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纯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 湖北武汉 430073)
2021年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一关键时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持续成为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等国家重点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是我国提高自主权,整合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资源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素。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自2008年起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高校在此过程中积极响应相关政策号召[1]。根据2021年6月《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修订)》的通知,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遴选工作已于2021年8月底结束,最终共20所高校入选[2]。现有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大多为高校图书馆的挂靠单位,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核心机构,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显得尤为重要[3]。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早期主要以提供参考咨询、专利文献检索以及开设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等形式展开,近年来随着数字资源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如何优化服务模式,构建创新服务体系以及进行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专利情报服务、智库建设等成为新阶段大数据及技术驱动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发展重点。本文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现状及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总结成果并发现不足。
截至2021年9月24日,经综合考虑检准率和检全率,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中以检索式“TI=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专利)AND FT=(信息服务+教育+培训+咨询+检索+文献+课题+学科+分析)”进行专业检索,获得文献281篇,剔除外文等无效文献后保留有效文献273篇。文献数据通过Refworks格式导出,并使用Excel和CiteSpace5.7R5版本对现发文趋势及热点主题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文献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中国知网中截至2021年9月24日发文量数据统计结果,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研究逐年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钱春新于1988年发表在《图书馆杂志》上的《论高校图书馆对专利文献的利用》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领域第一篇主题关联度较高的学术论文。1988年至2009年年发文量在个位数间上升下降反复波动,增幅和降幅均不大;2010年发文量首次突破个位数达到13篇,2011年至2017年发文量继续平稳波动,2018年至2019年年发文量由19篇迅速增长为36篇,2020年达到目前年发文峰值42篇,2021年截至9月24日发文量为36篇。通过发文趋势时间轴推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和5G时代新技术发展,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研究规模将逐步深入扩大。
图1 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发文趋势图
关键词不仅是检索点,同时也是对文献研究主题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CiteSpace5.7R5实现273篇文献关键词聚类,生成了“专利信息服务”“知识产权”“高校”“评价体系”“专利服务”“专利文献检索”“专利情报服务”“专利文献”“服务模式”“数字图书馆”“案例”共11个标签。表1为在聚类结果基础上通过Clusters下Summary Table菜单提取,并筛选掉同义词、近义词和无意义词组后保留的各标签下前5个聚类标识词表,具体标识词能更直观地揭露热点主题。
表1 关键词聚类表
通过上述表1关键词聚类结果并结合人工浏览梳理文献内容,现将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归纳总结为以下7个方面。
(1)服务现状调查及实例研究。关联标识词包括发展现状、案例、实证研究、“双一流”建设、服务模式等。服务现状调查主要通过线上收集信息的方式,以某一特定高校图书馆为例或从相对宏观的视角对国内双一流和设有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重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服务模式、服务能力、具体服务内容、可用电子资源、相关队伍建设、图书馆官网栏目设置等进行调查,并基于调查结果指出现存问题和提出相应优化策略。如刘敏和喻萍萍通过网络调研和访谈等方式对全国60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总结出服务大多以专利信息服务为主,具体服务形式包括宣传推送、导航、咨询、传递、查新、检索、专题调研、挖掘、整合、分析、预警跟踪、信息素养教育及技术开发与引进转让等[4]。晁蓉等人通过网络采集高校图书馆页面信息和文献检索等方式,从内容、模式、区域特征及服务资质等方面对我国60家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建设现状进行解析,并指出存在创新性不足、区域发展不均、组织结构需细分及技术手段需提高等问题[5]。孙波等人基于服务群体视角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针对不同用户对象提供的具体内容和个性化服务模式,强调有序推进和由浅入深系统化发展的可行性[6]。
(2)专利情报服务相关研究。关联标识词包括专利文献检索、文献计量、专利分析、分析报告、专利挖掘、信息咨询、嵌入科研、学科服务、科研活动、体系构建、优化策略等。专利情报服务是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体部分,情报人员根据用户需求为专利申请、代理、价值评估、课题、学科服务以及科技查新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咨询,通过对原始专利文献和信息进行检索挖掘,或对相关专利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在此基础上整合分析出有序的评估分析报告,以期掌握专利前沿。略微区别于上述相对宏观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现有高校图书馆专利情报服务研究主要侧重对专利服务模式、体系构建、服务流程、中外对比、发展趋势以及优化策略等进行专题探讨。如张立昆和季叶克对华侨大学图书馆面向科研过程中各阶段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进行分析[7]。朱慧针对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存在的优势如政策、资源保障、精准服务、人才引进等进行分析,同时对存在难点如经验、规范性和创新性不足等方面进行思考[8]。吴红等人从用户需求出发,对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中素养教育及情报分析等过程进行设计[9]。黄筱玲和晁蓉从法律、经济和技术层面强调了培育高价值专利和管理手段的重要性,并构建“双核四翼”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框架[10]。崔林通过将中国和美国39所重点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进行对比研究,从结果中获得发展趋势启示[11]。
(3)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需求研究。关联标识词包括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对象、多层级等。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旨在科普和培养基本的情报意识,通过学习知识产权内涵、专利撰写申请方法、图书馆数据资源和查新检索知识等,有利于用户明确自身信息需求,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员来说也是提升服务能力进行继续教育的渠道之一。唱婷婷等人对重庆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模式及用户需求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目前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在图书馆首页和微信公众号推文、开设线上及线下课程、组织讲座培训等形式展开[12]。鄂丽君和马兰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用户需求、素养教育、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及考核评价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并探讨教育体系和策略[13]。王丽萍等人通过访谈和调研结果认为,对高校图书馆馆长、馆员、学科服务及科研相关教职工、学生等不同对象,应分类设计多层次系列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培训[14]。
(4)技术创新、智库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关联标识词包括数字图书馆、科技创新、网络信息资源、智库建设、开发利用、著作权、侵权、数字化保护等。随着时代发展和数字信息激增,高校图书馆进行技术革新成为必然趋势,自2017年1月起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对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力过程提出要求[15]。同时,以2014年发布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为指导,通过进行以新技术为支撑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特色智库建设可以对多种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二次开发,提高知识转化和信息服务效率[16]。但在此过程中也需摆正意识形态,防范风险,必要时可运用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对著作权、古籍等知识产权进行加密保护。冯君从支撑层、系统层及服务层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进行数字信息技术革新构建[17]。丁玉东对高校图书馆专利智库建设策略及优劣势进行思考[18]。王根对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机制进行探讨,强调侵权问题、法律意识和应对职业倦怠的重要性[19]。
(5)职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分析。关联标识词包括服务能力、动力机制、决策等。职能定位即是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研发、应用、评价和管理等环节中发挥的具体功能;动力机制是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有利因素;发展路径则是在已有动力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和职能定位探寻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软实力和竞争力的方法。高彦静等人通过对比中国、日本、韩国与美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对“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内涵和职能定位进行思考[20]。张垒强调了高校图书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的中介作用,并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存实践不足出发,构建三维分析框架及机制模型,对功能定位、服务边界及发展路径进行界定和探寻[21]。刘进军对推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及发展路径选择进行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自身意识、服务能力及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在此过程中互相影响且共同发挥作用[22]。
(6)区域联盟创新与协同供给。关联标识词包括高校图书馆联盟、地方高校图书馆、利益平衡、供给模式、协同支持、专利供应链、文献传递等。我国各高校因学科特色和所处地域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水平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目标不同,通过以点带面实现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创新和协同供给有利于完善公共服务网络,利用文献传递等方式形成知识产权信息供应链,可促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均衡发展,达到利益平衡。张驰对高校内科研、教学管理及服务机构间的协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合作及与校外政府、企业等不同机构间合作方式和案例进行探讨[23]。林静和李剑以厦门大学知识产权中心信息服务为例分析区域机构合作及资源共享实例,探讨扩大区域发展战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可行性[24]。张玲玲等人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例,总结区域共建协同创新要点,强调明确中心定位和发展路径方向,整合资源把握价值链[25]。康桂英认为成立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联盟有助于各成员馆之间进行业务学习和知识交流,以此提高整体服务能力[26]。
(7)服务综合评价。关联标识词包括服务能力、评价体系、SWOT分析等。运用成熟的理论分析模型、数据模型或构建量化评价体系从各个层面对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进行综合评价,能够较为直观地为用户满意度和改进服务提供参考。如李心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23所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实效性进行量化评价[27]。邓灵斌从原则、方法选择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基于10所高校调查结果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评估指标体系[28]。李剑等人以区域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服务营销策略[29]。李静媛运用SWOT分析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市场需求进行分析[30]。武茹和孟静基于RPV框架分析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31]。
本文对273篇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文献进行研究现状和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近三年来该领域发文趋势较好,研究热度较高,逐年发文量持续上涨。通过关键词聚类得到11个标签,结合主题下具体标识词和人工浏览梳理文献内容,归纳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7个方面:服务现状调查及实例研究;专利情报服务相关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需求研究;技术创新、智库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职能定位、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分析;区域联盟创新与协同供给;服务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内容覆盖面较广且各研究内容在细节上有部分交叉,但存在各热点研究深度不均现象,如宏观服务现状调查、专利情报服务研究和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需求研究相对饱和;单一高校实例研究较有针对性,但目前此类实例研究较少;技术创新、智库数字信息平台构建和知识产权保护实践还在不断摸索中;区域联盟和服务综合评价处于起始阶段等,说明进行补充、持续跟进和精细化研究前景较大。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部分研究尚处于理论阶段,并未有效投入实施或实施难度较大。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专利分析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企业有效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相对较高为46.0%和62.7%,但高校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仅为3.0%和11.7%,缺乏专业队伍、技术水平较低、经费支撑不足和员工缺乏积极性等因素为高校专利转化的障碍[32]。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也对专利从高数量转移到高质量建设提出要求,力争到2025年实现部分高校专利授权率和实施率达到世界一流高校水平[33]。
对此,高校图书馆需意识到,进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利用实践,对高校综合教研水平的提升和双一流建设有着深远影响。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以相关政策为依据导向,遵循法律法规,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等是克服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障碍的关键。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领域研究和发展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