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王岩 张昕 夏雨晴 苏巍巍
中国精神是中国优良传统文化与当代国情相融合出的一种历史文化产物,对当代大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重视中国精神的价值功能,以及教师在思政引导中对中国精神进行融合的策略。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国的精神价值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精神”。大学思政课作为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华精神的主要途径,怎样通过思政课从而对大学生进行中华精神教育,使中华精神得以弘扬传承,成为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指引,应当把大学思政引导教学放在首要位置。
一、中国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功能
(一)提升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对中国精神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理想坚定信念,中国精神引领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是历史与时代结合出的优良品德。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成为全面型人才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他们的价值认可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转化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能力素质,并使用中国精神的主导作用,帮助大学生解决具体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自我完善和促进中国精神的指导下。自强精神作为中华精神的基本内容,大学阶段是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经济发展较为良好的时代,造成一些学生抗打击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从而导致不能学以致用。通过对中国精神的教学,可以具体的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和当代国情,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大学生只有将中国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中,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才得以实现个人价值,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二)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精神包含着爱国、敬业、诚信、吃苦耐劳等一系列社会美德。这一系列的由中国历史文化所传承下来的优良品德与爱国主义思想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以社会主义价值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精神就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总和。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促进祖国繁荣昌盛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大学思政教育中通过了解学习中国精神教育从而引发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通过对国家历史和当前国情的了解,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含义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根据对国家的自豪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将爱国主义作为激励提升自己的动力,不断的努力完善自身,增强爱国主义思想认识,将中华精神融入生活,牢记前辈未完成的使命,始终前进。中国精神来源于对爱国的坚定决心,应当指导学生始终倡导和推崇中国精神,把国家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学习,培养品德,从而为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贡献。
二、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思政引导的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资源。现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决定着中国社会发展过程是否顺利,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教师应当引起重视,首先树立自己对中国精神的认识,从而去有效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乐观。积极深入中国历史悠久的精神文化,弘扬传承革命前辈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思想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先进文化的实现,以国家的发展为中心,展开学习生活。教师用中国精神来激励当代大学生的乐观学习态度、坚持不懈、努力刻苦,积极向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国民总体的价值取向,大学教育是培养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以中国精神为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意识提升思想认识的基础,使大学生在实现个人理想信念的过程加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共同提升。争当时代的开创者﹑助力者,培养学生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用中国精神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发展[1]。
三、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思政引导的策略
(一)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优秀的思政教师必定拥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因此要整合教师人力资源、提升教师团队的质量。教师的自身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政的有效学习。首先,必须提升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中包含良好的素养、优秀的品德、专业的教学能力等,才能有效的在教学思想政治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中国精神,從而思想中得到肯定以及情感中得到肯定。正确认识中国精神的时代意义,让中国精神得以在学生身上具体实践,因此以开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为主题开设相关系列活动,从开展技能大训练、评比优秀教师等协助教师提升相关知识能力、通过爱岗敬业的实际表现为学生以身示范实践中国精神。高校要加强师资教育培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发掘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和教学方式。其次,应当深入对教师教学模式加以研究,利用网络平台学习讨论,从而丰富自身综合能力,有效提高相关问题研究的质量,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政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从而制定出科学的教学目标,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中国精神,更好的进行思政引导[2]。
(二)组织开展实践教育激发学生热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育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大学中对中国精神教育应该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中国精神在校园中的覆盖面更广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需要扩展中国精神教育的相关内容,敞开教育之门。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校园思政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以爱国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校园宣传栏目组建,介绍倡导中国精神,特别是针对实践中中国精神革命先烈的典型事迹内容开展思政教育。中国精神有关的革命事迹可以通过图书馆资料进行了解,教师和学生可以在阅读。例如针对组织开展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校园社团可以组织红色歌曲比赛、歌颂红色诗集、红色事迹演出、舞蹈比赛、爱国主义影片播放来纪念革命先辈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实践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中国精神的热情。
(三)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型教育形式
当代教育中,教学设计是最基础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多媒体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借助信息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变的事物变的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加深理解知识点。教师借助信息媒体进行教学,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水平,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来配合教师授课的过程。从而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优化教学课件的质量,使抽象化的中国精神变的丰富多彩,立体生动。这同时也要求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知识技能的储备。教师在进行中国精神教育的重心应当在于依据学生综合特征、符合时代发展。从全面到具体化。由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目标,从而提升中国精神的教育工作。例如,案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依据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实施从有效施教。其次可以将教材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基础,可以创建线上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为第二课堂。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可以成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除了课堂基础教育外,还可利用开放式教学,根本上就是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进行合作探究、自由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在互联网中分享教育资源,延伸学生课堂外的学习渠道。例如可以利用校园内的信息化媒体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当代大学生更加青睐于网络学习,以此除了利用校园广播﹑校刊外,校园互联网平台也可以为中国精神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效的途径,微信、微博、抖音、专题网站等互联网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大学思政教育更生活化、具体化,从而可以更深刻的对中国精神进行学习理解[3]。
四、总结
通过对中国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功能以及中国精神对大学生思政引导的意义进行分析,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型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热情,对学生进行中国精神的思政引导。中国精神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弘扬继承革命精神,增添愛国情怀,也是培育综合型人才的一种途径,从而推进社会的进步,满足国家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波.“抗疫”视域下“中国精神”诠释与大学生思政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2):100-104.
[2]张国彪.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21,40(3):176-178.
[3]李丽红.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中国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以广东省4所高校为例[J].南方论刊,2019(6):101-103.
课题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项目研究成果,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中国精神对大学生的价值功能与思政引导研究(编号:GXDJ2021B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