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炯 肖圆圆 肖淑慧
在电商大环境下,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快递业蓬勃发展,为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众多快递从业人员的获得感也备受关注。基于杭州地区快递从业人员的实地调查数据和实证分析,笔者发现相对剥夺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快递从业人员的获得感,并针对其获得感现状,探索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一、问题的提出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获得感”以来,这一概念日渐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要概念。社会发展新时期,获得感已经成为评价社会治理成效和民众社会生活质量的一把重要标尺。随着网络零售市场和快递物流行业跨越式发展,猛增的快遞从业群体为各个城市注入新活力,为人民的获得感增强注入新动力,成为城市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快递从业人员自身的获得感却面临着诸多困境。要如何增强该群体的获得感,进而促进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要回答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明确获得感的概念结构,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的视角,了解快递从业人员这一特殊群体是如何理解获得感,以及他们的获得感现状如何,从而为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
“相对剥夺感”最早被提及是在斯托弗的《美国士兵》一书,并由墨顿在《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中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是个体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来评价自己的处境和地位,从而感觉到自己的基本权利被剥夺的感觉[1]。
目前学界对于相对剥夺感的研究主要聚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概念的界定。国内学者对于相对剥夺感的界定,如熊猛、叶一舵认为,相对剥夺感是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参照对象横向或纵向比较二感知道自身处于不利地位,进而体验到愤怒和不满等负面情绪的一种主观认知和情绪体验[2]。而王礼鑫更着重于“相对”二字的内涵,从横纵两方面来评价:纵向上,尽管获得的生活条件和机会比从前更好,但相对于“期望”而言,就可能产生被剥夺感;横向上,尽管生活得好于从前,但是他的生活改善与其他人的生活改善相比更低,那么也可能产生被剥夺感[3]。
二是相对剥夺感的测量。目前相对剥夺感的测量模型主要有个体-群体RD与认知-情感RD的二维垂直结构模型、认知-情感RD的双维结构模型、个体-群体RD的双维结构模型,以及RD的三维结构模型等。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特征变量和社会环境变量。影响效应分为个体和群体两方面,当前关注的焦点是相对剥夺感与心理健康、个体行为等个体水平变量以及群际态度、集群行为等群体水平变量的关系[2]。
三是相对剥夺感与其他心理要素的关系研究。国内学者对于影响相对剥夺感的因素研究从规范角度出发,如王思斌就从主观、客观、社会、心理、文化等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社会分层与收入分配制度所存在的差距使群众产生了“相对剥夺感”。而“获得感”的提出就旨在消除或降低这种“相对剥夺感”。“获得感”在中国是一种本土化的概念,它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相较于幸福感,它更务实并且更贴近现实需要,更直观具体,以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实际获得为前提。与“相对剥夺感”所强调的“失”不同,“获得感”更强调“得”,被赋予的现实意义和正面情绪更明显。
综上,我们将相对剥夺感理解为个体主要通过与他人将自己的某些方面(如收入、地位等)与选定参照物进行比较来评价其地位和处境,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上的被剥夺感,这种被剥夺感不仅使他们错失现实中的很多机会,还会对其心理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目前虽有部分学者以相对剥夺感为视角去探讨国民获得感和生活满意度,但研究对象多为特定区域的居民,并未系统而深入地分析特定职业群体在相对剥夺感理论视角下与获得感的关系及其影响。快递从业人员作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特定职业群体,以相对剥夺感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其获得感进行深入研究还具有很大的空间。
三、快递从业人员的获得感现状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源于项目团队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地区实地调查成果。此次调查在杭州市内以比例随机抽样、线上发放问卷等方式对余杭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下城区的快递从业人员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325份,并从有效样本总数中抽取26名快递从业人员深入访谈。
调研结果显示出,快递从业人员以青年男性为主,女性的人数近几年有所增加;主要来自浙江及周边农村地区,部分从业者以前从事体力型工作,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工作时间长,一般每周工作6~7天(与个人情况挂钩)、每天工作时间平均在10小时以上,工作强度较大。据调查,一位快递从业人员为达成业务指标,平均每日送件量在200件以上。在工作收入上,月均收入超过5000元的快递从业人员占有效样本数的72.6%,有个别快递从业人员月收入过万。
调研结果还显示在快递从业人员的获得感中具有一定共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在认知上的差异性程度较大。对目前现有收入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仅占16.24%,35.42%的人员对目前从事的快递工作一般满意,这些人员对自己的职业期待较低,这与他们自身的需求和认知水平相关,所以即使职业实际情况不那么乐观,但他们的获得感较强。此外仍有48.34%的人感到不太满意和非常不满(图1)。二是该群体对于薪资的涨幅高低相当关注,薪资是他们最优先考虑的也是最为直观的因素,在访谈中大多数人员表示收入对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较高的收入会产生较强的获得感。三是该群体更关注眼前的既得利益,对于未来的长远目标关注度不高。部分被采访者表示偶尔会有换职业的想法,大部分访谈者表示这份工作能获得一定的收入来保障自己目前的生活,但不太会考虑过于长远的事情,如结婚、生育、住房。
四、调查结果分析07442994-A68C-41A3-BEEF-4C4A34F9DB8E
根据研究调查,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的主要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
(一)物质收入与工作强度
物质收入与工作强度是影响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最主要的因素。调查显示快递从业人员在找工作时将物质收入因素放在优先位置考虑。薪资设置实行计件工资制,揽件和派件单量关系到提成和总收入,也涉及延长工作时间、加入“赶工游戏”的激励机制[4]。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快递从业人员对当前收入满意度较低,对收入水平持一般和不太满意的人数超过半数。快递员A(极兔,28岁)表示“近年来快递薪资确实有些提高,但杭州的生活开销也不小。收入不算高,到月底只能留下小部分积蓄”。
高强度工作换高薪酬收入已经成为快递从业人员的常态。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工作强度相当大,工作时间普遍超长,远超法定工作8小时,且他们表示没有正常的节假日。诚然,他们超过法定时间的工作时间都会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但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他们的工作获得感。因此,物质收入并不总是伴随着获得感的提升。随着工作强度的加大,个人时间的被剥夺,导致相对剥夺感增加,进而削弱了收入对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的正向影响。
(二)工作环境与社会保障
人的需求满足并不完全是孤立的个体过程,需放在社会环境进行条件性作用才能实现。快递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流动性质,并将“流动”视为常态,从而产生“不确定感”“不安全感”和“相对剥夺感”和“失落感”。快递从业人员在流动环境中,不仅要面对外在天气情况的影响还受制于配送的时效性,所以有时会选择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图2)。社会保障对快递从业者获得感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您目前享有的各项保障与权利非常充分”这一问题上,有45.76%的人表示没在意,22.51%的人认为不太符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他们对社會保障的认知及维权存在很大漏洞,即使知道,也会因为高昂的缴费放弃这层保障(图3)。这类保障被剥夺产生的相对剥夺感也是导致快递从业群体整体获得感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职业认同与社会认同
快递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会面临着不同身份的人,包括同事、店主、客户等。调研显示,只有31.37%的人表示该工作对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起促进作用,34.69%的人对自身从事的这份工作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持坚信态度。可见,快递从业人员对其职业认同度总体而言并不高。访谈中,大多数人表示与周围人相处融洽,与客户之间也很少产生矛盾,拖欠工资情况不多。并且本地人对快递从业人员的态度也有一定影响,当本地人对其持友善、欢迎、认可等态度,他们的获得感就会偏高。
综上所述,物质、精神的被剥夺使得该群体大都呈现一种得过且过的一种状态,缺乏对未来的规划,这与他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较低的追求和需求使得他们整体获得感并不低。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他条件不随之变化,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其获得感可能会降低。所以新时代努力提升人们的获得感,需要着重从外部条件的改善来促成人们内部感受的变化。
五、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提升路径
结合杭州市快递从业人员的调查数据和研究结果,我们从三方面提出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的提升路径与措施。
第一,明确薪资保障,减轻工作强度。对于超出劳动定额的情况,要引导快递企业充分考虑工作时间和收入等因素,使快递从业人员能真正地多劳多得。加大人社部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与有关部门共同维护好快递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推动末端投递多元化发展和科技创新应用,降低一线员工作业强度。
第二,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制度保障。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快递从业群体的法律规定体系和增强制度保障,如老人留守家乡的照料问题、与爱人分居两地的人文情怀问题和子女的就学问题等。政府应及时推出政策保障其合法利益和提升基本工作技能。拓宽快递员合法权益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保障救济渠道[5]。同时政府也要定期考察关心快递从业群体的家庭状况,慰问其家人生活情况,让其在异乡感受到温暖,减轻对家乡的担忧,能够更安心高效地在城市工作。
第三,引导职业规划,提升社会认同度。社会应注重为快递从业群体创造更多更切实的发展自我的机会,通过讲座、走访谈心、户外宣传等方式引导他们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再通过对自身的肯定与激励,提升他们对自身行业的认同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最终提升他们的获得感。提高对该群体的社会关注度和认可度,举办一些生活技能比赛或者培训交流活动将良好的生活方式浸透到他们的生活中,从而提升其整体精神上的获得感[6]。
六、总结
本文在相对剥夺感视角下,通过数据的分析,归纳出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经济收入整体水平偏低、工作强度大、城市融入归属感匮乏、未来规划迷茫等。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从薪酬、制度、社会认同三方面提出具体增强快递从业人员获得感的对策。消解“剥夺”与“拥有”的矛盾,从而改善社会状况,继而提升个人的期望和潜力,提升快递从业人员整体获得感。
参考文献
[1]余珊珊.当代我国民众相对剥夺感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1]熊猛,叶一舵.相对剥夺感:概念、测量、影响因素及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03):438-453.
[3]王礼鑫.“干部”群体相对剥夺感现象及实证[J].中国国情国力,2000(11):12.
[4]帅满.总体调适与分类治理结合提升快递员群体的获得感[J].社会治理,2021(10):53-57.
[5]王汝汀. 提升“快递小哥”融入城市的获得感[N]. 沧州日报,2021-12-02(P02).
[6]王思邈,谭珺文,晋秋月,刘丽莹,李迪.快递配送从业群体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经济,2019(16):107-109.
基金项目:2021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快递从业人员的‘三感追源及实现路径——基于杭州地区的实地调查”(项目编号:2021R426008)
作者简介:周黎炯(2000-),女,汉族,浙江,大学本科在读,杭州师范大学。肖圆圆(2000-),女,汉族,浙江,大学本科在读,杭州师范大学。肖淑慧(2001-),女,汉族,浙江,大学本科在读,杭州师范大学。07442994-A68C-41A3-BEEF-4C4A34F9DB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