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尬聊”,为什么这么尬?

2022-06-09 16:48李卫华
大学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阿黄小芳师兄

李卫华

最近过得怎么样?

阿黄和小正已经有三年不见了。高中的时候,他俩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后来,阿黄考进了北方一所大学,小正远渡重洋去了英国留学,原本相约每年回国一见,但疫情一来,这个愿望成了泡影。

今年暑假,小正逮住一个难得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阿黄。两人约在咖啡馆见面,小正送上了从英国带回来的礼物,然后关切地问阿黄:“最近过得怎么样?”阿黄先是撇了撇嘴,接着开启无限吐槽模式:就不应该学这个专业啦,北方的天气太干搞得自己成天干咳啦,工科学校管得太多太死板啦,同宿舍同学要么晚上不洗脚,要么睡觉打呼噜啦……阿黄自顾自地说着,完全没有注意到小正的表情。小正似乎在强忍着,又不好意思打断。吐槽了快半个小时,阿黄终于觉得有点儿累,身子往后靠了一靠,对着小正摊了摊手:“在这破学校过得就是这么糟糕,一点儿办法都没有。”

“真是不容易,”小正强打起精神安慰阿黄,顺便问了一句,“那你是怎么过来的?”

“还能怎么办?”阿黄突然拍了一下桌子,“就熬着呗! 这个学校的人和事又不能发生改变,就拿我的室友来说,他能意识到对别人的影响吗? 他不能!” 于是,他又激動地开启了新一轮吐槽,直到小正因手机来电起身出去,才被迫停止。

临分别的时候,小正拍了拍阿黄的肩膀,笑着说:“兄弟,还是要跟室友沟通一下,不要负能量太多哦。”眼看阿黄又要扯着脖子说什么,小正用一个手势制止了他,说:“没事,我只是随便建议,别当回事。”说完就上车走了。看到小正的车远走,阿黄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惆怅……

情绪太过饱满,往往阻碍沟通

好好的相聚,为什么不欢而散?在这个故事里,阿黄和小正原本无话不谈,再度重逢时,历经几年不同时空的洗礼,两人的对话已不在相同频道。小正的那些问候,可能真的只是问候,或是两人热场的序曲,借此机会想向阿黄分享一下在国外的见闻。但阿黄显然没有意识到,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让他把这份问候当成了情绪的出口,非常投入地向好朋友吐槽自己的经历。他或许已经憋坏了,小正的出现正好给他送来了一个最好的倾听者,一个曾经与他嬉笑怒骂的兄弟,一个相互信赖、不分彼此的挚友,这种预期导致他的表达像决堤的洪水,而让抱着另一种期待的小正却难以承受,最后双方都怅然若失。

所以说,要想不把天聊死,需要共同地表达需求。即两个人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对同一件事都感兴趣。若对此毫无觉察而大唱“独角戏”,最后得到的可能真的就是对方礼貌的敷衍了。

天气可真热啊

导师派小芳和师兄一起去研究所办理项目手续。小芳平时和这个师兄也不是很熟,但感觉师兄一路上不停地在说话。

一起坐出租车去研究所的路上,他一会儿说实验室的电阻箱哪个参数不对,一会又说隔壁组的导师不让自己的学生外出兼职,一会儿又说食堂的饭菜总是油太重。小芳只好随口应付着他的话题,最后,师兄终于不再各种聊了。下了车,大家都没有说话,只听到两人的脚步声,小芳正要说点啥,师兄开口了:“今天,天气可真热啊。”小芳连忙接过话茬:“可不是嘛,真的好热……”

这时,他们进了电梯,轿厢里她与师兄面面相觑,气氛安静得可怕,小芳尴尬得只好紧盯着电梯里的消毒液。终于有一个声音从师兄那里飘过来,把她从深渊捞了出来。师兄说:“去年好像没有这么热啊?”

“叮咚”,电梯门开了。谢天谢地!他们到目的地了。小芳赶紧回一句:“是呢,去年没有这么热。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真的很严重了。”然后,她三步并两步,快速敲门,进屋。

不好的聊天就像两人同走一根钢丝一人两股战战,另一人还拼命摇晃

你以为的灵魂合拍可能只是因为对方善解人意

项目手续繁杂,跟对方单位工作人员细细对接完毕已经是两个多小时后了。回程的路上,小芳发现她和师兄一直在谈论刚才的工作内容,气氛比来的时候要轻松多了。难道师兄来的时候,是在跟我寒暄吗?有这个必要吗?回到寝室,小芳歪了歪头,总感觉有些地方没搞清楚。

师兄这番操作,就是传说中的“尬聊”么?

人们能相谈甚欢,要么是因为情感被共振,要么是观点被碰撞。要想不“尬聊”,还得有共同的生活经验。在这个故事中,小芳和师兄本来就不熟,师兄一路上就只能拼命找彼此都熟悉的话题来建立联结。仔细分析师兄说的那些话,实验室的电阻箱、隔壁组的导师、食堂的饭菜,这是小芳与师兄生活交集空间里可能产生的共同话题。小芳觉得尴尬,大概是因为这些公共部分的信息,并非她感兴趣的话题,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就会感觉师兄在一路寒暄。对师兄来说呢,他也不容易啊!他似乎把避免冷场的责任扛到了自己肩上,一路聊得非常辛苦,可以说是“越尬越聊,越聊越尬”。在回程的路上,两人因为刚刚经历了共同的事情,彼此有了新鲜的共同话题,即便没有情感的共鸣,也会有观点的交互,这天就聊得下去了。

你们可真闲

晚上10点,学习了一天的婷婷终于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打开了手机,微微的亮光照亮了她的脸,这是她一天里最放松的时候。她习惯性地打开“姐妹吃喝玩乐群”,里面都是她在这个学院关系比较好的小伙伴,每天她们都会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尤其是疫情期间,靠着这个群的交流,大家度过了很多艰难的时光。

这晚,大家都在激烈地讨论着某明星被前女朋友暴露隐私聊天记录的新闻。一个同学说,这个明星原来这么渣,居然对自己女朋友那么说话;另一个同学说,这种私密聊天本来就不应该被公开暴露,这是对私域空间的一种侵犯;还有一个同学说,作为公众人物,本来道德水准就应该高一些;又有一个同学说,公众人物只是在他所在的领域业务水平高,并不一定要有这么高的道德标准吧?

婷婷看完大家的聊天记录,也有了参与的兴趣,她写了一句话:“我觉得她的前女友也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吧?”当她把这句话發到群里之后,马上群里又冒出一句话:“人家的事,跟你们有关系吗?你们可真闲啊!”

此话一出,群里顿时鸦雀无声。说这句话的人是同寝室的小刘。婷婷看着这句话,一股羞愧和愤怒的感觉从心里涌起……

小刘大概就是传说中的“聊天杀手”和“话题终结者”,我们又怎么理解婷婷此刻的感受呢?

要想彼此愉快地把天聊下去,需要一致的语境前提。也就是说,大家心照不宣地认为某些空间是适合谈论某个话题的,这种认同是彼此的一种默契。如果此刻有闯入者谈论其他话题,或者打断了合适的话题,那个空间营造的文化氛围就会被破坏,聊天就进行不下去了。

婷婷所在微信群的名字是“姐妹吃喝玩乐群”,这就意味着这个群里的成员对该群的文化认同是:这就是一个放松身心的群。它的话题就是闲暇时间的八卦,美食美味的分享,生活现象的交流。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畅所欲言地谈论明星的八卦当然是再解压不过的事了,但小刘的发言打破了这种默契。小刘的话,明面的意思是,只有很闲的人才去关心明星的八卦,可见你们都很闲;又暗藏了对其他姐妹的攻击,你们都这么闲,可见都不是积极向上的学生。这句话,既打断了“姐妹吃喝玩乐群”原来的话题,又强行插入了新的评价标签,很闲是不好的。所以,此言一出,顿时鸦雀无声,婷婷的羞愧和愤怒就好理解了。

哪有天生默契的灵魂知音,大部分的聊天,能聊下去就不容易了。对于性情相异、经历不太相同的人来说,聊天有时候确实是刻意的:努力匹配共同的表达需求,找到共同的生活经验,营造共同的语境前提。找到这三样因素不容易,有时难免显得不自然。但在必要的沟通场合,“尬聊”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部分时候,人们会寒暄、热场、讲一些场面话,如果抱着高质量聊天的期待和标准来看待这些,难免会觉得失望、尴尬和乏味。此时,不妨把它看作深度交流前的开胃小菜,高质量的聊天也是需要刻意经营、辛苦浇灌的,聊着聊着,会不会就慢慢合拍,渐入佳境了呢?

责任编辑:方丹敏

猜你喜欢
阿黄小芳师兄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Half-metallicity induced by out-of-plane electric field on phosphorene nanoribbons
求婚
校园里的阿黄
遇到阿黄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
北大女生初次表白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