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循章
摘要:新课改理念强调各级各类院校的课程应发挥育人功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涵盖基础道德与法治内容,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關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渗透策略;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融入了人文关怀、实践案例、思想道德观念、法治教育等,属于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然而,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处于叛逆阶段,富有强烈的个人思想、逐步觉醒的自我意识,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困扰,与教师及家长的思想观念常处于对立状态。而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针对现状,及时解决学生心中的不解、疑虑、困扰,是能够为学生指引人生方向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全力打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分享实际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生活及教育”。教师上课时如果能将具体的生活经验搬到课堂中,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再到课本内容,有助于做好知识的过渡。通过生活理解课本知识,对学生来讲,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也能将教材知识很好地运用在生活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应养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应用什么样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维护秩序”的内容时,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生活中哪些场所需要维护秩序?学生讨论之后会说出很多想法,如在教室里,要认真听教师讲课;在火车站的售票厅,人们要排队购票;在图书馆,人们要安静地看书;马路上的行人和自行车都各行其道等。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请猜想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秩序约束我们,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小组之间继续交流,当学生的交流告一段落后,教师再为学生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通过小组合作的导入形式,教学重点可以有效凸显。
二、巧设情境教学,共同探究思考
要想在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就要找话题,提出问题。有了话题学生才会产生各自的想法和观点。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二框“情绪的管理”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有不良情绪时,是忍耐消化,还是发泄出来?这时课堂上的声音越来越多,学生们都在提出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关于情绪调节的辩论大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PK,每个组员都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一辩、二辩、三辩等,让学生梳理好思路,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前提是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内容,不能毫无依据地辩论。在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正反两方进行客观评价,科学正确地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扩充教学手段,着重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素养
在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期间,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学好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关键。举例来说,在“我国基本制度”一课的教学当中,在教学初期,教师便向学生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图片,并让学生试着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情况,说一说国家进行了哪些意义深远的实践探索,从而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我国的一些制度有所了解。比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以及十八大、十九大等。随后,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探究与分享”当中的内容,试着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带领学生交流和讨论小龙虾养殖形势变化和蔬菜价格由飞涨到回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得出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资源的配置。最后,为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教师就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具体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览活动。在此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览活动当中,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搜集并整理一些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的报纸、图片或视频,并从中提取出和我国制度有关的内容进行介绍,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对于我国的基本制度形成正确的认识,切实提升自身的政治认同素养。
四、创新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新课改要求构建系统的评价机制,推动师生的共同成长与学科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学评价机制应推动学生的全面成长,彰显学生的才能。教师可凭借多元化的评价,指引学生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凭借鼓励性的评价,指引学生明确认知道德与法治这一科目,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以《生活需要法律》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等作为考评的内容,在体会和探讨法律给予人们便利的生活与保护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借助幽默、诙谐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指引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与道德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借助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真正推动教育的顺利改革。
参考文献:
[1]刘磊《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研究》,《教育现代化》2018年第16期。
[2]陈水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7期。
[3]李长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法制博览》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