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融合理念下的滨水空间规划
——以平湖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2-06-08 03:19崔海婕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平湖市滨水空间

崔海婕

1.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125

2.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0032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阶阶段要求城市加强生态空间管控与保护,建设高品质的城市生态空间,营造天蓝水清的城市空间环境,建成面向未来的生态之城。

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进一步发挥空间资源和环境优势,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是城市发展及规划的重点[1]。因此,滨水空间规划需要回归城市生活核心,让城市拥抱水岸。

1 城市滨水空间规划和建设经验

抛开工业化时代城市滨水空间主要以生产功能为主以外,在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城市开始对滨水空间进行再开发提升和优化利用,例如伦敦泰晤士河流域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百年泰晤士河记录伦敦的历史风华,新旧交织;上海的黄浦江串联城市最核心的功能载体,沿河布置公共建筑与服务设施,汇集城市人流;芝加哥滨河地区缝合两岸建筑、城市交通、亲水平台及商业设施,形成多样混合的城市功能;东京湾形成世界级的湾区,由传统工业湾向知识型湾区转型;柏林施普雷河拥有丰富的慢行桥梁(平均间距460m)及丰富的水上游线;新加坡河串联城市蓝绿空间,为人们营造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等等,这些城市滨水空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 平湖市中心城区水系空间的发展历史及演变

平湖市河道属太湖水系,境内河道众多,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平湖市主要河道以东湖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中小河道填充其间,呈不规则网状展开。

平湖市中心城区水域面积共2792公顷,占整个中心城区用地面积的14%。自古以来便形成“九龙戏珠”的水域格局,九条河流汇聚至东湖,包括嘉善塘、上海塘、广陈塘、海盐塘、黄姑塘、乍浦塘、曹兑港、嘉兴塘等。此外,南市河形成一环,围绕老城,形成半环状水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心城区已建成城市绿道78.2公里,依托水网密集的自然禀赋,现阶段应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升级基础服务设施,将滨水空间提升成为兼具生态、文旅、休闲、健康、美学、文化、交通等多种功能的高品质水岸交融的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由“绿量”向“绿质”的转变。

3 平湖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挑战

3.1 功能布局缺乏不同的功能定位和差异化的分段引导

滨水沿线用地以村庄及农用地、居住用地为主,公共服务和商业用地占比较小。工业用地多为老旧工业区,现状更新压力大、成本高;同时农林用地受基本农田保护等因素影响,开发受限制较大。

3.2 公共空间建设缺乏多样性、服务设施配置有待完善

滨水商业功能能级不足,缺少小型且灵活的商业空间,同时游憩服务设施不足且略显陈旧。局部滨水活动空间局促,以线性步行步道为主,缺乏大型多样的活动交往空间与亲水空间。

3.3 生态环境及绿地不连续、绿化景观品质有待提升

现状公园数量及类型丰富,但是存在生态系统不连续的问题,部分滨水空间局部滨水绿带过窄,景观品质不高。农林类景观缺乏利用。

3.4 空间形象缺少观赏性、重要景观节点展示不足

滨水空间形象以历史人文、城市风貌、自然风貌为主,品质参差不齐,尤其是重要景观节点标志不够突出,没有给游览者留下记忆。现状滨水天际线整体较平缓,色彩较协调但重点不突出。

3.5 历史人文资源待进一步活化利用、增强人文传承

中心城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主要集中于东湖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不均匀,且活化利用不足,环境中体会不到人文魅力。

3.6 慢行交通体系不够完善,滨水空间可达性较差

平行水系的滨水慢行交通存在较多断点,主要体现在一些老旧厂区、居住小区围墙临河而建,占用了滨水空间。同时区域路网垂河通道及跨河人行通道不足,存在较多废弃人行桥,滨水可达性较差。现状滨水空间与腹地空间存在机动车道割裂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 平湖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优化提升的规划与实践

顺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支撑平湖公园城市建设,滨水空间规划实际上不仅包括水体与岸线的整治,也同时代表了滨水开放空间功能的优化和重塑,并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增进群众获得感。

平湖中心城区滨水空间的建设是金平湖从绿量的扩展走向绿质的提升的关键抓手,规划坚持“保生态、优形态、转业态、融文态”的工作思路,通过对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塑造强化城市韧性,打造多态融合的城市景观,绘好“市民之水、城市之魂”。

4.1 规划目标

采用“水城融合,归回自然、城市、人民”的规划理念,从生态高度,文化厚度,城市温度,科创维度实现中心城区“灵动之水,水韵之城”的愿景目标,打造绿色生态带、人文荟萃带、共享游憩带、城市生活带。

采用“一河一品”的方式,重点打造嘉兴塘、嘉善塘、上海塘、广陈塘、黄姑塘、新港河、乍浦塘、海盐塘、漕兑港九条重大水系的滨水空间品质提升,实现“九龙戏珠”的滨水空间总体格局。

图1 “九龙戏珠”总体格局

复兴古代水网脉络,让城市因水而灵动,最终形成一幅演绎缤纷游览场景的金平湖滨水画卷。

4.2 六大核心策略

4.2.1 策略一——科创湖区引领,错位差异发展

(1)功能结构

结合各级规划中对中心城区滨水空间结构的要求以及范围内现状发展的基础,对滨水空间整体发展格局进行再判断,形成“双核引领,三心带动”层级鲜明的功能结构,整体提升中心城区滨水空间功能。

(2)区段划分

平湖滨水空间除东湖景区及周边区域文化功能较突出外,各区段发展差异不明显,主要为一般居住或工业功能。结合规划发展导向,将平湖滨水区域划分为5类发展区段,包括中央活力段、公共功能段、居住生活段、自然生态段、新兴产业段。针对不同区段制定特色发展定位、主导功能及管控引导策略,强化各区段差异发展。

4.2.2 策略二——加强水岸联动,提升滨水活力

(1)三道贯通

打通断点、堵点,实现滨水慢行贯通,慢行道适应场地变化采用组合变换的方式灵活设置,通过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三道的建设,提供连续多样的慢行线路,营造畅行、连续、友好的慢行环境。

(2)活动场所

依据现状空间的尺度、间距与开发潜力,打造大小各异、鼓励互动与交流的活动场所节点,并增强平湖市活动场所布局的均衡性,考虑功能构成的适宜性。规划设置2级4类活动场所,2级指大型场所和小型场所,4类包括商业休闲类、文化体验类、居住生活类、自然生态类。

(3)垂水廊道

为了加强滨水空间与城市腹地的互动,增加垂直于滨水岸线的垂水廊道,增加到达滨水区的通达性。规划设置2级垂水廊道,主要廊道总宽度≥10m,延伸3个街坊及以上,次要廊道总宽度≥6m,延伸1个街坊及以上。

(4)服务设施

通过服务设施的多层次、复合化配置,为在滨水地区活动的各类人群提供满足其户外活动相关需要的服务功能,丰富和提高滨水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对服务驿站功能构成、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的引导,提升便民设施的使用度和识别性。规划配置三级服务驿站,分别为综合性驿站、高品质驿站和基础驿站。

4.2.3 策略三——提升绿化景观,塑造安全生态

(1)生态格局

充分利用现状水绿资源,注重点、线、面生态空间有机整合,形成互联互通生态网络,打造“一心,一环、多廊、多片、多点”的滨水生态格局,实现绿化服务的均衡性。

(2)流域安全

满足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相关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保护规划等要求,确保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保Ⅲ类争Ⅱ类。同时行洪排涝骨干河道除满足前述重要水域基本要求外,按照百年一遇标准设置防汛墙,加强防汛墙的保护管理,因地制宜进行防汛墙创新性改造,保证安全与亲水。

(3)生境营造

尊重生态系统多样性,基于原有自然肌理进行人工辅助,构造适宜动植物栖息的生境。主要栖息地有3种类型包括滨岸生境、林地生境、及湿地生境[2]。

(4)绿化多样

将滨河绿地融入城市公园体系,作为完善现有城市公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家园林城市评价标准统筹滨河绿地指标,并配置城市级、区级、社区级及口袋公园四个等级。

本土植物种比例应大于等于90% ,注重多层次配置,突出“春花、夏荫、秋色、冬姿”的季相变化。提高植被覆盖率,特别是乔木、特色植物覆盖率。同时考虑设置可进入式的滨水绿地,打造视线开敞的沿河疏林草地。

(5)生态科普

强化生态与雨洪管理,实现雨水径流总量及污染控制目标,构建雨水调蓄利用系统和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系统[3]。

结合沿岸水厂、取水口等设施,适当增加水净化科普学习展示功能;结合沿河公园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流域水生态环境及物种保护的科普,形成以串联水厂、取水点、海绵城市示范点为主的水生态类科普游线。

4.2.4 策略四——彰显空间形象,塑滨水新风貌

(1)河岸景观

借助东湖景区、明湖公园、环城绿道等主要景观节点及特征,结合水系创造视觉连续,步移景异的景观系统及滨水景观界面。

(2)天际轮廓

选择李叔同纪念馆、报本寺及行政服务中心及高铁作为地标建筑,在核心地标的基础上,沿主要水系划分天际线区段,每一区段长度内应有一处视觉焦点。考虑人视角范围及主要水系宽度约为50-150m,南市河与东市河以1.5km划分区段,共形成11处次级视觉焦点,其他水系可适当放宽区段长度至2km,共同构成错落起伏,韵律感的天际轮廓。

(3)色彩分区

根据功能区段划分对城市建筑色彩进行分段引导。可以分为自然生态区(生态、自然的蓝绿色系)、历史文化区(大气、古朴的褐色、灰蓝色系)、特色塑造区(简洁、高效的中性色调,小面积调和色点缀)、背景协调区(低调温暖的浅黄褐色系、小面积调和色点缀)四大区域。

4.2.5 策略五——传承人文记忆,功能强化活化

(1)活化整治

对滨水空间的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拓展至近现代公共建筑、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等保护对象,在保护历史的前提下拓展更多的文化元素,并融入滨水空间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敞空间体系,丰富场所空间体验,提升城市特色和魅力[4]。

(2)策划游径

培育策划以文物保护单位、公共建筑等人文元素为支撑的文化探访游径及运动赛事线路。规划3条旅游游径,包括金平湖记忆游径——以展示城市“因水而兴”的城市记忆为主题,主要串联莫氏庄园、报本禅寺等最能够代表平湖历史与文化特色的资源点;平湖书香文博游径——以展示城市公共建筑及其文化为主题,主要串联平湖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节点。平湖生态滨河半马路线——以赛事提升滨水空间知名度,展示城市重要生态功能水域,主要沿南市河滨河绿带,串联明湖公园、东方公园等重要生态节点。

4.2.6 策略六——水岸贯通可达,品质特色出行

(1)交通设施

设置慢行过街设施,确保滨水地区慢行路权。对平善大道、怀橘路、南滨河路、海盐塘路及环城东路等重要的滨水道路,保证一定数量的便捷人行过街设施,减少车行产生的腹地与岸线割裂,提升整体活力与慢行联系。

(2)特色出行

以水上交通为特色的品质出行,规划设置四条水上游览航线及一条轮渡航线,包括人文、休闲、生态之旅以及樱花特色游览航线,轮渡航线提供平湖高铁站与东湖景区的便捷往返服务。合理布局码头及相应的配套服务施舍。

(3)交通标识

规划在滨水区域的主要节点、大型活动集散场地、公交和码头设置区域导引图和标识。滨水第一条市政道路交叉口规划设置道路指示系统设施,指引附近滨水空间的出入口及路线,以及与市政道路的接驳信息。

5 结语

规划从总结滨水空间建设经验到叙述城市发展演化的规划必要性到对标经验梳理问题挑战,到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提升的规划目标及策略,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滨水空间的整体塑造,强化城市空间和水系的关联性,提升城市品质,将滨水空间塑造成城市宜居生活的核心。

猜你喜欢
平湖市滨水空间
空间是什么?
快乐
大咖妙语论道 “最宜居”的滨水新城,最理想的人居状态
黄韬 滨水新城齐集三大“兴奋点”,绝版人居成就溢价黄金期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创享空间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基于文化传承视角的滨水景观的研究——以浙江舟山群岛为例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