩固的作业多,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业少。作业没有聚焦于促学功能,更多集中在检测功能上。在设计作业时,让巩固类、检测类、预习类、复习类、拓展类、实践类等多样化作业“各美其美”,通过作业“胶囊”变换类型,让动眼、动脑、动手的具身学习成为作业的标配。预习“中国农业”时,学生利用在透明薄塑料纸上印好的中国地形区、气温图、降水图,三图叠加分析出我国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区。同时,学生常完成以图析文、图文互换的作业及思维导图建构类作业。笔者结合荣成北海边松树“旗形”树冠明显这一特点,设计跨学科作业,组织学生研学考察并探析原因。统整式、联立式、巢穴式、限时性、试卷化作业已在笔者的作业设计中“各美其美”。为横向整合并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让思维可视化,学习“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后,设置如图5所示作业,这样的作业既被学生喜闻乐见,又在知识建构中对思维进阶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

5.设置项目化作业,解决“教为中心”的痼疾

作业多是教师站在自身立场设计的,作业的主场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凸显。设置项目化作业,就是以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学生通过关注时事新闻,做好新闻热点的“地理化解读、生活化表达”,从中挖掘地理情境,设计匹配性问题,在地理课堂交流展示,其他学生从中选取感兴趣的问题作为作业。利用家乡的多种资源多角度开展综合性主题活动——荣成民俗与地理、荣成地理标志性产品知多少、荣成天鹅湖备受天鹅“青睐”为哪般等。学习“我国气象灾害”后,学生围绕荣成冬季被称为“雪窝”常遭受雪灾这一主线,依据导学框架(图6)设计项目化学习方案。

这样的作业“注重树立学生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活动方案设计中,师生共同经历设计—反思—改进—行动的过程,既保证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又体现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的主体性[4]。这样的作业具有挑战性,可系统性地检测学生的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协作互助能力。

四、地理作业评价导向改革

作业改革创新需要全方位共点合力。其中,评价的改革起到重要的牽引转向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导向,将作业功能由追求“育分”转向关注“育人”[5],教学结果评价重“数量”导致作业功能走向追求“分数”,让作业由“量”的优势转向“质”的优势,关键在于重视教育的素养提升作用,这样作业功能才能走向关注育人质量;重视过程性评价,推动作业功能由缓解“教学压力”转向关注学生的“参与体验”,评价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能够收集作业完成过程中有价值的体验信息,让学生从疲于应付转向感悟顿悟,引导作业由关注教学进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实施增值性评价,引导作业功能由“惩罚”学生转向“赏识”学生,增值性评价的重要标识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在比对与发展中促进学生成长,探索增值性评价能引导作业功能由“惩罚”学生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进步和探索学习进步的方法;健全教育综合评价,引领作业由单纯的教学反馈功能走向全面育人,教育综合评价可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强调综合性,利于培育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引领作业由单纯的教学反馈手段走向承载全面育人功能的转变。

总之,要提升作业质量,既要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又要做好作业的过程管理。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作业实、优、新、趣上做文章,打好知识生长点、技能分支点、素养培育点组合拳,在作业有效性、精准推送及价值性传递方面进行深度研究。

参考文献:

[1] 方臻,夏雪梅.作业设计:基于学生心理机制的学习反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 孙广波.学导式教学:学会学习的教学范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张小兰,李俊峰.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20(11):47.

[5] 崔允漷,雷浩,王月芬.作业,想说爱你不容易[M].上海: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21.

猜你喜欢
创新设计
浅述传统民族服饰与现代服装设计
汽车外观造型创新设计遗传算法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27:10
基于常熟地域文化的公交候车亭设计探索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导学案的创新设计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1:26
高速公路桥梁外侧防撞护栏创新设计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5:55:32
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8:30:54
创新设计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53:24
多功能床体构造设计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2:04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