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达明
近年来,被不孕不育困扰的夫妻越来越多,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临床上的妊娠率一直在50%左右。这是为什么呢?
随着胚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及植入前遗传学筛查技术的开展,我们可以获取更优质的胚胎。但影响妊娠结局的除胚胎质量外,子宫内膜容受性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什么是子宫内膜容受性?自己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如何?它与不孕究竟有哪些关系?
什么是子宫内膜容受性?
子宫内膜容受性(ER)是辅助生殖技术中常用的一个名词,是指子宫内膜表现出对胚胎的容受性,处于一种允许胚泡定位、黏附,直至内膜间质发生改变,胚胎完成着床的特殊化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为排卵后5~8天,就是人们常说的“窗口期”。此后子宫内膜便不再接受胚胎的植入。
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简单来说就是“考察”妈妈的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的能力。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超声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一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超声报告单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不孕的秘密”吧!
报告解读1:子宫内膜厚度 注意是否为薄型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厚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卵巢内分泌的变化而变化。自月经来潮,上一周期的子宫内膜在孕激素作用下完全脱落随经血流出体外后,早期子宫内膜比较薄,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分泌的慢慢增加,子宫内膜逐渐增厚。在卵泡排卵后,黄体生成,孕激素产生,内膜进入分泌期状态,“窗口期”便是在这期间。
在适合受精卵着床的“窗口期”,是有子宫内膜最佳厚度的,其范围是8~13毫米。
如果此时子宫内膜厚度<7毫米(称为薄型子宫内膜),不利于胚胎的着床,妊娠率及试管婴儿的活产率会明显下降。
报告解读2:子宫内膜类型 提示何时为受孕关键期
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中,子宫内膜因组织质地、结构的不同,超声影像也不同。超声子宫内膜的分型临床上多采用 Gonen分型。
研究表明,A型、B型子宫内膜妊娠率显著高于C型。A型者妊娠率达44.8%,C型者妊娠率为0。
报告解读3:子宫内膜蠕动波 注意是否有高频蠕动波
子宫内膜有像肠道蠕动一样的机械运动,即子宫内膜蠕动波,其在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方式。
卵泡早期:子宫内膜的运动为宫底向宫颈收缩,可以帮助排空宫腔。(反向运动)
排卵期:子宫内膜的运动为宫颈向宫底收缩,可以快速地输送精子进入优势侧的输卵管,有助于受孕。(正向运动)
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运动呈短快而没有固定收缩方向的蠕动波。(双向或混合运动)
分泌期的蠕动波能够使受精卵在宫腔上段有一个短暂的停留,有利于受精卵在局部获得营养,并且在子宫底以及子宫上段种植,这时最容易受孕。
除不同時期内膜运动方式不同外,内膜蠕动波频率也是影响受孕的关键因素。蠕动波的运动频率,≥4次/分会影响着床和妊娠。
报告解读4:子宫内膜容积 提示是否有宫腔粘连
仅使用子宫内膜的厚度和类型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是不全面的,三维多普勒面积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子宫内膜容积<2毫升者,临床妊娠率明显小;当子宫内膜容积<1毫升时,则临床上无一例妊娠,且大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容积<2毫升者流产的风险更高。
报告解读5:子宫血流 提示是否有好的宫腔环境
子宫内膜需要营养,即血供。子宫血供直接反映了胚胎着床处的血流灌注微环境状况。若超声检测到良好的子宫内膜下血流灌注,则代表预测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良好。没有血流或血流缺乏多代表一个较差的宫腔环境,将影响胚胎的着床率。
子宫动脉血流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指标。其中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数值越低,说明子宫、卵巢灌注情况越好,胚胎着床率越高。
另外,子宫血流也可间接反映宫腔粘连。在宫腔粘连患者的内膜血流参数中,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均显著低于宫腔正常的女性,子宫内膜血管数量和血流量灌注亦不如宫腔正常的女性。
如果有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异常该如何治疗呢?
薄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容积异常
首先要进行宫腔镜检查,排除子宫内膜的损伤及宫腔粘连。如有宫腔粘连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恢复宫腔正常的容积,再使用药物促进子宫内膜的恢复。
目前常采用的药物有大剂量雌激素、低剂量阿司匹林、西地那非等促进子宫内膜生长。
虽有多种药物用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治疗,但目前尚无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故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建议采用上述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高频蠕动波
这时可使用抑制子宫内膜收缩药物,如阿托西班来治疗。
子宫动脉或子宫内膜动脉血流异常
可采用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西地那非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