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晓彤 林小丹 何婷婷 伍洁莹
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术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一种传承。而由于古法技艺复杂,对经验的要求高,再加上年轻人口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逐渐外流,古法造纸技术面临着极大的传承人缺失问题。会纸的主要用途在于制作元宝,用于祭祀。其用途较为单一,因此导致其市场逐渐萎缩,会纸的发展的滞缓逐渐成为一种必然。
这是非遗类传统技艺存在的普遍现象,尽管其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在降低,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仍然是必要的。“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不仅是某种工艺的传承,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1]。扶利邓村的古法造纸业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以四会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技艺为例,分析其发展陷于停滞的原因,并就其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一、会纸的源流
扶利邓村位于广东省肇庆的下辖县级市四会市,距离四会城区西南约13公里处,是“中国民间古代造纸第一村”。据清光绪《四会县志》记载:“会纸,邓村铺厂最多,始创于嘉(庆)道(光)年间。”邓村以造纸而闻名,因地处四会,所产的纸也叫“会纸”,因开张、足数、色好而畅销港澳和东南亚等地。因其基本原料是竹子,故也称“竹纸”,当地人则称之为“土纸”[2]。邓村的古法造纸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一种传承。
邓村造纸的历史源头定于宋朝,至今应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四会邓村造纸得益于宋代战乱,部分中原人民南迁,来到了肇庆,并带来传统且正宗的造纸技艺。移民利用当地水资源丰富、盛产竹子、日照时间长等有利条件,建起了灰池、水车、作坊、晒场,砍竹造纸。邓村古法造纸工艺流程傳承了1900年前蔡伦造纸法,与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法造纸基本一致。因此,四会古法造纸也有“中国古法造纸的活化石”之美誉。
二、古法造纸的制作流程
邓村古法造纸采用最传统的制法,整个生产流程从原料到成品需要耗费半年以上,十分复杂。包括砍竹、挞竹、腌竹、碎竹、舂竹、竹浆、榨浆、抄纸、松纸、晒纸、数纸、磨纸等多道工序。
(一)砍竹挞竹
四会邓村的造纸的原料取用三年龄老竹和一年龄新竹混合,砍成80厘米长,再用锤子锤裂,称为挞竹。据清光绪《四会县志》物产篇中记载,四会的竹子种类繁多。“纸竹,宜做纸,通志云,出从化,今广宁最多,邑亦有之。”
(二)腌竹
将捆好的竹子敷上石灰粉,一捆捆放到自制水池中,让水与生石灰反应放热,使竹纤维变软。浸泡大约三个月。
(三)晒竹
将腌制好的竹子打捞起来,竖直放置暴晒10至15天,再置于清水池中浸泡一个月左右除去残留在竹纤维上的石灰。
(四)碎竹打浆
晾干漂净的竹子放入机器中打碎,碾成黄色丝絮状,再放入清水池搅拌,使竹纤维变成稠纸浆。以前这些工序由竹斧手工完成,现在大都机械化了。
(五)抄纸
抄纸又称“捞纸”,是造纸过程中最核心的一环,《天工开物》中记载:“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纸张的厚薄均匀与否是对抄纸人技术的一大考验,用竹帘将捞起纸浆,再将竹帘翻转,把纸堆放在纸槽上。
(六)松纸
抄好的纸张榨干水后,就该进行松纸。松纸的技术含量极高,因为这时的纸张还未全干,一不小心就会破损,需要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操作。右手拿木刀敲打纸胚,左手不断翻动,使纸张松开防止晾干后黏在一起。
(七)晒纸
松纸之后,将纸一叠一叠地放在作坊附近的空地上或挂在竹竿上,借助太阳晒干。
三、扶利村古法造纸发展停滞的原因
(一)工序复杂,效率低
传统手工纸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制作纸浆的过程,从竹子的浸泡石灰水,再晾晒,再到浸泡清水就要花上三四个月。抄纸又得靠人工完成,且对技术的要求十分的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操作训练才能使纸张厚薄均匀。抄好的纸张榨干水后,就该进行松纸。松纸的技术含量极高,因为这时的纸张还未全干,一不小心就会破损,同样需要经验丰富的人进行操作。松纸之后,还需要将其一叠叠的放在空地上或者挂在竹竿上晾干。如此复杂又漫长的制作过程导致手工纸的生产效率,难以扩大规模。
(二)手工纸用途单一,市场萎缩
扶利村的手工纸,主要用于制作祭祀元宝,纸质粗糙,不适合用于书写绘画等其他用途。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祭祀元宝的市场需求也在下降,这使得扶利村的手工纸的市场萎缩,经济收益逐渐下降。
(三)古法造纸工作辛苦,年轻人从事意愿低
古法造纸需要常常接触纸浆石灰水等刺激性的原料,且要生产出合格的纸需要日积月累的经验累积,不仅对技术的要求高,而且十分辛苦。加之市场的萎缩,从事手工造纸带来的收益低于外出打工的收益,因此扶利村绝大部分年轻人从事古法造纸行业的意愿普遍较低。
四、扶利村古法造纸的发展现状
(一)劳动力人口外流严重,古法造纸传承人紧缺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外流加重。从事古法造纸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不如到城市打工所带来的多,这导致扶利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工作,甚至在城市定居。而随着上一辈的年老,年轻一代接班人的缺失,扶利村造纸如今面临着极大的失传危险。
(二)机械造纸厂关停,手工作坊规模小
由于造纸腌竹需要用石灰水浸泡三个月,造成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因此扶利村里大规模的机械造纸工厂已经被关停。扶利村的手工造纸作坊通常以家庭为单位,作坊和住宅一体式。住房旁边搭建棚子,修筑浆池,用来进行会纸的加工。作坊的生产规模小,劳动力大多为自己人,并且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许多作坊也陆续停止了运作。
(三)元宝加工散户普遍,用以贴补家用
会纸的主要用途即制作祭祀元宝,扶利村中加工祭祀元宝的零散加工户随处可见。许多妇女在家门口支起一张桌子,摆上浆糊和手工纸就可进行元宝加工。元宝加工带来的收入虽然微薄,但对于部分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妇女和老人来说,这项工作即方便他们照看尚且年幼的小孩,还可以贴补家用。这些加工会纸的小户,也成了邓村的一大特色。
(四)造纸展览馆半荒废,旅游业难以发展
政府在保护扶利村的造纸技艺同时利用传统技艺带动乡村发展,围绕古法造纸技艺打造主题乡村。建造了古法造纸展览馆。展览馆中详细展示了邓村古法造纸工艺的历史、造纸工艺的流程,让游客了解古法造纸技艺将从竹子加工成纸张的全过程。但由于环境的闭塞,交通不便利,经济条件相对落后,且村落的可参观性不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到村子里参观展览馆。
五、扶利村古法造纸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工业生产对于传统手工造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现代化发展模式认为“标准化和批量化”生产方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趋势的必然,而传统手工造纸技艺生存的土壤却恰恰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农业社会[3]。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中,传统技艺若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无法具备实用性,则易陷入发展的停滞甚至濒临淘汰。
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术正是这样一个例子,造纸展览馆的荒废启示着人们,此类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不能单纯依赖于旅游业,以“表演”和“展示”作为主要发展方式。而应该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所谓“生产性保护”便是力求在不违背手工生产规律和自身运作方式、不扭曲其自然衍变趋勢的前提下,将传统手工技艺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体系,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保护[4]。简而言之,是要让其保有市场价值,使得造纸技艺能通过自身的价值保持源源不断的生产。以此保护扶利村的古法造纸技术。因此不仅要借助展示和宣传,更要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历史文化相结合,再与当代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发掘纸张的更多用途,将传统手工纸改良成为具有多重价值,如审美价值、包装价值、书写价值等的工艺品和生活品。如果不能使纸张的功能推陈出新、创新转化,传统手工纸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势必被市场所淘汰[5]。
六、总结
就目前来看,会纸在当代社会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显然是相对匮乏的。但对于扶利村村民来说,会纸的存在意味着血脉的绵延,文化的传承。这种古老的技法是祖辈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养育过扶利村一代代村民,因此村民对其有共同的认同感。同时,扶利村里的每一捆竹子,每一个浆池,每一沓纸张,都是去往各地的游子对村庄共同的记忆,是他们共同的根,共同的乡愁。所以会纸这种独特的文化传承作用,使得对会纸的保护显得愈加重要了。至于具体如何使会纸与当代社会更好地融合,仍然需要人们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平胜.当下“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和解决路径[J].戏剧之家,2021(27):191-192.
[2]曾培德.四会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3]金江莲.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初探[J].学理论,2015(6):133-135.
[4]吕品田.在生产中保护和发展:谈传统手工技艺的“生产性方式保护”[J].美术观察,2009(7):5-7,4.
[5]张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造纸技术的传承与保护[J].文化产业,2021(4):69-71.
作者简介:颜晓彤,女,汉族,广东汕头人,肇庆学院历史系2018级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