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和专业课进行深入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以广告学专业作为示范,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的实际情况做出了探究分析,主要从教师团队建设、就业观念、教学内容、行业需求和二课活动五个方面对融合途径做深入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就业创业教育、广告学专业教育、三育融合
一、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就业创业教育与广告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1]
广告学科具有艺术性强,注重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拥有开放的视野、过硬的专业知识本领、敢于革新的魄力。作为广告专业的学生,在其今后进入社会时,如果只是拥有相关专业的知识理论与实践经验,缺乏对就业创业理论的掌握,缺乏对市场行业的深入了解,就不利于调动其创新能力,无法达到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想在职业生涯中走得更高更远,还需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这就决定了广告专业教育必须和思政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相融合。
在新时代的环境背景下,如何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以及就业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结合,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度地思考。本文主要以广告专业作为示范,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广告学专业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融合做有益探索。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就业创业教育与广告学专业教育目前的融合现状
尽管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里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2],可实际情况是“三育”几乎是三条平行线,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只是讲解自己课程的内容,未能有意识的在课程中融于其他两门课程元素。
受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广告专业教师认为和专业相关的技能提升才是教育教学的王道,对另外两门课程并未引起重视。
在许多高校里,通常情况是负责思政课程的老师、就业创业教学的老师和各专业学科的老师没有任何的交流,这样就造成了从事就业创业指导的不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负责思政课程的教师缺乏对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方法。同样,从事专业教育的也不精通其他两门课程。不能很好地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影响了育人的实际效果。
(二)就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者相独立,课程教学相脱节。
1.许多学校的专业课程里缺乏和就业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而是作为专业教育之外的教育设置,被严重边缘化。就业创业理论课脱离广告专业教育的理论支撑,针对性不够。就相关的二课活动多停留在讲座这种形式,受众面较窄,且专业针对性不强。
2.专业课程未能嵌入就业创业元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广告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多集中在广告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广告专业实践教学也多是围绕广告专业竞赛开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几乎没有交集。
(三)广告专业大学生把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而对就业创业课程、思政教育课程关注不够。
一方面,学生普遍对目前思政教育单一的授课方式、传统填鸭式教学提不起兴趣。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最看重的是薪资待遇,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个人目标没有办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充分进行融合,有些甚至因为境界不高而走上歧途。另一方面,大多数广告专业学生对广告学科竞赛外的活动难以产生兴趣,社会实践意识不强。
(四)广告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需求。
对多家广告设计单位调研后发现:广告专业学生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刚入岗位时无法自如进行独立设计的活动;自我调控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学生在创意执行过程中存在闭门造车的问题;创意未考虑客户诉求,缺乏整体策划;对印刷工艺及后期工艺技术知之甚少;计算机应用能力薄弱等。[3]
三、融合路径分析
(一)打造专兼职多元化师资队伍
师资层面的融合是“三育”融合的重要保障。要打破“三育”教师各自为战的状态,就必须打造专兼职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1.成立大思政教育团队,大力开展“课程思政”的理念教育。广告专业应成立大思政教育团队,将高校里的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教师有力整合起来,组成一支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大的教师队伍。定期开展以课程思政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实践设计及课程开发教材建设等研究与实践。
2.引入行业培训。可以引进企业家、行业精英作为兼职就业创业教师,以他们丰富的就业创业实践经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引荐一些优质的社会资源。此外,需要积极倡导各专业教师进行关于就业创业方面的社会实践,或者是进行一些权威的培训教育,提升就业创业相关理论、丰富实战经验,打造“双师型”教育队伍。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三育融合。
1.认真做好教学设计。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与广告学专业相关的书籍,学习观看一些优质的广告视频。在课程伊始,可以给学生推荐广告学书目,提升学生对广告艺术的审美能力,感知广告的魅力,进而增强学习的动力。其次,教师需要升级授课模式,可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针对某个指定的品牌做出一个广告设计。组员进行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制作课件展示、进行宣讲等環节,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以及相互交流协作的能力。
2.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三育”内容的融合。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社会对广告学专业所提出的诉求,以及相关的就业方向等。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进行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具有“育人意识”的教学方案,真正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质量。另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价值观念、目标设定、简历撰写和面试技巧中多有与思政教育结合点,可以有效增强学生今后就业的自信,有指导性的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转变学生的思政观念和就业创业观念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中以及课堂里,在第二课堂亦能进行进一步地学习。
1.积极参与讲座类型的活动。学校可以邀请相关行业里优秀的企业代表人来校开展“爱岗敬业”主题讲座,通过分享他们成功的就业创业经验、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等等来激起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在分享交流中同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思政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还可以分享一些当今社会的行业发展趋势、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应聘标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可以了解到现实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今后自身的就业方向有进一步的了解;或者是分享一些职场的人际处理方法等,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竞争优势。
2.开展社区活动。积极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培养服务意识,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提升自我修养,呈现出青年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还可以利用广告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之需,通过美化宣传栏、给老人拍照片等活动,将专业知识和服务社会相结合,增强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利用各类竞赛促进“三育”融合。
一方面,可利用“创青春”、“互联网+”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在比赛中收获相关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参加大广赛等专业学科竞赛时要要有意识地进行思想道德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作品,亦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团队合作。
(四)以行业需求作为广告学实践教育的导向标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和继承人。因此,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社会之需,要面向企业和市场。
1.为更好的实现广告专业与就业创业的融合,可设置一些与市场联系紧密、结合社会行情、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以及管理的实践课程。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来开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可以起到与专业教育融合、促进专业发展等作用,提升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实践层次与能力。
2.建立市场对接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首先是要注重实践的作用,在实践中收获到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亲自到企业当中去进行实际操作,与团队进行配合,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企业业务的了解,还可以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第二,可以让学生接企业外包的市场调查业务或其他拍摄剪辑、创意业务,或成立公司设立独立法人,完全按公司制度运营。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公司运营,才能切实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课程育人格局,进而实现“三育”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教育是理论基础,就业创业教育是实践创新,思政教育是方向保证。只有将三者相融合,才能打破学科壁垒,才能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促进他们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高校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教高[2020]3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新华社,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李娟.基于就业需求导向的广告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包装工业》,2013,(14).
作者简介:孙姗姗,1982年5月出生,女,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郑州经贸学院学生工作处副处长 籍贯:陕西省西安市長安区 研究方向: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