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药物球囊治疗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08 07:51葛以山
大医生 2022年10期
关键词:球囊例数血管

葛以山

(苏州科技城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苏州 21515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临床多发疾病。高危人群有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吸烟者、中老年人、肥胖者等。一般初期出现的症状有突发性心脏疼痛,疼痛性质多为发作性压榨样闷痛,会有呼吸困难的憋闷感。出现心肌梗死时,胸部会出现持续超过半个小时的剧烈胸痛感,同时伴随出汗、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发热等症状,还会出现心包摩擦音、心音减弱等体征[1]。发病与天气变化、情绪不稳定、体力消耗、吸烟、饮酒有着密切的关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治疗难度大、需要治疗器械多、并发症多、成功率低,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一个难点领域。药物球囊的出现给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增加了一个有力的工具[2]。本文探究PCI再通联合药物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科技城医院接受治疗的162例冠脉状动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PCI再通组,各81例。PCI再通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22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0.32±17.58)岁。联合治疗组患者中男性62例,女性19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59.85±15.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苏州科技城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符合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相关诊断标 准[3]且经临床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异常;②合并心、肝或肾功能不全;③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PCI再通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PCI再通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PCI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药物球囊治疗。PCI再通联合药物球囊手术方法:通过桡动脉、股动脉途径将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处,根据患者病变的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球囊进行预扩张。预扩张后在没有发生血管破裂和夹层的情况下,对病变血管进行药物球囊扩张,用直径0.8~1.0 mm的球囊、血管直径比率的标准来选择长度2.01~3.01mm的紫杉醇涂层球囊,沿引导钢丝送达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情况采用适当的时间、压力进行扩张,从而达到解除狭窄的目的;术中观察是否有夹层、冠状动脉血流不畅情况等发生并及时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血清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血8 mL,其中4 mL使用离心机以离心半径5cm、3 000r/min的转速进行离心处理10min,分离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西门子,型号:Advia2400)检测血脂中TCHO和LDLC水平。②血红蛋白(HB)和血氧分压(PO2)检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美国沃芬医疗设备公司,型号:GEM Premier500)检测HB和PO2变化水平。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房内径(LA)检测。检测患者LVEF和LA指标变化水平,需要在安静的状态下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以患者处于仰卧位,将耦合剂涂于左上胸,用适用B超探头对患者心前区进行检查。对心脏问题较严重者进行截屏分析结果。④治疗效果评价。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标准。显效:患者心绞痛、胸闷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胸闷症状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水肿、恶心、心绞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TCHO和LDLC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DLC和TCH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和TCHO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TCHO和LDLC低于PCI再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TCHO和LDLC的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脂TCHO和LDLC的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TCHO: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 TCHO(mg/dL) LDLC(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81 326.30±11.33 222.40±7.62* 4.05±1.46 2.34±1.24*PCI再通组 81 326.10±11.38 274.20±9.58* 4.03±1.45 3.31±1.31*t值 0.112 -38.085 0.087 -4.840 P值 0.911 0.000 0.930 0.000

2.2 两组患者HB及PO2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B及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HB水平低于PCI再通组,PO2水平高于PCI再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HB及PO2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HB及PO2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HB:血红蛋白;PO2:血氧分压。1 mm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B(g/L) PO2(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81 10.30±2.41 6.03±1.10* 53.24±25.34 70.21±33.41*PCI再通组 81 10.32±2.57 8.21±1.23* 51.25±25.38 60.25±23.46*t值 -0.051 -11.890 0.499 2.196 P值 0.959 0.000 0.618 0.030

2.3 两组患者LVEF、LA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和LA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和LA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患者LVEF、LA高于PCI再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LVEF、LA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LVEF、LA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A:左心房内径。

组别 例数 LVEF(%) LA(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81 51.23±5.32 54.65±7.42 48.26±5.63 51.25±6.92 PCI再通组 81 51.21±5.15 52.42±6.25 48.10±5.55 49.16±5.82 t值 0.024 2.069 0.182 2.080 P值 0.981 0.040 0.856 0.039

2.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6%)高于PCI再通组(8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心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冠心病会出现胸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4-5]。冠心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症状结合检查发现冠脉阻塞和心肌缺血相关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判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肌坏死的情况[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PCI治疗和冠状动脉塔桥,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是PCI。为了能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相关治疗方案,本研究采用PCI联合和药物球囊治疗此病。

药物球囊治疗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重要治疗方法。药物球囊治疗后一般没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发生再狭窄的风险也较低[7]。药物球囊可以应用于小血管病变、分叉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并且可以通过在血管壁上均匀地涂布药物(最终在体内降解而不留下任何残留物),减少再狭窄的发生[8]。当血管内有病变或支架存在再狭窄时,用药物球囊进行适当的扩张,可使药物和血管内壁充分接触,球囊扩张一定时间(一般是1 min以内),随即药物球囊撤出,使药物粘在血管壁上、继续发挥它的作用[9]。药物球囊的优点是没有植入物,不会引起支架再狭窄的问题;其缺点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管再次发生狭窄。因此,球囊手术后患者通常选择服用抗血小板药物1至3个月[10]。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部分心肌血供较差,长期慢性缺血导致了心肌纤维化及心脏结构重构。LVEF、LA指标的改善,支持患者心脏结构重构和功能的改变;血脂(TCHO、LDLC)的变化与术后注意饮食、规范用药有关,并且与术后血管是否再狭窄密切相关;PO2的改善支持心肌缺血负荷的改善;HB的降低可能与术后用药,特别是抗栓药物有关。本研究结果中TCHO、LDLC、PO2、LVEF、LA等诸项指标的变化表明,药物球囊联合PCI再通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态。研究结果还发现,与PCI再通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单纯使用药物球囊的患者相比,与PCI联合应用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机体健康的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PCI联合药物球囊治疗的效果可显著改善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的症状,可以一定程度保护心功能,对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性病变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安全性较好,具备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球囊例数血管
药物涂层球囊与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Meta分析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与欣普贝生在孕晚期促宫颈成熟中的应用
药物球囊 冠心病治疗新方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血管里的河流
少糖多酸护血管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你的血管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