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新时代发展的主要支撑,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导向,高职院校应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责任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时代使命,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而言,更要做好教育引导,培养学生共同体意识。本文主要分别从归属意识与认同意识分析其关键内容,分析高中学生培育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探讨不均衡的社会发展状态、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学校培育意识的缺失等教育阻碍,在此基础上,研究高职价值观念培育的基本路径,以此将大学生培养为新时代的“四有”青年,争做社会接班人。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人们要遵循民族团结的发展观念,将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开端[1]。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任务,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履行的职责,高职院校应当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尊重少数民族习惯,团结各个民族同胞,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新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任务与使命,为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有利支持。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更应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不同民族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实现国家发展的目标。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
(一)归属意识
不同民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各个民族应当携手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承中华文化,强化归属意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建而成,各个民族对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应呈统一态度,国家发展是民族发展的支持,民族对国家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接纳,是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在国家引领发展过程中,民族产生认可拥有着十分浓厚的责任意识与发展使命。
(二)认同意识
要想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应当增强学生的认同意识,首先,要实现文化认同。中华民族文化经历了千年发展,蕴含着诸多精华,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历史文明的有效传承,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根本也在于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2]。其次,要实现国家与民族认同。公民与当代学生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认可民族发展离不开国家推动、国家发展离不开民族支持的关系。民族是国家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国家需要结合各个民族的精神物质需求,给予其充分帮助,生成人们赖以生存的要素,稳定不同民族人民的情感、认知与行为,进而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最后,认可党的发展路线。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社会发展经验以及历史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支撑。
二、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一)是民族团结的必然使命
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团结的根基,高职院校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促进民族团结,担当历史使命,始终坚持党的正确领导,爱党、爱国、爱民族,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3]。高职院校也要分别从利益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多个维度,加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让所有学生能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繁荣发展。可见,学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民族团结的必然使命,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高职院校必然的教育任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高职院校学生承担着国家复兴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下,学生们更应当身先士卒,推动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稳定,并积极向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服务,实现民族的共同发展[4]。为了达到这一发展目标,高职院校就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结合民族政策与各项理论,做好正确的教育引导,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够坚定一项信念,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培育,让学生既要团结也要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出高职的引领作用。
(三)是少数民族的内在需求
受外界文化的冲击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也承受着巨大冲击。青少年正处于坚定价值观念的关键期,需要高职院校做好政治引导,一旦学生思想出现问题,则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有诸多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职院校而言,更要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给予少数民族学生全面关注与关怀。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活动载体的安排,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认同感,让其感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就。同时也要强化每一位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让学生在追梦路上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国家稳定贡献力量。
三、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阻碍
(一)不均衡的社会发展状态
社会发展的矛盾阻碍了新中国的进步,这不仅展现出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问题,也展现了社会发展状况不均衡。受到历史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往往要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人群的收入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不均衡的社会发展状态会导致群众之间出现隔阂,落后地区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不认同我國的发展理念,导致民族关系逐渐恶劣,难以实现民族团结。
(二)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
随着世界多元化、一体化发展,各国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西方价值观念深入高校,并侵入了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生活文化,都影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使得我国民族团结意识与团结思想受到影响,消弱了部分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感,间接影响了群众的发展意识,使其不愿承担起国家发展的责任。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思想价值观念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思想混乱。
(三)学校培育意识的缺失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但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学校内部并未设立有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课程,也没有配备专业的教师,只是在思政课程中有所提及,除了老师特别强调或者特别要求的内容,学生往往关注不足,课程参与感也是十分有限,无法保障最终意识的培养。另外,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高职院校未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学生对此类内容的接触少之又少,即使宣传了相关内容,由于认知不足,仍然存在诸多漏洞,宣传活动的开展只是流于表面,宣传效果无法保障,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较为滞后。
四、高职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途径
(一)加强文化交流,建设共有精神家园
在多个民族的碰撞、融合、发展下,我国构建了具有千年历史文明的民族体系,而不同民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拥有着无法代替的价值。通过对多个民族文化精髓的汲取,形成了民族文化共同体系,凝聚着千年以来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与内容。作为高职院校,更应将文化传承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加强每一位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要积极构建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加强文化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形成稳定的校园环境。在开展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时,高职院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民族文化活动,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交流与碰撞,并在互相交流过程中拉近距离,相互交往过程中加深了解,为不同民族提供交流的渠道,促进民族团结。
比如,高职院校可组织开展“我的家乡美”的文化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风土人情,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了解。在主题的推动下,学生也能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对民族文化更加向往与期待,增强不同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不同民族的学生在展现当地文化特色时,可通过唱山歌、民族舞蹈、民族游戏、民族服装、民族礼仪等多种形式来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在活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不同民族的学生也可相互学习舞蹈动作、歌词歌曲,通过互动实现民族的相互交融,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向实现中国梦而迈进。在此种教育趋势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在学生心中确立,并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强化。
(二)完善教育体系,加强校园阵地建设
1.课堂阵地
第一,高职院校应当进行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学校应当始终坚持以诚为本的教学理念,除理论授课以外,也要从实际出发,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结合核心价值观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为学生讲解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在课堂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第二,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现少数民族的风采,营造良好班风。而教师则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现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
2.理论阵地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學习,引导学生走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强化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能力,克服外界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坚定党的领导。同时高职院校也要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相关内容,并积极创新理论教育模式,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除了要鼓励教师参与其中,也要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完善,强化每一位学生的民族意识。在校内也可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论坛、民族团结讲座,让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道德素养,坚定准确的价值导向,在先进理想与科学理论的支持下,完善教育平台,为强化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持。
3.网络阵地
学校在建设校园网络数据库平台的同时,也应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校园网管理,为学生推送正能量信息。同时学校也应积极构建主题性教育网站,结合微博、抖音、快手以及公众号等多个平台,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加强民族团结观念的传播。此外,也要加强网络限制,掌握网络主动权,利用校园网加强正能量宣传力度,强化现代学生的政治分辨能力,并及时处理不恰当言论,落实网络实名制,遏制匿名现象,加大网络管理力度。
(三)坚定理想信念,引领主流价值观念
中华民族文化富含着民族特色与民族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唤醒学生的内在感受与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面落实。此外,让学生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西方文化,要兼容并蓄,积极吸纳优质文化,同时也要摒弃不良文化,坚定理想信念。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积极落实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作为教育主题,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让学生在多元的民族文化中感受文化差异,领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意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积极响应号召,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学校教育工作之中。同时也要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差异,倡导各个民族学生相互交流、互相了解,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民族团结。高职院校也应做好教育引导,引领主流价值观念,让大学生成为社会的储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张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内蒙古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1,11(22):155-157.
[2]农丽婵.民族地区高职语文教育专业铸牢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1,21(35):22-24.
[3]王新刚.新时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1):31-35.
[4]黎佳意,周晓霞.高校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J].2021.16(11):51-55.
作者简介:谭红霞,女,(1985-),重庆人,汉族,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