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克孜·买买提
随着新课标研究的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除传统的应试教育要求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之外,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且已经逐渐发展为一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实际教学情况总结来看,中学语文在教学中仍然未将学生课外阅读养成习惯,作为重要的教学要点,并未认识到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以及学习深度的强化起到的促进作用。需要尽早明确此类问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对于优美词句的分析及掌握,从而提升阅读质量,强化写作水平,从基础上提升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中学是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此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逐渐上升,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相关新课程标准中对于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更为细化明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实际工作进行时,教师需要做到能够将阅读内容进行充分传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进而获得更为优质的阅读效果以及阅读质量。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品词评句习惯的重要性
步入中学学习阶段后,学生的学习科目有所增加。语文作为学生从小接触的科目,会导致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很多中学生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语文阅读学习的强化,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也是其他各科目学习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态度并不端正,并未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以及分析中,对于优质词句的品评能力较差,很难通过阅读来对整个文章内容以及文章内各类场景、人物的表达进行充分的理解,对于情感的体会也较为浅显,不利于学生对于整个文章思想以及所表达内容的充分理解和接受[1]。中学时期的阅读要求、阅读内容以及阅读方向,与小学相比有明显递进式增长,中学生若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影响其对于各类文章思想内容的总结以及体会,仅能够依赖教师的指导来完成。整体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水平均会明显降低。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一文学习时,学生如阅读能力较差,在阅读分析时便难以体会出母亲对于儿子的关心,无法感受到母爱的深沉,比如该文中第1次出现看菊时,母亲的原话是“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而发展到第2次看菊时,母亲的原话变成了“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通过对不同时期母亲带儿子去看看菊的语言表达分析来看,母亲的态度以及心境也是发生了非常大变化的,就实际品词评句可见,第1次母亲的心情更多的是难过以及理解,而发展至第2次,母亲的心情更为沉重,更多的是对儿子的关切以及恳求[2]。学生如果能够具备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在进行文章阅读时,便能够对诸如此类的语句进行进一步的评析以及思考,从而真正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母爱之情,对于整个文章的情感体会以及分析将会更加准确和全面。
(二)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标记习惯的重要性
中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情况及时进行标记。对阅读质量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仍然较为有限,阅读能力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文章阅读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困惑,此时应及时进行标记之后继续阅读,结合全文的情感,对标记部分进一步分析。如果学生并未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长时间卡在自己不能理解的范围,或者在后续阅读时对于不理解区域的内容忘记,不会再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分析,对于学生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也是非常不利的[3]。
(三)培养联系上下文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上下文内容的衔接以及相互的呼应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重要方法。大部分中学生在实际阅读时并未能够养成这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学生对于课文的把握程度不足[4]。虽然不同文章的段落和章节完全不同,但是均存在相互关联和联系的情况,中学生在阅读时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如此才能够正确了解某一段落所表达的逻辑以及情感关系,从整体上对整个文章的思路进行进一步的明确,对于学生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以及中心思想的总结均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需要提升对学生上下文联系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习惯
中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平台以及展示机会,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优秀词句品评之中,养成良好的词句品评习惯。文章的作者大多会通过文字的描写以及语言的渲染,实现对情感的表达以及事件的阐述,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词句品评习惯,能够促进其更深入地掌握文章的情感表达以及感情思路,是提升学生对课文理解的重要途径[5]。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关键句进行重点标注并且独立进行思考,或者分组与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表达内容,此时教师应注意切不可强行对学生进行分析结果的灌输,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结合具体问题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词句分析习惯,从而促进其在未来文章阅读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对重点词句进行重点分析[6]。同样以《秋天的怀念》一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定来帮助学生进行重点词句品评习惯的养成。比如,可以询问学生本篇文章在三次看菊时,前两次作者的回复是怎样的,是以什么态度进行回复的,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重点部分,从而进行重点语句的查找以及分析,通过母亲与儿子对话的变化来进一步了解儿子的态度,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来思考,母亲在这一记录中是如何对儿子进行爱护的,从而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母爱的伟大以及坚持。
(二)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标记的习惯
中学阅读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标记的良好阅读习惯。由于大部分学生均不具备这一能力,主要是由于教师并未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因此教师需要从自身做起,提升对于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标记,前期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被动的标记,在标记过程中需要进行思考,养成习惯之后便能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标记以及分析。比如,在《猫》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告知学生,将自己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划横线标记,而觉得描写的非常优秀的词句可通过波浪线的方式进行标记,久而久之便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动手的好习惯,对于学生后期阅读质量的提升以及优秀阅读习惯的养成均非常有利的[7]。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中学教师在阅读习惯中的上下文联系的培养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在教师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路径,将教学路径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针对某一段内容提出其与整体内容和整体思想之间的关联,进而进行细节的分析及阅读,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上下文的联系。比如,在《背影》课文学习时,教师首先需安排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让学生首先对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感受到父子情深,对基础情调有所掌握之后,便能够进一步分析文内的各段意思,可以按照层次划分的方式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简单概括,并且联系上下文,进行准确的分析,通过4次背景的描写内容进行文章思路的进一步理顺,通过细节配合整体的方式,促进中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中学生语文阅读工作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掌握高效快捷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质量。因此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实际特点,重视各类阅读方式养成的措施,在课堂上进行优质阅读习惯的渗透及锻炼,久而久之帮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工作的强化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为语文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强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穆培喜.抓好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读与写:上旬,2019(11):1.
[2]罗爱忠,罗立忠.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浅谈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学研究, 2019(A02):1.
[3]徐以忠.核心素养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0):1.
[4]王淑珍.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J].读与写:上旬,2019(9):1.
[5]高成亮.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9(3):2.
[6]张晓亮.核心素养下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
[7]邓环.效指导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C].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