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诚 陈洁
摘要:“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也成为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城市的幼儿园现状情况皆有差距,笔者从重庆特色地形及地方自然、人文、非遗等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所呈现的特色性、普遍性问题提出如何因地制宜和地方特色文化环创建设的具体实施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重庆、地形特征、文化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和环境积极相互作用活动的情景,把环境因素转换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从1989年到1996年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关于环境的建议从“墙面布置”到“墙面环境创设”的词语变换中再一步强调了环境对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性。目前更是指出幼儿园环境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者受幼儿发展所影响的幼儿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件”。这里的“外部条件”是指幼儿园所有的物理、硬件条件;“事件”是指幼儿园一切与幼儿心理产生关系的“环境”。由此突出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庆特殊的城市地形、庞大的学龄前儿童数量,丰富的文化特征等因素,区别于国内其他省市幼儿园,在此情况下,本文就重庆所存在的特色浅谈以下几点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一:重庆地理环境限制,幼儿园占地面积不足、地形不规则,室外活动空间不整体、不平整。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情况,笔者将重庆特殊地形上修建的幼儿园称之为“地域限制型幼儿园”。重庆至1997年直辖以来,人口、经济高速发展,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重庆市常驻人口为3205.42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至4岁儿童数量為156.669万人(本数据虽为最新官方数据,但因年限较久,仅作为重庆市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参考)。
由于重庆立体、重叠、地块形状不规则的地理特征,庞大的学龄前儿童数量导致多数幼儿园未能达到国家对幼儿园场地、人数配比的硬性要求,部分幼儿园的室外活动区域分散。重庆两江环绕,全年雨水充沛,导致很多幼儿园建设大量的“半室外场所”。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利用地形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的独特性。 地理特色突出环境创设,环境创设弥补地形不足。形成相辅相成的特色环创效果。
根据重庆气候环境特点设置感知环创设备。如利用地势高低,让孩子能触碰到屋顶的落雨收集设备,提升孩子们对风雨阳光等自然现象的感知。
3、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问题二、幼儿园校园文化千篇一律,地域文化特色没有体现。
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旅游资源丰富,有长江三峡、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武隆喀斯特和南川金佛山等壮丽景观。同时重庆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拥有如此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在幼儿园环创中却未得到很好的体现,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后来研究者参考:
1、各区下属幼儿园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等机构定期召开交流会,分享彼此的环创结果。幼儿园环创可以以区域为单位,一个区域的幼儿园可共同或轮流创建环创成果,环创的装饰部分可以形成批量生产形式,融入各自园区的儿童参与部分及家校共建部分内容即可。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定期交流学习,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业务训练,从而反思课程,促进教学。但在该建议的实施过程中注意考虑环创的单向作用化及严重的“套路”化。
2、某些可移动的环创设备可由政府相关机构进行租借和购买来进行流动布置,减少幼儿园教师环创负担。环境创设应起到对于幼儿爱好,如绘画、音乐、科学等领域的导向性作用;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性的作用;平衡幼儿的矛盾及不平衡心态的作用;弥补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某些不良因素的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只靠教师们来进行简单装饰的引导显然是没办法做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和各幼儿园联系各区的科技馆、博物馆、工厂等一切可移动、可展示的设备入园,根据设备教师制定相关教学计划,进行主题类环创规划设计。这既能使部分可以用于科普的闲置设备得到很好的利用,又能减轻教师环创负担,指定环创方向。
3、与高校相关专业进行合作,针对各区的自然、人文、非遗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环创内容的共同挖掘。加大各高校幼儿园环创内容挖掘的课题研究,让幼儿园教师与高校师生共同探讨关于本土相关人文、景观等内容的资料挖掘。提炼出符合3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建立较为完善的校本教材体系。
结束语: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浸入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非常重要且值得认真对待的环节。针对幼儿园环创应多思考“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学情制定不同方案。以上就是针对重庆地区幼儿园现状的浅显分析及其建议,望能给后来研究者提供部分研究意见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薛烨.朱家雄.生态学视野下的学前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0-201.
[2]谢芬莲.我国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2016.5;123-127
[3]陈锻.幼儿园创意美术环境的创设研究[J].文理导航.2021.3;69-70
[4]何静霞.幼儿园去油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1第15期;162-163
[5]徐洁薇.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启示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重庆市教育评估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项目;课题名称: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究。(课题批准号:PJY202016)
作者简介:曾诚(1989.10),女,重庆铜梁,汉,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