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市会文中心小学 陈 燕
爱,是人世间最具魅力的字眼。师爱,倾注着老师的真、老师的诚、老师的情;师爱,是爱心世界里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师爱,可以演化为一种智慧、一种力量、一种信念。有了师爱,教育就有了说不完的美丽动人的故事……
我爱教育事业,我爱天真烂漫的学生。我认为:班主任就是“爱”的传播者,是用“爱”去栽培“希望”的人,寓情于理,寓情于教,情理相容地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要想做好教育工作,就必须爱教育事业、爱班级、爱学生。正是这种“爱”,促使我不断地探索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新途径。
信心是人类走向成功的基础。对待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时,班主任首先要有信心,要用对学生的信任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众所周知,每个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有的思维不严谨、不细心;有的学生偏科,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的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一知半解。所以,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弱点。
就拿我今年所执教的五年级(2)班来说吧。刚接这个班时,我向几个前任班主任了解了该班学生的情况,包括思想方面、成绩方面、个性方面,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其中我了解到一个学生,他的数学和英语学得很好,可惜语文学得就不那么好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慢慢也发现,王同学确实是一个偏科现象很严重的学生。我还发现他上语文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从不主动发言,就算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也是一言不发,不管我怎么激励,他始终保持沉默。
我曾找他来谈话,问他对语文有什么看法时,他很干脆地说:“不喜欢。”我又问:“为什么不喜欢语文呢?”他便不说话了。我感到茫然,后来我又尝试了很多办法,如物质奖励,可是他不吃这一套;请家长出面谈,他也没反应;跟他讲语文是百科之母,学好语文很重要,他置若罔闻;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他更是变本加厉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生呢?那一刻,我真的想放弃了。可是,一想到我在《教育之友》上曾看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育才能的基础是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时,我那不服输的劲儿涌上心头了。
于是,我旁敲侧击地调查他,发现他不喜欢语文的原因是不想写作文,懒得想也就懒得写,加上他是家里的独子,养成了不喜欢做的事就不去做的个性。他从一开始就产生了排斥语文的心理,再加上语文要求背诵的东西多,归根结底一个字—懒。
有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学生因为喜欢一个老师,继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这就是典型的“爱屋及乌”的心理。小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助于学习上取得成功。所以我想我为什么不试着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呢?我知道他很聪明,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不愿意跟老师交流,我必须找一个突破口,让他喜欢我。于是,我把亲切、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传递给他,去了解他的内心与喜好,跟他做朋友。日子久了,他开始主动跟我说话了。然后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常把一些有关学习语文的小故事讲给他听……渐渐地,他对语文产生了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表扬与肯定,对学困生来说能适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又有一次语文课上,抽查课文背诵时,我指名让他来背,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用眼神跟他说:“你一定能行的。”他皱了皱眉,低声背了起来。“声音虽然小了点,但是表现很不错,老师奖励你一颗星星。”我微笑着说。此后的语文课,我有意无意地让他起来回答一些难度不高的问题,并且每一次都及时给予肯定。在我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中,他笑了,从他那自信的微笑中,我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肯定,也看到了他学习语文的信心。
他在一点一点地改变,自信心越来越强,成绩也越来越棒。他由原先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原先的被同学帮扶的对象变成帮扶其他同学,由“学困生”变成班上的“优生”。看到他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我心里非常欣慰。
这次成功的教育,我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其实并不存在真正的“差生”,关键是老师们要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和兴趣,用师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那以后,我就特别注意一些像王同学这样聪明却又缺乏信心的学生,我会尽可能地给他们多点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自信中寻求进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在这条道路上无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用爱心去浇灌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如同对待我们心爱的孩子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成功!我坚信,今天用爱心托起的太阳,必将在明天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