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考前心理辅导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22-06-10 00:46王言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团队建设服务模式

王言锋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对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的重视,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开始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但受师资队伍、专业水平等因素影响,考前心理辅导的质量参差不齐。大连教育学院从区域实际和学校需求出发,利用自身在区域的专业引领和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区域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在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团队建设、质量保障、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区域考前心理辅导;组织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8-0026-04

中、高考是目前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高利害考试”。随着认识和观念的改变,家长和学校对考生的关注不再单纯地集中在学习成绩上,开始重视考前心理对学生复习、应试的影响;加之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日益重视,许多区域和学校陆续开展了考前心理辅导活动,有的区域和学校还将这一活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性工作中。有效的考前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减轻考前紧张和焦虑情绪,提升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实现高效复习和沉着应考。从当前开展考前心理辅导的整体情况来看,多数辅导是由学校组织开展的,由区域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还不多,学生受益面有限,辅导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大连教育学院自2010年开始开展区域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在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学院利用自身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专业引领和组织优势,不断探索,在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团队建设、质量保障、形式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条区域组织开展考前心理辅导的路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弥补了由学校组织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的不足,解决了基层学校开展活动存在的难题,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学校组织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遇到的问题

考前心理辅导活动一般在學生应试前三个月内进行。这一时期,学生复习时间紧,压力大,心理波动明显,迫切需要有针对性的专业心理辅导来及时改善心理状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展复习和迎接考试。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情况和学校条件不同,在组织考前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学校会遇到一些问题,辅导质量也高低不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考前心理辅导师资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或是虽有专职教师,但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不能很好地开展考前心理辅导。在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下,有些学校选派德育教师、班主任来进行考前心理辅导,但辅导的效果难以达到专业要求。有的学校引入校外师资来开展这项工作,如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中的从业人员、高校心理教师等,但因这些人员并不都关注基础教育,对学生考前心理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和专门研究,辅导效果往往不明显。

(二)考前心理辅导的形式较为单一

目前,学校的考前心理辅导主要以讲座为主,讲座的形式易于组织,理论性较强,但操作性不足,辅导后的持续性效果不明显;普适性较强,但照顾不到个性化问题,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

(三)考前心理辅导的内容针对性不强

有些辅导教师前期调研不足,对学生的考前心理状态缺乏准确把握,辅导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不强,无法很好地解决学生的考前心理问题。

上述问题对于有些学校来说,仅靠自身的努力是比较难解决的。

二、区域考前心理辅导组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探索

大连教育学院区域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的发起,主要是基于当时基层学校心理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性不强、难以高质量开展考前心理辅导的现实。学院在十余年的工作推进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极探索改进,使该项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高效的服务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基层学校的欢迎和认可,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利用区域心理教研部门的统领优势成立项目工作组,解决组织问题

区域推进考前心理辅导活动首先要解决组织问题。能承担这项活动的组织机构如果在区域工作中具有统领地位和统筹资源的能力,则是最理想的。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区域基础教育心理教研部门,具有开展区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在引领区域开展心理考前辅导方面具有牵头组织管理、指导研究、聚拢专家、统筹资源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学院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自觉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应承担的责任,首先发起活动,建立考前心理辅导项目工作组,由学院分管院长牵头,中心主任任项目组组长,学院心理教研员和区市县教师进修学校心理教研员为成员,形成市区、市县两级工作组织架构。项目组一方面负责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协调与推进,另一方面负责遴选辅导教师,建立师资团队,开展团队建设和业务研究、培训、指导等工作。项目组的建立,解决了开展区域考前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问题,便于从管理、专业、师资等方面保障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二)组建区域专业辅导团队,解决师资和服务数量问题

在解决组织管理问题后,考前心理辅导项目最重要的是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专业辅导团队,以解决师资问题。特别是由于考前心理辅导一般都安排在考前三个月内,学校又不想占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所以各校辅导时间比较集中,短期内对师资的需求比较大,这就需要建立一支师资数量充足的专业辅导团队,才能避免时间冲突,满足学校需求。为此,项目组建立了由区域内心理专家、学院心理教研员、区市县心理骨干教研员、一线心理骨干教师组成的辅导师资团队。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辅导需求,团队还逐年遴选合乎条件的新成员加入团队,持续充实团队成员数量。辅导团队分为若干辅导小组,设有组长,每个小组由主讲教师和答疑辅导教师组成。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和工作机制在考前奔赴到各个有辅导需求的学校。

(三)坚持公益性,解决学校辅导经费问题

考前心理辅导项目组始终坚持活动的公益性,坚持不收学校和学生费用,不给学校和学生增加负担,任何参与到此公益活动中的专家、教研员和教师,都出于自愿,出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和对辅导工作的热心。

(四)突出专业性,解决辅导质量问题

1.严把辅导师资选拔关

项目组在辅导师资的选拔上,坚持严标准,突出专业性,凡能成为团队成员必须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保证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2.强化培训关

每年在开展辅导之前,项目组都要对团队成员进行集中培训。一方面,加强业务学习和相互交流;另一方面,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组织纪律与实施程序,明确责任分工。

3.强化调研关

调研是做好考前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区域教研部门,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与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和学校情况已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中心也有条件带领项目组团队成员开展考前心理辅导专项调研,了解学生、家长及教师考前的心理问题或辅导需求,发现典型问题和案例,然后针对问题加以研究,确定辅导方案。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严把辅导关

在开展辅导工作前,每个小组主讲教师的讲稿、课件要经过项目组的审阅把关,以确保辅导内容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讲教师第一次上台辅导,项目组长和成员都要到现场听讲,辅导结束后召开反馈会,指出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的事项,项目组根据情况可再跟踪听讲。对于不能胜任的教师,坚决不允许上讲台,以此保证每位辅导教师都是合格的,每次辅导都要做到精准有效。辅导小组其他心理教师由项目组综合各种情况予以配备,他们和主讲教师一起在现场为学生答疑,进行心理咨询等活动。

5.加强辅导内容和方法的研究

项目组从效果出发,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加强对辅导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做到理论性与操作性有机结合,突出实用性、共鸣性和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心通过多年研究,形成了考前心理辅导系列化内容。每次辅导前,项目组和辅导教师会综合学校需求、学生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距离考试时间的远近等因素,选择辅导内容,避免千篇一律。

(五)不断探索创新,满足多样化辅导需求

在十多年的考前心理辅导工作推进过程中,项目组随着认识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为了满足学校需求的增多和变化,不断进行工作探索和创新。服务方式从最早的广场咨询答疑,到进入校园辅导;服务区域从服务市内考生,到走进农村学校;服务对象从学生辅导,到增加家长辅导专场;辅导形式从现场心理讲座,到研发、发放考生心理自助手册《助你成功》和家长自助手册《科学助考》;从线下现场辅导,到增加线上微视频,实现了线上线下、他助自助相结合,满足了多种辅导需求。

在具体辅导中,探索出了将现场讲座、现场答疑和个别辅导合于一体的考前心理辅导服务模式。每场辅导开始前,由三至五名辅导教师组成的辅导团队来到学校,先由一名主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辅导;讲座后由学生或家长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提交给辅导教师,现场提问,辅导教师现场答疑;有个别辅导需要的学生到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如有必要还可对学生进行后续辅导,以此解决个性化问题。

近些年来,项目组还根据考前不同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尝试性地开展了两次进校园辅导活动,即初三、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第一次辅导,侧重于解决复习阶段的心理问题;临考前再次进校辅导,侧重于解决应考前和考场上心理应对的问题。此外,还尝试开展了放松体验、毅力锻炼和自信训练等团训项目。

(六)强化过程管理,解决辅导规范问题

较大规模地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活动,其过程管理的科学、严谨、规范,对于保证辅导质量十分必要。经过多年实践,项目组强化责任分工,重视过程和细节管理,形成了一套严谨、精细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1.实行两级管理

市级教研员负责辅导的规划、培训、指导、内容审查、过程监管、协调统筹等工作;区市县教研员负责协助本区域学校做好辅导相关的工作,如辅导时间的建议、场地的选定和布置,帮助学校组织安排,协助市级教研员做好调研、反馈等工作。

2.加强工作机制和流程规范建设

项目组建立了从师资选拔、培训到辅导、反馈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每年都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序、顺利进行。进校辅导也有专门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要求,辅导组必须严格遵守。

3.强化两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强化辅导前的准备工作。在辅导工作启动前一个月,项目组在全市范围内做好通知下发和学校申请辅导上报工作,经过统筹协调,制定“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服务学校时间表”,通知学校辅导时间,并要求区市县教研员协助学校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调整年度辅导团队成员,开展培训,做好分组工作,明确分工和小组服务学校,提出业务要求和工作纪律要求等。各小组在进校辅导前,要与学校确定好相关事宜。

二是强化协调工作。因辅导涉及的学校和辅导教师数量较多,难免会因一些意外之事需要调整时间和人员,为此,项目组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统筹调整,保证辅导有序进行。

(七)及时反馈总结,解决发展问题

为了确保辅导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校、学生和家长,项目组一直坚持及时收集辅导反馈情况,进行工作反思和总结,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体现在:注重过程性反馈,及时向区市县教研员、各辅导小组和服务学校了解辅导开展全过程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注重学生和家长辅导后的问题和需求反馈,进行辅导活动满意度调查统计;辅导团队不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梳理问题;项目组进行年度总结和阶段性总结,加强对效果突出学校的研究,发现典型,推广经验。及时反馈和总结促使考前心理辅导工作不断改进,良性发展。

中心还将辅导工作与教研工作相结合,互相促进,既提高了教研员和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感,也推动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三、关于深化区域考前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第一,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和专业团队建设,扩大受益面。

随着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考前心理辅导认识的提高,辅导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如何在有限的备考时间里,为更多的学校、学生和家长提供专业性强、切实有效的心理辅导,扩大受益面,是区域开展考前心理辅导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需要在组织建设和团队建设上,不断创新发展。

第二,建立分类辅导机制,满足个性化辅导需求。

随着考前心理辅导的持续深入开展,学校、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考前心理辅导需求也日渐增加,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如何建立满足个性化心理辅导需求的工作机制,实现分类辅导。

第三,加强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辅导质量。

有必要将系列化的辅导内容进一步课程化,加强课程化建设,以便进一步提高考前心理辅导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进一步丰富辅导形式和载体,实现多方位的服务。

探索开通考前辅导公益热线、建立区域考前辅导咨询室、搭建网络咨询平台等服务形式,形成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咨询和辅导模式,多方位满足学生和家长的辅导需求。

第五,加强对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的考前心理辅导技术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现有的考前心理辅导公益活动虽然对学生考前心理辅导有一定的效果,但要想更好、更快、更便捷、更广泛地帮助到学生,还需要学校自己有专业的心理教师和懂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学科教师,能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因此,考前心理辅导项目组还需要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加强对学校心理教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第六,利用好考前心理辅导的组织管理经验,衍生出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

多年考前心理辅导的實践经历,增强了我们开展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信心,为拓展新的工作项目打开了思路。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团队建设服务模式
浅议高等学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企业新闻采编人员素质和团队建设
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困境与出路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学校教师管理工作探析
团队建设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