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路径*

2022-06-09 08:15罗其友伦闰琪高明杰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2年3期
关键词:马铃薯高质量生产

罗其友,伦闰琪,高明杰,刘 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保持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实现了农产品供销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粮食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1]。据统计,粮食产量从1978 年的3.047 650亿t增长至2020 年的6.694 920 亿t,年均增长率达到1.89%,特别是2020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创历史新高的6.694 920亿t,在因新冠疫情流行导致全球农产品市场动荡的背景下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虽然我国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效率较低、化学投入过量使用等一系列的挑战[3-5],传统的低产低效、粗放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耗费了大量的农业资源,拼投入、拼资源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农业资源环境频频亮起“红灯”[6-7]。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动力转化、结构优化、速度变化的新阶段,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高质量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而低质量同质农产品供给过剩,农产品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农业发展亟需实现动能由数量增加型到质量增长型的转换[8-10]。马铃薯产业作为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需顺应这种新趋势。因此,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2021—2025 年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基本取向,也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那么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包含哪些内容,总体战略与推进路径是什么呢[11-13]?文章辨析这些关键问题,对科学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兴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回顾

1.1 马铃薯生产

1.1.1 总体情况

马铃薯生产规模方面,我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1—2019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从2 879.27 千hm2增加到4 673. 00 千hm2,产量从3 040.5 万t 增加到8 889.5 万t。2012年种植面积达到峰值5 030.77千hm2,随后面积略有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马铃薯总种植面积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图1)。总的来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的增加主要受马铃薯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影响。

图1 1991—2019年我国马铃薯生产情况数据源于国家统计局

1.1.2 人均产量

1991—2018 年我国马铃薯人均占有量快速增加,增加了将近1.5 倍。1991 年我国人均产量不足30kg,远低于世界马铃薯人均占有量的平均值,1992—1998 年人均产量呈现波动增长,1998 年达到50kg,首次超过世界平均值,1999—2009 年人均产量实现了波动式上涨,2010—2017 年人均产量持续稳定上涨,2018年达到63kg,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2%(图2)。

图2 1991—2018年我国马铃薯人均占有量由FAO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1.1.3 生产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马铃薯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有三:一是市场拉动,马铃薯耐储藏,营养价值高,且与三大主粮相比,产量高,比较经济效益较高,广受消费者生产者青睐;二是技术驱动,科技进步在马铃薯生产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优质种薯和高效投入品等的广泛应用;三是政策驱动,马铃薯生物特性优良,耐贫瘠耐干旱,精准扶贫优选作物,在我国西北等地区得到广泛推广。

1.2 马铃薯产业技术发展

在现代育种技术、技术集成创新、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加工技术、新机具研发方面均取得了新突破。截止2019 年底共审定登记马铃薯品种843 个,品种单产提升贡献25%以上。病虫草害防治、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因地制宜形成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创建了十大区域生产技术集成模式,显著提升了各区生产效益。同时,研发一批新机具,提升了生产效率,2019 年全国马铃薯平均机耕率、机播率和机收率分别达到了63.70%、25.98%和24.70%。

1.3 马铃薯比较收益

相较于水稻、小麦和玉米,马铃薯比较效益优势明显,具有较大市场竞争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马铃薯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也成为了胡焕庸线周边地区农户首选作物之一。2011—2018 年马铃薯平均纯收益超过6 330.90 元/hm2,2013 年达到峰值,超过12 000 元/hm2,远高于纯收益均为负数的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马铃薯的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大于其他主要作物(表1)。

表1 2010—2018年马铃薯与其他作物纯收益比较 元/hm2

1.4 马铃薯产业空间格局

我国马铃薯生产的分布与贫困县分布高度契合,全国7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分布在这些贫困地区,马铃薯是当地重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为地区经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支柱型产业。2015 年后,马铃薯生产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和西北一季作区马铃薯生产地位不断上升,四川、贵州、云南增长明显(图3)。马铃薯广泛分布在贫困地区,是精准扶贫增收优选作物[14]。

图3 2016—2019年云贵川3省马铃薯产量及占全国比重

1.5 马铃薯消费

我国马铃薯消费总体呈逐步增长态势。FAO数据显示,1991—2018年我国马铃薯消费总量从3 030.00万t增加到9 002.30万t,人均食用消费量从12.22kg增加到42.70kg,从长远看我国马铃薯消费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图4)。从消费结构来看,马铃薯消费以食用为主,食用所占比例保持在60%左右,最高占比69%,但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饲料占比最高达23%,呈波动上升趋势;加工和种用占比较低,其中,种用占比小幅上升,加工占比下降(表2)。

图4 1991—2018年我国马铃薯人均消费量由FAO数据计算所得

表2 2010—2017年我国马铃薯消费结构

1.6 马铃薯供求

进入21 世纪,我国马铃薯基本实现周年生产和周年上市,冲淡了马铃薯销售的淡旺季,一年四季均有鲜薯上市,市场马铃薯供应量比较充足,但马铃薯集中上市的春季销售压力较大。北方一作区马铃薯上市时间基本在7—10 月,中原二作区在4—6 月份和11 月份,西南混作区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南方二作区供应时间集中在冬春季节,同时各地马铃薯储存设施条件显著改善,上市时间的可控性得到一定程度地增强(表3)。

表3 全国马铃薯生产上市时间表

1.7 马铃薯贸易

马铃薯及其制品出口是我国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有力抓手,通过马铃薯鲜薯及其制品出口实现获取贸易利益和提升马铃薯价值的重要目的[15],同时进口马铃薯及其制品也有利于丰富我国马铃薯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2015—2020 年我国马铃薯出口额从2.65亿美元增加到3.68 亿美元,增长38.87%,我国马铃薯出口以鲜薯为主,鲜薯出口额占我国马铃薯总出口额的比例在80.00%左右(表4)。

表4 2015—2020年我国马铃薯及其制品国际贸易 万元

2 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国际环境发生新变化

自加入WTO 以来,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摩擦不断,其中美国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特别是2017 年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大与我国经贸摩擦的规模,经贸摩擦范围也波及到农业领域。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突出,中美经贸摩擦的升级和新冠疫情给我国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难度增加,不利于农产品进口,“双循环”格局构建受到挑战[16]。

2.2 绿色发展带来理念革新

绿色发展观为自然观、财富观和消费观带来理念革新。自然观的革命,树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从“征服、改造、开发自然”向“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转变。财富观的革命,不仅自然资源是财富和生产力,与之紧密相关的生态环境也是财富和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消费观的革命,不仅需要消费粮棉油肉蛋奶等生存性产品,还要消费美丽山川、清洁田园、清新空气、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产品。

2.3 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连年大规模种植,耕地土传病害影响进一步加重。南方主产区通过种薯调运带入疮痂病、粉痂病等土传病害有扩散的趋势,但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平原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规模化种植农药化肥施用过量,农户农膜回收处理动力不足。马铃薯加工厂污染物排放不达标准,淀粉加工面临环保整改,仍然缺乏简单易行、适合南方多雨地区推广的马铃薯淀粉生产污水处理技术。

2.4 生产投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成本快速上升,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由表5 和图5 可知,2015—2019年马铃薯生产成本从17 472.30 元/hm2增加到24 087.00 元/hm2,增长6 614.70 元,增长37.86%。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波动上涨,2020 年达到14 931.75 元/hm2,占比61.99%,人工成本先增长后下降,2020 年为9 155.25元/hm2,占比38.01%。种植收益年际波动较大,马铃薯盈利能力进入微利时代,影响薯农种植积极性和获得感。

图5 2015—2020全国马铃薯平均净利润与成本利润率动态变化数据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表5 2015—2020年马铃薯生产成本

2.5 优良小型机械难以满足农户需求增加

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多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土地瘠薄,种植管理粗放,地形复杂、机械化难度大,2019 年北方一季作区机播率56.12%、机收率53.13%,西南混作区和南方冬作区机播机收率仅为1%,人工成本高导致总生产成本竞争力不强。此外,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普遍,机械替代劳动的需求迅猛增长,但适合中小地块使用的优良小型机械较少,成为限制我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

2.6 马铃薯产业链发展不完善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不足,一直制约着马铃薯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供应链“脱节”和价值链“缩水”现象比较突出,马铃薯种植与加工专用需求不匹配,加工品种类不能很好适应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稳定性差。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尚未破题,涉及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的全链条社会化服务发展比较缓慢,马铃薯特色餐饮需求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马铃薯农耕文化价值产业亟待发掘,马铃薯休闲旅游业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

2.7 未来消费将继续增长

目前我国马铃薯人均消费数量远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居民健康膳食营养理念的逐渐普及以及马铃薯营养功能的广泛认可,未来消费增长潜力比较大。马铃薯是我国西南和西北山区重要的饲料原料,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势必带来马铃薯饲用消费稳定增长。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初步完成环保设备改造升级,加工行业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马铃薯加工消费将较快增长。

3 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构想

3.1 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马铃薯产业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与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其核心要义涵盖马铃薯的产品品质、生产高效率、产业高安全和经济高价值这四大方面。

3.1.1 产品高品质

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带来了居民消费升级,居民对高质量的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农产品的期待逐渐从过去数量的满足转化为如今品质的满意。在此背景下,人民群众对营养、健康和风味等马铃薯的高品质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新兴的市场需求要求我国马铃薯产业选择最佳适宜区以经济高效、健康安全的方式生产出高品质马铃薯,支撑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3.1.2 生产高效率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我国农业发展处于生产成本上升和生产效率增长停滞的周期性新阶段,突出表现在大部分农产品的利润率和生产效率增长缓慢,个别品种甚至出现明显下滑,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必须构建高效率的生产体系,精准化管控投入要素的时空配置,全面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转向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型,提高马铃薯生产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3.1.3 产业高安全

农业产业安全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既要强调品质优先,又不能放松对数量的要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温饱问题始终是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要确保农业产业安全,做到端牢“中国碗”,装满“中国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要充分保障马铃薯稳定供给。另一方面,农业生态安全也不容忽视。我国农业资源长期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已近承载力极限,靠拼资源、拼投入的发展模式难以维继,必须转变马铃薯生产方式。

3.1.4 经济高价值

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建立健全规模化标准化现代产业链,通过多次转化增值,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打造高价值农业。推进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延伸产业链,构建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文旅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链体系,真正实现产业增值和富裕农民。二是要完善产业政策,强化政策扶持,政府该花的钱要花,让马铃薯产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保障马铃薯从业者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

3.2 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体系

实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高品质、高效率、高安全和高价值目标导向,构筑以技术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和政策体系为核心的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体系,稳步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强农富农。

3.2.1 技术体系

重点突破种薯、病防、机械、加工等卡脖子关键技术,将发展从主要依靠拼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一是选育高产优质抗逆宜机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二是突破精量播种、移栽和收获装备短板,研发山地中小型机具;示范推广宜机化种植技术模式,实现降本增效;三是突破营养强化、风味保持加工技术,研发适合国情的低成本主食和高值马铃薯制品。

3.2.2 生产体系

建立与市场需求相匹配、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马铃薯生产体系,以低成本高效率生产高品质马铃薯。一是控面积调结构。优化种薯、菜薯和加工薯结构,增加淀粉等加工专用薯种植;发展区域专业化种植基地。二是推进全程绿色化。精准水肥药等生产要素投入,建设高标准清洁薯田,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配套加工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装备。

3.2.3 产业体系

健全马铃薯产业链,重点补齐加工短板,消化转化产能,充分发挥加工的市场稳定器作用,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高价值马铃薯产业。食品加工方面,要改善口感和风味,生产主食、方便和休闲类马铃薯食品。推动民间马铃薯主食商品化生产。淀粉加工方面,淀粉产能及质量趋于稳定,变性淀粉及高端需求是淀粉加工的重要方向。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建立“企业+基地”紧密型合作关系。多功能开发方面,因地制宜发展马铃薯花海观光、特色餐饮和生产体验等新业态,增加产业附加值。

3.2.4 经营体系

实施马铃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创新马铃薯营销策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支撑。一是规模化主体商品量贡献在增加,散户在减少。加强企业、合作社等马铃薯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马铃薯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二是进入品牌经济时代,市场导向和订单生产意识增强。加强品牌培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三是创新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扩大出口。

3.2.5 政策体系

改革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强化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一是进一步完善马铃薯初加工机械补贴、脱毒种薯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地膜回收补贴、农资补贴等专项政策性补贴措施。二是在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上向马铃薯优势主产区倾斜,从全产业链角度制定相关支持政策,全面优化政策支撑体系。

4 我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

准确把握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抓住当前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机遇,面向市场对马铃薯的数量、质量和多样需求,以优化结构、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打造品牌、产业融合和全链绿色为重点,构建绿色高质高效现代马铃薯产业体系,积极稳妥推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加稳健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改善马铃薯供给有效性和持续性,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4.1 科学谋划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一是各地区科学编制2021—2025 年马铃薯高质量发展总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立足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对标新时期目标市场的优质特色需求,实施差异化战略,因地制宜系统谋划各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蓝图,统筹合理确定地区发展规模。二是建立与资源市场匹配的马铃薯布局体系,挖掘区域特色比较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合理布局种薯基地、菜薯基地和加工薯基地,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品种。基于市场容量和资源休养生息双重约束,编制地区马铃薯发展规划,保持产需紧平衡。

4.2 探索创建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

集聚技术、主体和政策,以“三品一标”为重点,打造马铃薯高质量发展样板。加快品种培优。一是鼓励技术创新。围绕种薯繁育技术,建设一批优质种薯繁育基地,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劣币驱除良币”。二是推进品质提升。紧盯消费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绿色、有机的优质品种。三是加强品牌建设。配套相应的生产、加工、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和品牌保护力度,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四是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建立马铃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4.3 推进马铃薯产业机械化、数字智能化和绿色化

一是重点推进以机械替代劳动为核心的生产机械化、装备智能化、产业数字化建设,加快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推动全程数字机械化,应用农用智能传感器、控制器等自动化数字技术装备。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推广农机农艺相融合的马铃薯智能栽培模式。二是建立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绿色投入品、技术和装备创新。绿色投入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绿色技术是指生产过程清洁化、生态修复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建设清洁薯田,实施轮作休耕,培肥地力,废弃物回收与循环利用,实现生产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4.4 加强引导统筹畅通马铃薯生产端与消费端

一是建立覆盖马铃薯监测预警体系,做好产销信息分析与发布。二是拓宽信息推送渠道,及时将产销信息推送给薯农,以信息引导薯农理性种植。三是创新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订单生产,畅通产销关系。四是利用电视、新闻、网络等多种渠道,加强舆论宣传,重塑消费者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知,引导社会健康消费,释放马铃薯消费潜力。五是深化马铃薯消费研究,突出马铃薯营养全面、膳食纤维含量高,适宜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优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马铃薯消费策略与模式。

猜你喜欢
马铃薯高质量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