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英华 顾万帆 朱燕 金鑫
近年来,浙江省余杭区通过设置奖励政策,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寻找民间“土专家”,规范田间教学课程等一系列具体的探索实践,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助推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
一、坚持建设标准 规范培育农民田间学校
余杭区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建设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产业培训有特色。建设单位在当地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能自主承担技术传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工作。每年能与本区域内成校或其他农业推广主体开展合作培训,并列入镇街成校培训基地。二是硬件设施有基础。建设单位建有与培训主体内容相衔接,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学习设施与设备,并且能满足学员学习、见习和实习的场所,有能容纳40人以上的培训教室,并配备投影仪、电脑、空调等相关设施设备。三是培训队伍有实力。建设单位有两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须取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国家职业技能认证中心认证的中级或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高素质农民。经营者或管理者担任行业协会副会长以上职务,或列入农技推广专家队伍的行业领军人物者优先。
二、坚持特色管理 不断强化培训实效
余杭区注重培训实效,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农民田间学校管理。一是坚持自主申报。按照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标准,主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完成必要的设施条件建设,实行自主申报。二是严格准入要求。主管部门在镇街推荐、对照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产业特点、区域分布等因素,评定入选单位,一年公布一次,时效三年。三是适时引导培育。被纳入农民田间学校的单位,主管部门帮助设计核心课程、配套设置等内容,并通过各类宣传平台,加强校校互动,借力各类资源,增强农民田间学校影响力,发挥主动性。四是纳入培训计划。主管部门将当年度纳入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计划的学员纳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并对三类学员培训类型明确具体要求。五是实行一班一结。对列入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的班次、课程设置、师资聘请、学员登记、职业考证等均由培训机构组织完成。培训机构每完成一期培训,须填写《(田间学校)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表》,一期一张,对农民田间学校场所安排、配套服务、授课情况及综合满意度做出评价,若有不满意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六是落实奖励机制。主管部门对培训情况实行一年一验收,列入农民田间学校的单位要形成汇总资料,报农业主管部门申请验收,对于年度完成200人次,培训总量48课时的,給予3万元奖励。
三、坚持成果转化 推动农业增效增收
(一)丰富培训形式,提升培训影响力
一是开展以农民田间学校为平台,通过现场边学边练边问的方式,提升农民专业技能,较适用于高素质农民的培育。二是发挥“土专家”作用,除了课堂学习外,“土专家”也与农民互动联系,真正发挥了产业带头作用。培训机构积极挖掘“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地头”的“土专家”,这些“土专家”们优先被推荐到区外课堂当教师,“十佳”实用人才以及劳动模范等,实现双赢。三是创新各具特色、产业特征明显的培训模式与举行培训竞赛,吸引了大众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关注,共同提高了田间学校和田间学校培训模式的关注度,增强了培训的影响力。
(二)强化培训监管,提升培训实效
一是验收标准同时设立培训人数与培训课时两个前提条件,即至少要举办40人次的5期以上的培训,要争取奖励就一定要主动承接不同类型的4-5个班级,完整地学习6个整天,实现了小班化特色教育,避免了走马观花式的大班“参观”模式。二是区农民素质教育服务总站作为主管部门,承担全区农民培训工作计划配置、重点项目审核及农民田间学校验收工作,同时验收农民培训基地培训情况及农民田间学校承接业务情况,验收材料可以进行抽查核对,一方面引导培训机构与培育基地互动合作,另一方面促进了培训基地与农民田间学校的相互监督,保障培训内容的真实有效性。三是鼓励农民田间学校与镇街成校开展合作,每培训一期,镇街成校将按不同的培训内容,支付给基地培训场地费、耕材费、讲课费等,一期一办结。前提是培训需求及培训工作列入镇街农培计划,由镇街成校组织实施,培训费用实行全免,促进了镇街培训机构的招生工作。
(三)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产业增效
一是充分发挥了农民田间学校带头人的作用,具有产业领袖地位的负责人,对于农民需要培训什么,培训哪些人,怎么培训,更能把脉农民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培训绩效。二是引领了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农民田间学校的设立,通过“师傅带徒”“技能竞技”“技术互动”“基地辅射”等培训结队模式,打破了“培训讲学”类的常规模式,拓宽了教学的培训思路,除区级设立基地外,部分学校先行设立了镇街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协作。三是优选的田间学校经营主体均具有产业引导力及辐射带动力,除主导产业经营外,更需要有一个宣传的平台来讲解经营主体的技术,宣传经营主体的产品、技术等,通过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平台,扩大影响力,进一步辅射带动产业团队,起到了产业孵化器作用。
近三年,全区设立农民田间学校14家,累计开展实训教学208期,培训人员1.2万余人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0余项,发放果树、蔬菜等种苗750万株,带动本区域20亩以上的农民创业80余户,带动江苏、湖北、贵州等地发展果蔬茶等面积3000余亩。★
(作者单位:余杭区农民素质教育服务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