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瞬间:作为数字痕迹的聊天截图

2022-06-09 11:24牟柳樾
视听 2022年6期
关键词:聊天记录截屏痕迹

牟柳樾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有关数字痕迹的研究大多与大数据相连,且大多聚焦于用户无意识产生的、残留在互联网上的数字痕迹,通过分析这些数字痕迹了解用户的心理、社会现象等。Lukacs表示,社交平台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由文字和图像组成,留下了一个人互动的痕迹。他把这种痕迹称为数字足迹(digitalfootprints)①。Van Dijck认为,物品是记忆的中介。许多人拥有储存东西的鞋盒,里面收藏的个人物品是记忆的物质触发器。而中介记忆位于大脑和物质文化中,后者在数字时代有了新的形式②。Hogan探讨了死后数字痕迹的持久性。在死后,人们的档案被重新创建和重塑,作为纪念已经去世的人的手段③。Melander在亲密伴侣之间的网上骚扰的背景下讨论了数字痕迹④。也有学者发现,由有过去数字足迹的人来管理过去是痛苦的,因为持续存在的数字痕迹往往展现了一个人希望忘记的过去。从这一视角出发,他们认为,数字痕迹的遗忘应该是未来设计工作的关键⑤。

可以看出,既有研究大多强调数字痕迹的持久性,并认为其造成了自我身份的危机。那么,人们又为什么会单独对聊天记录进行截图保存呢?在“截屏社交”的时代,人们对聊天截图行为习以为常,截图也成为一种独特的个人数字痕迹⑥。基于以上文献梳理,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截图聊天记录?截图聊天记录到底截的是什么?这种截图聊天记录的习惯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质化访谈方法,具体而言就是采取半结构式访谈。在深度访谈方面,本研究采用了滚雪球的抽样方法,在访谈过程中遵循“信息饱和原则”。当采访完13位受访者时出现信息饱和,难以获得新的重要信息,此时便完成访谈样本的经验材料收集工作。13位被访者中,有5位男性,8位女性,年龄分布为23~52岁,如表1。

表1 访谈样本情况

本研究的访谈问题主要涵盖三个部分:一是被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等;二是被访者聊天截图的场景;三是与被访者深聊对聊天记录进行截图的原因。

三、技术可供:平台与设备的支持

(一)社交平台留存痕迹且默认允许截图

不同于微信、QQ等社交媒体,Snapchat因其独特的“阅后即焚”属性获得受众欢迎,其日活跃用户在2020年达到3.9亿⑦。“阅后即焚”指的是用户可以在1~10秒范围内为自己发布的信息自行设置一个时间期限,超过这个期限发布的任何内容都会自动删除。如果对方将内容截图或者保存,发送者会立即收到相应的通知⑧。而对比其他社交媒体,不管是国外的Facebook,还是国内的微信,都有留存数字痕迹的能力,致使社交媒体成为个人档案馆与个人资料储藏室。而Snapchat的“阅后即焚”功能则极大程度地切断了截图的可能性。

此外,常用的社交媒体还默认允许聊天截图的行为。对比之下,Snapchat平台会在被截图时通知发送者,支付宝付款界面在被截图时也告知用户“当前界面涉及隐私内容,不允许截屏”。可以看出,平台有控制对界面截图的权利,出于安全与隐私的保护,它们往往会限制屏幕界面的截取。但在社交平台,它们却默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任何聊天记录进行截图。这些都为用户截取数字痕迹提供了可能性,聊天截图更进一步成为易传播、分享的数字痕迹。

(二)手机设备内置截屏功能

聊天截图的习惯,离不开智能手机设备内置的截屏功能的支持。1994年,中国社会通讯方式主要还是传呼机、大哥大等形式。到了1995年,第二代移动通信(GSM手机)开始投入使用⑨。这时的手机虽然款式多样,但它们也仅支持最基础的通信功能,更未具有内置的截屏功能。2007年,iPhone手机出世,由此开启了智能手机新时代。2008年,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3G手机第一次自带自动截图功能。它采用物理按键的方式截屏,截下用户手机当前界面,并自动保存到默认的文件夹⑩。而此前,安卓系统的用户若想要截屏,往往需要借助PC端的第三方软件,或另外下载截屏软件,同时设置root权限。其中,root权限的获取也需要非常复杂的安装手续。

过去,由于这一系列烦琐复杂的操作,截屏往往十分少见,用户对截图的需求也相对较少。而现今,手机内置的截屏功能使设备自身将截屏简化为了“平民”操作。例如,华为的产品还采用了“用指关节敲击两下屏幕”来触发截屏的手势操作⑪,使人们可以在瞬间完成对当下数字痕迹的抓取与保存。

四、习以为常:截图意愿的生成

(一)转述工具与凭证依据

对于年长的受访者而言,其对聊天记录的截取多出于硬性需求。首先,方便转述是他们进行聊天截图的主因。一方面,聊天截图能将文字内容和说话语气、节奏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可以确保信息传递快速且准确无误,截图本身成为一个交流工具。另一方面,聊天截图的直接转述具有把自己择出去的作用。“把与别人的聊天记录截图传给第三个人时,会传递真实的信息,我不会有目的性。”(S12)直接将聊天截图分享出去的行为,可使人们免于承担判断观点对错、事实真伪的责任,因为自己只是内容的分享者,所以更会没有心理负担地进行截图与分享。其次,多位受访者也表示,截取聊天记录是为了有凭据、依据,能佐证自己所说的事实。“我租房时候的一些聊天记录就会截图,还有借钱,等等。”(S5)聊天截图是个人的数字痕迹,所以带有了每个人的识别印记。这也是为什么聊天截图逐渐成为一种电子证据。它属于自我的数字痕迹,有很强的个人属性,因此它可以成为一些重大事项中的一种证据。学者戴士剑认为,电子数据如“沉默的现场知情人”,除了微信消息本身之外的所有的信息记录,都是相对于微信消息本身的附属信息,这些往往也能带来真相⑫。

(二)互动契机与自我展演

学者董晨宇考察了“公开撤展”对于用户自我数字痕迹管理的意义⑬,而人们对聊天截图的分享则是一种公开的展演行为。部分受访者表示,只有在分享时,自己才会对聊天记录进行截图。许多人希望通过分享聊天截图的方式,能和更多共同好友获得互动,而聊天截图也成为跟别人互动的契机。“我截图聊天记录一般都喜欢用于分享,然后期待大家的评论。”(S7)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们主动提高了自我数字痕迹的可见性。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愿意分享的聊天截图大多是轻松有趣的内容,它们不会涉及过重的、过于私密与负面的情感,“因为涉及情感的截图分享给别人,没有得到共鸣会觉得自己矫情。”(S4)

此外,作为策展人,用户通过聊天截图中的备注、头像、聊天背景等资源也完成了个人的自我展演。这样的自我展演所留下的数字痕迹也使用户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产生更大的控制力。“我加的代购就会发聊天截图,感觉就是为了呈现自己的工作成果,获得更多人的认同。”(S1)除了代购等角色,普通人在公开社交平台分享聊天截图也是在展演一个有良好朋友关系的角色形象。

(三)留住瞬间与心理资产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基于分享的截图行为,人们还会仅仅为了“留存”去截图。这时,聊天截图起着留住瞬间的作用。云端生活的最大变革是手机作为一种中介将远方的“彼在”转为切身的“此在”⑭。屏幕对话越来越多地取代了面对面交流。基于此,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与他人的云上交流中被备份。人们对聊天记录的截图也是为了留存此时此刻的生活,希望方便自己日后通过查找截图来怀念过往。

Hogan表示,理论上提交给社交媒体的数据可以是持久的。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社交媒体的实践是面向共享的现在⑮。聊天记录作为数字痕迹的一种,看似能被自己永久保存,但手机设备的更换与死机、社交平台的数据丢失都有可能导致数字痕迹的消失。基于这种消失的风险,人们才需要进行安全的保留。长久保存下来的聊天截图同样不会被尘封,它一定是会被二次查看的数字痕迹。“截图的聊天记录的片段对我有重要意义,生日时收到的祝福、考试前收到的文字鼓励都会截下来,也方便日后查看和回想。”(S1)依恋理论在探讨人和物的关系时,提出人在创造物时如果投入了感情,物便具有情感价值,形成人对物的依恋⑯。线上的数字物虽然是虚拟的,但人们仍然有着相仿的依恋。聊天截图成为个人的一种“心理资产”,它能够让人们在现实环境相对糟糕的情况下,有着可以调用的经验,以安抚自己的内心。

五、语境崩塌的获益与恶果

广义上讲,语境坍塌是指一个语境中的人、信息和规范如何渗入另一个语境的范围⑰。Davis和Jurgenson将语境崩塌细分为两种类型:语境勾连和语境冲突。他们认为其区别在于意向性,而且二者往往没有附加的价值判断⑱。这意味着,语境崩塌并不全然是一个贬义词。电子媒介时代,由于人们往往要在一个平台承载多种身份,且表演者没有意识到来自不同语境的观众会同时存在于同一语境⑲,所以崩塌现象较之以往更加频繁。在某种程度上,聊天记录在被截取的刹那,就意味着文字内容已经从原始语境割离开来,而截图在社交平台的分享就意味着并置了多个情境信息。对截图的习以为常也增加了语境崩塌的可能性。

(一)语境勾连:自我呈现与资源获取

人们期望在婚礼上的语境是相对坍塌的,以便婚礼的主人将不同的人介绍给对方。社交平台上聊天截图的分享也类似婚礼一般,用户主动、有意地邀请各种不同语境的人来见证截图所呈现的语境,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个人表演。许多更为公开的、“广场式”的社交平台都充斥着聊天截图,如微博、小红书等,截图分享者往往希望来自不同背景的网络公众能给予帮助。“小红书里一般都是询问意见,或者想让大家出谋划策。”(S2)聊天截图能有意地勾连不同语境来联系更为广泛的网络。通过这种方式,截图者往往能收获在单一语境所不能获得的资源。但在一些场景下,人们也会利用社交平台造成恶性的语境崩塌。“截”的本质是“切割”,因此“截屏”这一词语与行动都指明了人们对屏幕/语境的复制仅仅是片段性、选择性的⑳。当截屏者断章取义并将其迁移到公共空间时,原有语境被破坏,并可能引发恶性勾连。如在2016年的罗尔事件中,搅动舆论反转的是一位普通医生的聊天截图㉑。该聊天截图刻意将公私语境勾连,从而造成网络舆论的反转,也致使公众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情况下对罗尔进行抨击。

(二)语境冲突:公私模糊与今昔错位

语境碰撞类似于隐私动荡,或对隐私规则的违反㉒。学者张杰认为,用户意料之外的语境冲突越来越成为情境崩溃的主要面向㉓。例如,医生在微信群里警示疫情时,特意说明了“大家不要外传”,但聊天截图的“二次传播”却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语境碰撞后果。同时,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在空间上解决语境坍塌的问题,缺乏对社交媒体中时间的了解,因此限制了我们对社交媒体语境概念的理解。社交媒体原住民仍会被旧的内容、过去的档案影响。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对沟通和身份表现造成障碍㉔。在社交平台中,聊天记录或许早已淹没在个人过载的信息流中,但是人们将瞬间截取的刹那,便增加了该瞬间在时间流中复现的可能性。当其再次显现时,截图就面临着时间层面的语境错乱。

六、反思

国内外有关数字痕迹的研究大多强调数字痕迹的持久性。以此出发,“被遗忘权”也作为概念被学者们提出。他们认为,信息主体基于“隐私自主”,可以要求数据控制者随时删除遗留在信息网络当中的各种有关个人的数字痕迹㉕。既然数字痕迹可以长时间地残留在互联网上,人们为什么又总是喜欢通过聊天截图的方式将这些数字痕迹留存下来呢?某种程度上,数字痕迹看似能永久留存,但同时也是短暂与易消失的。它或许能长时间保存于互联网的角落,却不能再经由自己收藏,而普通人也往往不能再次搜索与复原那些已经消失的数字痕迹。从这一层面来看,不断流动的信息流截断了我们对过去痕迹的回味与怀念,而截图截的便是对瞬间的挽救。

注释:

①Lukacs,V.A.(2012).It's complicated:Roman ticbreakups and the irafter math on Face book.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②VanDijck,J.(2007).Mediated memories in the digitalage.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③⑮Hogan,B.&Quan-Haase,A.(2010).Persistence and change in social media.Bulletin of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30(5),309-315.

④ Melander,L.A.(2010).Colleges tudents'perceptions of intimate partnercyber harassment.Cyber Psychology,Behavior,and Social Networking,13(3),263-268.

⑤Haimson,O.L.,Brubaker,J.R.,Dombrowski,L.,&Hayes,G.R.(2016).Digital footprints and changing networks during online identity transitions.In Proceedings of the 2016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2895-2907.

⑥李欢,徐偲骕.隔“屏”有耳?——聊天记录“二次传播”的控制权边界研究[J].新闻记者,2020(09):74-84.

⑦张晓莉.Snapchat:新一代社交网络革命者[J].中国报业,2017(05):62.

⑧马锋,张峰.复返口语文化的社交媒体——以Snapchat为个案的讨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04):147-152.

⑨方兴东,陈帅.中国互联网25年[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4):1-10.

⑩苹果3GiPhone自带自动截图功能 [EB/OL].网易科技报道,2008-07-10.https://www.163.com/tech/article/4GGL3IRE000915BE.html.

⑪⑭⑳宋美杰,陈元朔.为何截屏:从屏幕摄影到媒介化生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23-132+171.

⑫戴士剑.电子证据科学性初探[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23-131.

⑬董晨宇,段采薏.反向自我呈现:分手者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消除行为研究[J].新闻记者,2020(05):14-24.

⑯Nagy,P.,&Koles,B.(2014).“My avatar and her beloved possession”:Characteristics of attachment to virtual objects.Psychology&Marketing,31(12),1122-1135.

⑰Boyd,D.(2008).Whyyouth(heart)social network sites:The role of network edpublics in teenages ociallife.YOUT H,IDENTITY,ANDDIGITALMEDIA,David Buckingham,ed.,The John D.and Catherine T.Mac 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Media and Learning,The MIT Press,Cambridge,MA,2007-16.

⑱㉒Davis,J.L.,&Jurgenson,N.(2014).Context collapse:The orizing context collusions and collisions.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17(4),476-485.

⑲㉓张杰,马一琨.语境崩溃:平台可供性还是新社会情境?——概念溯源与理论激发[J].新闻记者,2021(02):27-38.

㉑尹金凤,胡文昭.“增权”抑或“去权”:新媒介赋权视域下舆论引导的角色转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48-152.

㉔Brandtzaeg,P.B.,&Lüders,M.(2018).Time coll apseinsocial media:extending the context collapse.Social Media+Society,4(1).

㉕陈昶屹.“被遗忘权”背后的欧美法律“暗战”[J].法庭内外,2014(11):59-60.

猜你喜欢
聊天记录截屏痕迹
储存聊天记录用掉两个半三峡水电站电量
截屏打卡不够89次算旷工 如此居家办公就有高效率了?
叶佑天作品选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一键备份手机QQ聊天记录
生命痕迹
和爸妈的爆笑聊天记录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2014款雪佛兰科鲁兹车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在线编程操作方法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