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我国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起步已有30多年,但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行为,教师能否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程度。
关健词:职业教育 课堂教学方法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所教授出的學生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在社会发展中抢占先机,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成为拥有高综合素质、强创新能力的实用性和复合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承担起了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大胆创新,锐意进取,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高学历的知识性人才虽然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传统的高考只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由此制约下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后踏上社会,必须要经过一到两年的适应期,才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与实际需要更好的结合起来。这个过程的漫长性必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而企业急需掌握高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这正是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能达到的。于是最近几年应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承担起了为企业培养具有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职责。并且国家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制定相关的政策,要求加大职业教育的重视与投入。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的探索
针对这种情况,结合近几年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研究,我总结出以下改进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现场教学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一般动手能力强,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兴趣广泛,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风险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某个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在某个项目的现场进行实际的讲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甚至可以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或者学校尽可能的创造一个模仿现场的环境。
(二)分类、分组教学
根据每个学生的自身对知识接受与掌握情况,将学生按能力的高低进行能力分组,相同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有什么样的能力就掌握什么样的技能,传授实际操作知识更有针对性,避免出现学生眼高手低,最后进入社会,还是不能立刻适应相对应的岗位,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或给学生就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校企联合,协作教学
这是最近几年,职业教育系统一直在提到的一句口号。如何能缩短学生踏入社会的实习期,创造更多的利润,这是职业学校和用工单位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问题。校企联合这种办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由简单的理论传授到将实际科目带人教学科目当中的一种转变,教学将更有针对性,培养目标也更接近企业的需要,经过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的实践,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单位对某种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人该企业,从而缩短了实习期。
(四)成立工作室
工作室这种形式,与社会上商业化的工作室有点类似,体现了学校正在加快组织、引导的作用,与商业化接轨。而学生也正好学以致用、进行实际操作。首先,由老师从在校的学生中挑选优秀的学生成立工作室,再通过接受社会实际项目,将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参加这个项目。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充分了解项目完成的全部流程,并且因为学习内容不仅仅是书本知识,学生也不会觉得乏味。同时,还可将实际项目作为平时教学的课题,带领其他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也调动了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要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现代职业教有,还应该在加强教育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素质桃高了,才能够在教学中自由地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敏学效果。
三、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与实践
1.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去构建知识体系,而不是复制知识。前人留给我们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数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大学教学本身是抽象的,如果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参与,离开了学生的自我认知,以及操作实践,要想很好地建立表象认识是相当困难的。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大学生们心理已趋于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直观形象思维为辅,多给学生提供些直观教学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成学生的积极有效的自主参与,没有了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积极有效的救育效果。
3.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学习可分为“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两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问的意识,首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其次根据具体的内容,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推理提出概括性、探究性或猜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解决。
总之,职业教育的改革是任重而道远的一项任务,其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也是无止境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能力;在发挥教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又要调动学的主体作用;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倡导动手实践。只要我们不断地更新思想,推动教学方法的革新,就一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为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黄长虹.课堂教学技能如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01)
[2]苏燕羽等.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2,(11)
[3]张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改革与探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37-139
基金项目:此文是2020年度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课题编号:2020ZCY195)的支撑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