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利强 王建 徐惠龙 *
(1.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2.济宁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山东 济宁 272071)
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的外层干燥果皮,是临床常用中药,味辛,性温,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散寒的功能,临床常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非酒精性脂肪肝等[1-4]。橘红常用生橘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收载橘红[5],《福建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收载橘红外还收载蜜橘红饮片,该饮片为地方特色饮片,橘红蜜炙后可加强润肺止咳的功效[6]。
橘红主要含有挥发油和黄酮类成分,黄酮类成分主要以橙皮苷为代表[7],挥发油类成分对胃肠道有温和刺激作用,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肠管内积气,增加食欲[8]。橘红蜜炙过程由于受热,温度较高,会影响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和组成,预实验结果显示,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和颜色都有明显变化。目前橘红的研究文献较少,未见蜜橘红相关文献报道。故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红和蜜橘红挥发油,结合GC-MS分析,探讨橘红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蜜橘红的炮制原理研究提供参考。
1.1仪器 GC×GC HRT plus全二维气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美国LECO公司)。
1.2试药 橘红饮片(161104881,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蜂蜜(2016111901,福建省神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1炮制饮片 生橘红饮片中加入适量稀释过的炼蜜中,拌匀,闷透,放于炒药锅中,用文火炒至不黏手,颜色加深,取出,放凉。
2.2挥发性成分提取 精密称取橘红和蜜橘红粗粉各100 g,用挥发油提取器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后挥发油后加无水硫酸钠脱水,密闭保存。
2.3GC-MS分析 GC-MS条件[9-16]:DB-5MS石英弹性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He;进样口温度250 ℃;不采用分流进样,程序升温:40 ℃的温度保持3 min,再以4.0 ℃·min-1的速度升温至250 ℃,保持5 min;柱流量1 mL·min-1,解析4 min。电离方式EI;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230 ℃;接口230 ℃;溶剂延迟时间为3.0 min;质量扫描范围m/z 45~550。
按上述方法分析收集的5种蜜炙中药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见图1。
图1 橘红和蜜橘红挥发性成分总离子流图
通过GC-MS分析,并根据NIST11质谱数据库对比,确定了其化合物的组成,并用峰面积的归一法计算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蜂蜜炼制前后主要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
续表1 蜂蜜炼制前后主要挥发性成分测定结果
GC-MS结果显示,橘红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等。其中烯类成分占较大比例,如香橙烯、γ-榄香烯、α-石竹烯、β-荜澄茄烯、α-瑟林烯等。橘红、蜜橘红中共检测到挥发性53种,橘红独有成分9种,蜜橘红独有成分12种,两者共有成分32种,共有成分中27种成分炮制后相对含量升高,5种成分炮制后相对含量降低。GC-MS结果用直方图表示如下:
图2 橘红、蜜橘红主要挥发性成分分析直方图
本文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橘红和蜜橘红的挥发油,结合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油含量有明显变化,生橘红挥发油含量为1.2%,蜜炙橘红挥发油含量为1%,该结果可能与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散失有关,此外,橘红蜜炙后挥发油的颜色较橘红明显加深。除了挥发油的含量和颜色变化外,橘红在蜜炙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蜜炙过程,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降低,部分挥发性成分含量升高,同时出现部分新增化合物,推测该现象与橘红蜜炙过程的辅料蜂蜜和加热炮制有关,蜜炙橘红挥发油中含有少量蜂蜜中的挥发性成分,同时,橘红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在加热时中出现挥发散失和分解。此外,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油的气味也有明显差异,该差异可能与挥发油中的芳香类物质变化有关。
橘红蜜炙后,挥发油中出现新增成分12种,如α-蒎烯、香树烯、乙酸香叶酯、左旋香芹酮等。另有28种成分相对含量明显增加,如芳樟醇、α-石竹烯、α-松油醇、香芹酚、β-榄香烯、δ-荜澄茄烯等。其中,α-蒎烯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并有抗真菌作用,且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杀菌作用,α-石竹烯具有一定平喘作用,为艾叶挥发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成分之一[17],橘红蜜炙后α-石竹烯相对含量由0.687%增加到2.067%。此外,β-榄香烯对多种癌细胞具有抑制活性[18-19],芳樟醇是香水、护理产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香料,具有镇痛、抗焦虑、镇催眠、抗炎、抗肿瘤、抗菌等药理活性[20]。推测橘红蜜炙增强止咳、化痰作用与上述药效成分含量增加有关。
本文中GC-MS分析结果中所显示的橘红蜜炙过程产生的新增成分,有两种可能,一种为橘红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分解和转化或者与辅料蜂蜜加热有关,另一种可能为生橘红中也存在该类成分,但是含量过低,无法检测到,蜜炙后该成分含量升高,可以被检测到。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说明橘红蜜炙过程中,会产生该成分。所以将该类成分归为橘红蜜炙过程新增成分。
本文通过GC-MS分析了橘红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橘红蜜炙过程多个止咳、化痰药效相关成分含量增加,该结果可为橘红蜜炙增效原理研究提供参考。蜜炙橘红为福建地区特色饮片,通过橘红蜜炙过程挥发性成分变化,可为蜜炙橘红炮制原理研究奠定基础。今后可结合橘红中其他药效成分如橙皮苷等,对橘红蜜炙过程药效成分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药效学研究,进一步探讨橘红蜜炙增效的炮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