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教学

2022-06-10 13:27虞红英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深度科学

虞红英

初中生对事物的发展还不具备科学的认知态度,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影响深度学习效果的关键。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打破以往的表面学习氛围,避免重复、单一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到深层次的学科趣味,培养其具备完善稳定科学思想,体会到科学知识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本文就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参阅。

现阶段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想要促进深度学习思想的深度贯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扎实的学科素养,需要教师意识到现阶段初中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就此时的教学现状做深度分析。首先,一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缺乏对深度学习的深度认知,使得整体教学方案浮于表面,在课堂当中灌输个人主观思想,使得学生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只是被动地参与到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当中,并没有对科学原理的实践、科学现象的产生和科学结果的完善等环节进行深度分析,导致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的教学范围有待拓展。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现如今,一部分教师还是将大量的精力放在课上的知识讲解之上,学生缺少与知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只是死记硬背概念定理,难以实现知识的有效应用。这样局限的教学范围使得科学课堂陷入了止步不前的局面,只有积极拓展教学范围,使得学生感受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价值,才会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最后,初中科学教学缺乏实践的过程。科学知识体系复杂,理论丰富,仅靠单一的理论讲解难以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提供时机。直白的评价标准和单一的科学讲解模式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基于此,教师应该提升对科学实践探究环节的重视程度,及时解决现阶段存在的教学问题,促进教学进步。

基于深度学习重构初中科学课堂的必要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概念分析和知识讲解,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分析学科内涵、培养学习习惯之上,注重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其思维的深度发展。因此,深度学习在初中科学课堂当中的应用十分必要,教师应该把握好课堂创新的各个途径,以此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深化教学理念。首先,学习好基础学科知识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必要前提,基础内容是学习的重点,坚实的科学基础才能发展学生深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使其感受到深度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向,以此实现自身思维体系的重新建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找到适合自己的思考模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不断完善自身的解题能力。其次,在重构初中科学课堂时教师还应该发挥自身引导者和管理者的作用价值,注重把握深度学习的难度,确保引导环节的循序渐进,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够被全部的同学接受并理解,是学生逐渐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基于此落实的深度学习思想,能够使教师精准把握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状态和需求,逐渐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深化深度学习思想的同时实现思维与科学知识整合,从而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科学学科,把握深度学习理念。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策略

设定教学目标,明确自身定位 在以往的初中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传统。初中生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缺乏严谨的主动探究意识,教师作为其行为的管理者和思想的引导者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的魅力,不再采用单一的方法讲解、灌输科学内容,而是充分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为其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明确自身定位,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探究的情境当中。同时,科学知识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教师应该具备长远的教学目光,不再将思维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充分发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的作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使得学生利用好学习时间,全面深化自身的科学素养。

比如,在进行浙教版“科学测量”的知识探究过程中,该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见的测量工具,知道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够完成精准计算与估算,不再凭借自己的主观思维判断事物的长度、面积、重量等等,而是学会用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首先,教师可以将深度学习的思想融入课前预习环节,积极拓展探究范围,帮助学生科学掌握测量的方法,避免思维感官的局限性对测量结果判断造成误差。设计以下预习问题:“请你观察这两杯水,看看哪个容器当中的多?”“请你用手掂一下这两本书,感觉一下哪个更重?”“请你用眼睛判断一下,这条线是一条直线吗?”鼓励学生汇报一下自己的预习结果,大家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认为第一杯水更多,有的认为A书更沉,有的认为这条线是一条直线,大家的答案无法做到完全统一,这也就说明了仅凭借感官去完成物体数据的测量缺乏科学性和参考价值,凸显出各种科学测量工具的重要性,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课堂内容,带领学生掌握科学测量的方法,初步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进而,结合第一个预习问题—“请你判断哪一个容器当中的水更多?”教师可以借助量杯这一实验器材,带领学生将两个不同杯子当中的水分别倒入量杯,使得学生平视刻度,读出水的容量数据,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大家逐步探索电子秤、温度计、湿度计、血压计等等工具的测量方法,使得学生对于生活当中常见的工具有所了解,能够在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选择出正确的工具,准确得出测量的结果,学会用真实的科学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后,为了巩固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复习任务,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多种测量方法,使其探究:“你的杯子可以装多少水?”“你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的语文书长度是多少?”以此实现完整的知识探索闭环,确保整个探究环节的循序渐进,为科学课堂的深度探究打好坚实的基础。

创设教学情境,把握探究方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难以在整节课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常常出现走神、犯困等行为,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无法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价值。深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学科的探究心理被点燃,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讨与交流的过程当中,构建起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基于此,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十分必要,结合科学知识和初中生的学习需求设计教学计划能够为课堂注入活力。科学学科当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教師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把握探究方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将书本当中直白的概念知识转变为动态的画面,使其深度体会科学含义,完成深度探究。

比如,在进行《常见的植物》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带领学生了解常见植物的种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培养自身分析、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植物类群多种多样,被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有其独特的判定标准,为了强化深度学习的理念,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思考“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面的?”,初步激发他们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知识好奇心,从而为正式的植物知识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之后,创设相应的科学学习情境,借助多媒体播放出植物从种子发芽到生长、开花、结果等过程,直观地感受植物的一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意识,这样的教学情境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立体饱满,学生也能在真實的情境当中掌握探究的方向,逐步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同时,针对常见的植物,教师也可以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实现学生思维的横向拓展,带领他们思考“如何区分植物的类别?”“如何测定植物种子的质量和体积?”等等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以此帮助大家掌握正确的思考流程,全面深化深度学习理念。

开展教学活动,深度钻研原理 在进行实际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性。科学知识错综复杂,包含的体系范围较为烦琐,因此将思维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之上还远远无法满足深度学习的要求,借助多种活动环节,能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以此把握活动主题,实现深层次的探究与交流。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思维发展和知识储备等情况不同,对待同一教学问题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偏差,教师此时的教学方案也应该充分迎合他们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合适的活动当中掌握科学原理,感知到科学知识的丰富多彩。同时科学教学应该全面凸显学科价值,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氛围下体会科学思维的重要性,配合教师完成探究任务,全面激发探究潜能。

比如,在进行“质量的测量”的知识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带领学生掌握质量测量的方法,能够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和构成单位,完成实际的固体、液体等材料质量测量,为接下来学习密度打好基础。首先,结合以往的科学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科学测量方法,但是质量是更深层次的概念,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需要用到的主要工具之一,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为其设计小组的活动探究任务,使其思考:“请问商品包装上的‘90g’‘900g’等标识,分别代表物体的什么?”“你还能通过包装袋了解到哪些信息?”同学们在小组当中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90g代表的是商品的质量,有的学生说该商品(方便面)的面饼质量是100g,调味料的质量是24g……大家借助这一简单的包装袋感受到质量的概念就在我们身边,从而顺利设计出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运用天平分别测量出不同物体的质量,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探究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影响物体质量的原因,将同一块橡皮泥捏制成不同的形状,观察物体质量是否变化,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同一物体的质量并不随着它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由此使得学生对于这部分的科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促使其深度钻研其中的科学原理,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实现自身思想和能力的全面深化。

完善教学标准,促进个性成长 基于初中生的能力差异性,教师应该意识到,科学知识当中涉及的概念原理较多,不同能力的学生在面对同一科学知识时,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也会存在差异,此时教师如果采用固定的思维和标准约束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将会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适得其反,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和方案才更加具备针对性和教学价值。同时,深度学习的各项环节都要以完善的教学标准为基础,个性化的评价环节使得学生对于自己此时的科学能力有更加直观的认知,借助恰当的评价方式将正确的科学思想传递给学生将会使其及时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一方面肯定个人的科学能力,一方面调整学习方向,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深度学习的认知。

有效的阶段性科学水平测评。在得到阶段测试的成绩之后,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评判依据,设计出:“课堂表现”“互动情况”“小组能力”“语言表达”“阶段得分”等多个评价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全方位认知自身的科学能力,不再凭借单一的成绩分数衡量自身水平,而是在规范、细致的标准影响下不断完善学习标准,促进自身的个性成长。每个学生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不同,形成的学习思维也会有所差别,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结合他们的科学能力设计学习任务,布置课后习题,为深度学习的发展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基于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重构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探究思维和完善的科学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意识到深度教学的重要性,积极深化创新的思想,利用好初中生此时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寻求更多有效结合的途径,以此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教师自身教学事业的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深度科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蜗牛看牙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饮料瓶中的云
探析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
梦想中的学校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