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高立平
关键词:心理剧;高中生;内在小孩;梦境投射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8-0052-03
【剧情简介】
李华是一位心思细腻,性格内向、敏感的高一女生。在她自己看来,她从小就是个不被爱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脆弱被他人看见,她渐渐压抑、隐藏了真实的自己,成了师生交往、同伴交往和亲子沟通中渴望被看到的“隐形人”。后来,在又一个疲惫不堪的午夜,李华在天使的引导下,重温过往经历,看到原来自己一直都是被爱着的;也认识到自己当初作为一个孩子,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因此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后来通过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和解,李华内心充满了爱和力量,开始慢慢走向成熟。
【主要角色】
李华、替身、天使、同学A、同学B、爸爸、妈妈、叔叔(爸爸的合伙人)、班主任。
【心理剧技术】
旁白,独白,替身,梦境投射。
第一幕:“隐形”的生活
场景1:教室里。
李华:(独白)夏至将至,阳光在午后变得透明,蜿蜒向所有它可以到达的地方。对我来说,孤单是日常生活的主旋律。在同学眼里,我似乎是个“隐形人”。
旁白:课上,班主任提出了一个问题,等待同学们回答。李华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挣扎之中,她跃跃欲试,内心却充满纠结……
替身:你不希望表达你的看法吗?你的思考是多么的全面!
李华:可我担心同学们不认可我的观点。
替身:你就真的甘心这样的机会又在眼前错失?
李华陷入沉默。
同学A站起来回答问题。
班主任:回答得很好,请坐!
替身:你看,你不觉得你的想法比她更好吗?为什么你不敢表达?
李华:(小声地)万一我说错了……
场景2:食堂内。
同学A:干饭了,干饭人的魂要饿晕了!
同学B:你还吃得下去啊?今晚可就出成绩了……唉,我感觉我这临阵磨枪,枪没磨光,头快光了。我肯定又考砸了。
李华:(努力想要加入她们的对话)哎,你们知不知道过两天要举办体育节了?
同学A:(一脸嫌弃)这都多少天前的消息了,你才知道?(转过头去继续和同学B交谈)那道数学题真的好难啊。
李华:(尝试融入)确实很难,我……
同学B:(插话)嗨,补充完能量再说数学题啦。对了,一楼新上了车轮饼,要不要一会儿去尝尝!
同学A:好啊,我请客!
李华落寞地低着头。
李华:为什么我像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为什么我总是无法融入同学们呢?
第二幕:冲突升级
场景3:教室里。
旁白:夜幕降临,同学们正在上自习,班主任匆匆来到班里发成绩条。
同学A:我不愧是我啊,班里的定海神针,有我在,班级排名才不会飞上天。李华,你呢?
李华:(面露难色)我这次……还好吧,也不是太好。
同學B:我才不信呢,你天天那么努力。(一把抢过李华的成绩条,李华想遮挡没遮挡住)嗯?(做惊讶状)
同学A:该不会是退步了吧?
李华:(小声地)没发挥好。
同学B:怎么会呢,你明明很努力了呀!
李华:(勉强挤出一个微笑)哎呀,就退步了一点儿。我没事啦,不用担心!
课堂上,班主任在讲评试卷。
班主任:这道题谁还不懂,请举手示意。
这道题正是李华失分的题,可是李华犹豫半天,最终还是没举手。
替身:为什么你不懂又不肯举手呢?
李华:我是担心……
替身:担心,担心!你怎么每天那么多的担心?
场景4:家中。
旁白:放学后,李华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下着雨,雨滴轻轻落在李华的肩上。她缓慢地打开沉重的房门,妈妈的声音从厨房传来,她在准备明天的早餐……
妈妈:听说你们最近又考试了,考得怎么样啊?
李华:(低着头)嗯……
妈妈:(焦急地从厨房跑出来,打开李华的书包)我看看。
李华低着头,沉默。
妈妈:(手中拿着成绩条)唉,怎么又退步了,是什么原因?
李华低着头,继续沉默。
妈妈:你听见我说话了吗?这孩子怎么和木头一样?真急死人了。
爸爸:(对着妈妈)你也别这么急。(拍拍李华的背)早点儿进屋休息吧。
旁白:李华回到卧室,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她看来,每次考完试,家中的气氛就会变得紧张起来。李华默默地打开书,复习功课至凌晨。她揉了揉眼睛,叹口气,然后疲倦地躺下,看着曾经贴满奖状的墙,久久不能入睡。
李华:(独白)每当午夜的钟声响起的时候,黑夜就开始悄悄地侵蚀我的梦想,是该屈服于现实还是撕碎这黑夜?
替身:李华,你是怎么了?每天假装坚强,不累吗?每天一个人,不孤单吗?为什么你明明想和她们交流,又不说出口?为什么你这么敏感,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你累不累啊?
李华在床上缩成一团,抱着头,痛苦地睡去。
第三幕:走出梦魇,看见爱
场景5:梦境。
光一暗,四周响起了嘈杂的声音。
天使上场。
天使:李华,如果你感觉到了悲伤、痛苦就告诉我,因为我是你的天使。
李华:我的天使?(一脸疑惑)
天使:是的,我非常理解你的痛苦和悲伤。
天使牵起李华的手,看向灯光明亮的屏幕。屏幕中开始播放一个婴儿的画面。
旁白:一个八个月的婴儿在黑暗中不停地哭泣。她不会说话,只会爬,她的眼睛里都是泪水,哭着找妈妈。孤单,害怕,没有人理她。
四岁时,她坐在空荡荡的家里,脑中想着妈妈说的“一会儿就回来”的话,看着紧锁的大门不知所措,能听到的只有闹钟滴滴答答的声音。(天使拉着李华慢慢走向屏幕)她七岁时,和六个月的弟弟玩耍,弟弟不小心磕破了头,爸爸妈妈赶紧抱起弟弟去医院,她在一旁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觉得自己闯了祸。十一岁时,她最崇拜的一个叔叔来家里作客,她想多和叔叔交流一会儿,可是爸爸却不允许她多话。慢慢地,她开始变得善于察言观色,变得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
天使:(拍拍李华的肩膀)在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他需要我们的照顾和抚慰才能够慢慢长大。现在,我们一起再去看看這些故事吧。
李华使劲儿点点头。
时光回溯,往事一幕幕重新呈现在李华面前。
以下场景通过哑剧的方式演出。
旁白:那年李华八个月,妈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她,在生活的重压下病倒了,只能暂且将她送到乡下老家。
那年冬天,李华四岁,漫天大雪中,爷爷从乡下过来看望孙女,可是与接站的爸爸错过了,爸爸没能等上爷爷,焦急地给妈妈打电话,让她去附近的公交车站去看看。妈妈说:“外面太冷了,小华还感冒,我就不带着她了。”她迅速排查了屋内所有危险品后,和李华说了句“妈妈出去一下,马上回来”,然后锁上门匆匆地走了。
那年夏天,李华十一岁,爸爸辞职后自己开了一家设计公司。那天,她最崇拜的叔叔来家里找爸爸设计一个重大工程的图纸,她很兴奋地和叔叔说个不停,爸爸见状就打断她,让她安静一些。叔叔走后,爸爸兴奋地跟妈妈说:“干完这一单,小华下半年的辅导费就有了!”
李华:(流下了泪水)原来,这场剧,我只看到了一面;原来,我一直都是被爱着的。
天使:是的,孩子,你一直都是被爱着的。当初,你只是一个孩子,没能看清事情的全貌。现在,你看到了这些美好和爱,用这些去关照你的“内在小孩”吧,只有“内在小孩”长大了,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成熟和独立!
第四幕:拥抱阳光
场景6:家中。
李华:(精神抖擞地)妈,我起床了。(大步走向妈妈,抱住妈妈)
李华:妈,谢谢你和爸爸一直以来对我的付出,我爱你们!
妈妈:(激动地语无伦次)哎哟,这……这是咋了?咋……咋突然这么说?
李华:嗯,或许,这就是成长吧!一直以来,您默默地承受着我的消极情绪,为我担心,谢谢您。
妈妈:那……那吃饭?
李华:(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吃饭!
场景7:学校。
去教室的路上,同学A、B从李华身后出现。
同学A:(偷偷从后面捂住了李华的眼睛)李华,有个礼物送给你,我数一、二、三,你再睁开。一,二,三!
李华睁开眼,看到同学B手中有一只精致的阳光罐,吃惊并感动着。
同学A:李华,最近看你总是不开心,我们就想到这个主意。当你不开心时可以看看它,想着总会有阳光,想着还有我们在!
李华:谢谢你们!我爱你们……(面朝观众)以前,是我自己束缚了自己;从今天开始,我要敞开心扉,拥抱生活,拥抱阳光,与自己和解!
天使:(与台下观众互动)同学们,在你的内心又住着怎样一个不同的小孩呢?你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去探望一下他呢?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好,深深地吸气、呼气。你的内在小孩渐渐出现在你的眼前。仔细看看他,看看他向你展示了什么。他非常天真,他需要被爱、被接纳、被保护、被支持。他带着希望的眼神看着你。或许他感觉孤独,或许他感觉生气,或许他想要大笑,这都是可以的。拥抱他,对他说声“谢谢你,我爱你!我们一起,加油”!
落幕。
【创作感悟】
每个人的心里都潜伏着一个“内在小孩”。成长中因需求没有被满足而引发的情绪,会被带到我们以后的生活中,影响我们的认知模式、人际关系等。很多时候,那些所谓的心理问题,其实是“内在小孩”受伤的“症状表现”。
本剧运用独白、替身等心理剧技术揭示了主角的心理冲突,运用梦境投射技术引领主角发现、走近、疗愈、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使得内心的矛盾冲突得以解决。剧本故事贴近高中学生的生活,角色语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易引发共鸣。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