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勒尔英译《山海经》的译者资本解读

2022-06-08 07:23
民族翻译 2022年2期
关键词:勒尔汉学家山海经

⊙ 罗 鹏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37)

《山海经》为我国先秦古籍,其内容博物志怪,从古至今在我国民间和学界颇受青睐,有着极高的文学和科学价值。《山海经》英文全译本TheClassicsofMountainsandSeas由英国汉学家安妮·比勒尔(Anne Birrell)翻译,于1999年出版,在西方反响良好。通过检索OCLC(世界最大的联机书目数据库),我们发现西方有245家图书馆收藏此书。在亚马逊官网读者留言区和Goodreads(全球最大书评网站)上,大部分读者对该译本给予好评。有评论者说:“《山海经》为汉学家和比较文学家阐明早期中国神话起很大的作用,这一事实便让《山海经》在西方研究中国神话和信仰中处不可或缺的地位。比勒尔的工作开首创之功,为我们提供了《山海经》的英译本。”[2]我国学者也称赞比勒尔“治学严谨,译文通俗易懂,行文流畅”[1]76。

本文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切入,解读比勒尔的译者资本与《山海经》译介之间的关系。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在《资本的形式》一文中提出资本的四种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经济资本可直接快速地转换为金钱,也可能以财产权的形式制度化;文化资本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为经济资本,也可能以教育证书的形式制度化;社会资本由社会义务(关系)组成,在一定条件下能转换为经济资本,也可能以尊贵的头衔形式制度化”[3]243,“象征资本,即上述不同形式的资本带给人们象征性的理解”[3]255。而在文化场域中,文化资本为译者掌握的重要资本。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着重讨论的概念,他认为文化资本有三种形式:内化形式、客体化形式、体制化形式。[3]243社会行动者所拥有的四类资本类型之间可相互转换,而“资本只在其生产和再生产的领域里存在和发挥作用”[3]112。在译介《山海经》这一实践过程中,比勒尔的译者资本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比勒尔的译者资本积累

“内化形式的文化资本指文化素质和教育涵养,其形成过程需要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累积内化而成”[3]244。译者的内化文化资本来源于其教育背景和学术经历。比勒尔曾在剑桥大学和曼切斯特大学学习,掌握法、俄、拉丁文,后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1971年于密歇根大学获中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中国文学博士学位,1979年完成博士论文《情欲舞台:六世纪玉台新咏中爱情形象研究》(EroticDecor:aStudyofLoveImageryintheSixthCenturyA.D.Anthology“Yu-t’aiHsin-yung”:NewPoemsfromaJadeTerrace),然后一直在剑桥大学和纽约城市大学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学,曾多次受中国和英国资助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比勒尔的教育背景和学术经历表明她对中国文化及其研究的热情和偏爱”[4]73。她深谙中国文学,特别是在中国诗歌和神话研究方面深有造诣,著作颇丰(见表1)。

表1 比勒尔的中国诗歌和神话研究著作

续表

由上表可见,比勒尔早期的研究和翻译重点在中国古诗,后其研究兴趣扩展到中国神话,1993年出版专著《中国神话概论》,1999年翻译出版《山海经》全译本,2000年出版专著《中国神话》。比勒尔在翻译《山海经》前已经从事中国文化研究近30年,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积累充足,这些资本是其获得翻译《山海经》机会的前提,亦是促成译者完成该翻译实践的动机,以及完成翻译的必备条件。

二、《山海经》译者资本与译介行为

(一)象征资本促成的翻译赞助

象征资本是能带来资本的资本,即行动者在集体中的信誉能为其带来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象征资本可由文化资本转换而来,是社会赋予行动者的信用资本。[3]255在翻译《山海经》之前,比勒尔长期从事中国古诗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已为其赢得著名汉学家的美誉。随后她研究中国神话,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出版专著《中国神话概论》,成为中国神话研究的专家。因其在中国诗歌和神话方面的研究成就,比勒尔成为了英国皇家文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会员。“汉学家”和“神话学家”的象征资本是社会赋予比勒尔的一种信用和认可,象征资本同时带给她社会资源和利益,如与企鹅出版社合作的机会。

对于《山海经》的译介,除了郜菊和杨柳、周小兰等论及的译者态度和主体性选择[4-5],翻译赞助人(即委托人)在其中亦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比勒尔是受企鹅出版社委托才开始翻译《山海经》的,她在致谢部分提及,“我要向保罗·基根(Paul Keegan)致敬,是他委托我完成这部非比寻常(différent)的中国典籍的翻译”[6]xi。保罗·基根是“企鹅经典”丛书的编辑,而此前比勒尔翻译的《玉台新咏》亦是“企鹅经典”丛书的一本。可见,比勒尔与企鹅出版社一直有合作。

出版社对文化译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翻译除了考虑译者外,还必须考虑译作的出版和接受等多种因素。“企鹅经典”系列在文化译介领域享有很好的口碑,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根据调查,“企鹅经典”丛书中的《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等中国经典在亚马逊读者书评上的评分都在4星以上(4星表示“我喜欢”),有成百上千条评论[7]。另外,企鹅出版社为吸引读者,十分重视书籍的装帧设计。比勒尔的《山海经》译本,企鹅出版社设计的封面借用了几幅上古中国神兽的水墨画,充满异域情调;而口袋本大小样式轻便,易于携带翻阅。

(二)文化资本决定的译者惯习

译者的文学翻译活动属于文化场域中的社会实践,除了上述提到象征资本等外部因素外,译者自身的内化资本和思维惯习也是影响译介活动的重要因素。内化资本指译者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涵养;惯习是“构成体系的定势”[8],即行动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根据布迪厄的社会分析模式:[(惯习)(资本)]+场域=实践[9],惯习和资本是行动者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的有机整体,两者联系紧密。在翻译《山海经》时,比勒尔拥有的汉学家和诗歌译者的文化资本决定了其翻译惯习,即翻译过程中在译文的结构、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信息准确和译文可读性之间寻求平衡。

1.汉学家文化资本在翻译中的体现

汉学家掌握的学术知识、语言能力等是其翻译中国典籍的重要文化资本。对比勒尔而言,她于翻译《山海经》之前已是英国研究中国神话和诗歌的重要汉学家,对中英语言结构和中西文学特征有较深理解,其汉学家文化资本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在对原文结构的调整和对中英语言转换的处理等方面。

就文章布局而言,译者对文本结构做了适当的调整。首先将每卷的标题单独置于该卷首页,而且从卷五到卷十三,因每卷的首句都表示该卷描述内容的地理范围,译者将首句与该卷标题同放于卷首。如卷七《海外西经》首句为:“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10]328。译者将其放至卷首页。其次,卷五最末一段实际为前五卷的总结,卷六的首段为接下来内容的总纲,有承上启下之功用。译者灵活处理,将这两段提取出来分别加上“后记”(Epilogue)和“序言”(Prologue)置于两卷之间,形成独立的两页。类似的还有卷十三最后一段为编者著,与该卷内容无关,译者将该段单独成页,并加上ClassicalEditor’sPostscript(编者附言)的标题。这样的调整使译文结构清晰,符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

就文字转换而言,译者语言处理灵活。《山海经》里很多名称即使对中国读者而言也十分陌生,更何况西方读者。比勒尔将所有的名称翻译成英文词语,消除陌生感,拉近了西方读者和中国古典文本的距离。书的封底也写着:“在这个重要的新版本中,安妮·比勒尔通过把众多名称都翻译为英文对等词,让译文富有生机”[6]封底,成为该译本的一大“卖点”。这种方式凸显了译者的“读者期待”规范取向,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在前言中译者也说明了该翻译方法是其有意为之,“我翻译时下定决心将《山海经》中所有的名称都翻译成英文……我做这一决定是因为原文中每页众多的名称构成了该作品的气质。这一翻译策略还有一好处,让读者不用在每个句子中应对冗长又不好理解的单词,还能立刻让《山海经》变得有生机……把3000多个地名翻译成现代英语能让人感受到这些原先存在的地方现已消失不见,成为历史”[6]xliii。如对一些神话国度名称的翻译:

表2 比勒尔《山海经》部分神话国度名称英译

对《山海经》中神话国度的名称翻译,比勒尔并没有采用音译,而是用意译的方法将这些国度的特色翻译出来,如将“跂踵”翻译为“Tiptoeheel”。这样的翻译处理使这类神话国度的特征一目了然,而且西方文学作品中也有大人国、小人国的描述,这样的对等转换能让读者产生相应的意象联想,减少读者的认知压力。

2.神话和诗歌译者文化资本在翻译中的体现

比勒尔翻译研究中国神话和诗歌的文化资本和惯习影响着其翻译《山海经》的策略选择。首先,作为研究神话的专家,比勒尔熟知中西神话故事的区别,所以在翻译过程中一方面采用编译和意译的方法部分消解西方读者对《山海经》的陌生感,另一方面采用深度翻译的方法来进行文化知识补偿。其次,比勒尔有丰富的汉语古诗翻译经验,其译诗风格亦迁移至《山海经》译文中。

首先是深度翻译。虽然比勒尔将《山海经》中所有的名称翻译成英文对等词,为读者构建意象的联想,部分消解了原文的陌生感,但文中仍有很多文化意象在读者认知中存在缺位。译者在前言和文末注释中用大量的笔墨为读者进行了中国文化普及。“比勒尔翻译的《山海经》译本一共277页,其中,译文正文196页,占全文三分之二,而副文本的数量占到了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包括致谢1页、前言38页、跋长达75页、参考书目5页、神兽插图9页”[4]74。这种深度翻译方式可谓学者型翻译之典范,很好地补偿了源语文化在目的语中的缺失。

比勒尔虽是将《山海经》作为“中国神话的主要来源”来进行翻译,但在前言中除介绍中国神话的背景知识外,还详细介绍了该书包含的其他知识,如中国古人的“祭祀礼仪”“对自然环境的崇敬”“对外域文明的态度”和“古代科学和科学方法”等。其中不乏客观独到的见解,如:“《山海经》前五卷包含丰富的科学信息,这表明该书作者应该是一名自然科学家和旅行家,他到中国各地仔细观察了各种生物,或者该书的内容是从各地信息提供者处收集而来”[6]xxxi。前言部分还附有一份中国历史朝代年表,可以让读者对中国的历史有宏观了解。

此外文末注释多达557条。对于中文名称的翻译,比勒尔在文末加注,并用括号标注中文的拼音。详尽的解释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特别是神话人物的背景故事。另外,参考文献译者不是简单地罗列资料名,而是在每一份文献之后都有对其主旨的介绍,方便读者对其他资料的进一步搜索。这些无不体现比勒尔拥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和神话研究的文化资本。

其次是译诗风格。《山海经》多短句,许多段落展现了民间歌谣的声韵美。翻译中国古代诗歌的文化资本比勒尔前期就有积累。李贻荫评价比勒尔英译的《玉台新咏》再造了一定的形美和音美[11]。比勒尔译诗的资本内化成译者惯习,稳定而持续,在翻译《山海经》时自然显现出来。

例1: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山海经·中次十二经》)[11]313

They mark the divisions and boundaries under the sky and on earth that yield trees and grain,where lances and spears are produced,and where daggers and swords come from.

The able always get more.

The stupid always stay poor.[6]103

译文形式和原文一样对仗工整。第一句用两个where短语并列,短语字数相同,并押尾韵(lances,spears,daggers,swords)。最后两组四字结构,译文不仅用5个英文单词对齐,意义明确,而且句末押韵(more,poor),读来朗朗上口。比勒尔之前译诗形成的惯习在此处得以彰显。

例2: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海外南经》)[11]316

All that this great Earth contains,within the Six Harmonies and within the Four Seas,is illuminated by the sun and the moon,and traversed by stars great and small,and it is all ruled by the four seasons and is embodied in the grand annual cycle.All creatures that are born from the deities and the spirits have their different forms.Some are short-lived,some are long-lived.Only the Wise One can fathom the Way of the Universe.[6]105

译文以All引领全句,阐释出了这段话的精要。原文由四字格和五字格组成,译文保持原文的短句形式,或单句拆分(some are short-lived,some are long-lived),或句后增译(great and small),句子押尾韵(contains,Harmonies,Seas)(sun,moon)(short-lived,long-lived),最后一句押头韵(Wise,Way)。译文整体上保持了原文形美音美的风格。

(三)客体化资本不足与误译举隅

文化资本包含客体化形式的资本(书、字典、工具等)[3]243,在翻译过程中对这些资本的占有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译文的准确性。比勒尔翻译时主要以郝懿行的版本《山海经笺疏》(1809)为底本,并参考了袁珂的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山海经校注》[6]xlix,这两本为较早的校注本,并非译注本,对《山海经》中一些特殊字词没有解析。此为客体化资本不足。再加上汉语并非比勒尔的母语,译者并不能敏感地捕捉汉语古文中的某些特殊用法,难免出现误读现象。研究发现,译者对以下词语现象易出现理解偏差,造成误译。

1.假借字/通假字

例3: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山海经·海内经》)[11]481

So the great god ordered Pray Steam to Kill Hugefish on the border of Mount Feather.Hugefish was restored to life and he gave birth to Yü.[6]195

比勒尔把“复”理解为“复活”。《山海经集解》中在“鲧复生禹”后标注:“开筮曰鲧死后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12]。《山海经译注》中也解释道:“鲧死了三年尸体都不腐烂,终于从肚子里孕育诞生出禹来”[13]214。此处“复”该是“腹”的同声假借字。故而“鲧复生禹”应翻译为: Hugefish’s body didn’t decay for three years and Yü was born from the belly of Hugefish.

例4: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山海经·海外东经》)[11]352

The Country of Bigpeople lies to its north.Its people are very big.They sit down and scrape away to make boats.[6]127

比勒尔把“削”字翻译为“scrape”是错误的。郑慧生注释,“削船:削当读如稍,削船谓操船,掌舟也”[17]。“削”通今日之“梢”,应译为“paddle”。

2.一词多义

例5: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山海经·海外西经》)[11]333

Mount Exhaust lies to the north of Cartshaft Country.The people there do not dare to shoot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west because they live in dread of the Mound of Cart Shaft.[13]137

比勒尔把“畏”翻译为“害怕”。但“畏”在此处应作“敬畏”解,“为的是敬畏黄帝威灵所在的轩辕丘”[16]137。“畏”应译为“awe”。

例6: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山海经·海外西经》)[11]328

The Wilderness of Bigmusic is where the Lord of the Summer,Open,danced the ‘Nine Successions’.He drove two dragons and clouds covered them three layers thick.[6]115

“盖”不应翻译为“cover”,云不是把他们遮住,而是悬挂在他们头顶。王宏等将该句翻译为“Above him were three layers of clouds hanging above like a huge canopy”[15],更为准确。其中增译的“like a huge canopy”这一词组,不仅易于读者理解,而且保留了“云盖”的意象。

例7:夸父与日逐走,入日。(《山海经·海外北经》)[11]345

Boast Father raced with the sun and ran with the setting sun.[6]123

比勒尔把“夸父”翻译为“Boast Father”,读者会误以为夸父是个爱夸夸其谈的人。《说文解字》解释:“夸”奢也。从大,于声。释文:夸,张开俩大腿。[16]“夸父”应理解为古之巨人,善于奔跑,所以“夸”对应英文为“striding”。

3.合成词

例8: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人,……。(《山海经·海外南经》)[11]366

The Lord of the Summer,Open,had an officer called Chief Track.Chief Track presided ov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ities and the people of the land of Bigsnake.[6]135

比勒尔把“司神于巴人”误译为“掌管神与巴人的关系”,“司神”这一动宾短语合为“管理”之义,应理解为“在巴地做巫教教主”[13]154。故而不应翻译为“preside ov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deities and the people of the land of Bigsnake”,而是“preside over the people of the land of Bigsnake”。

例9: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海外西经》)[11]338

The deity of the western regions,Bedrush Harvest,has a snake in his left ear and rides two dragons.[6]117

比勒尔把“蓐收”拆分为单字进行翻译,“蓐”译为Bedrush,令读者不知所云。《辞源》中解释:“蓐收”,西方神名,司秋,主刑。[17]“蓐收”译为“The deity of Harvest”即可。

以上的误译多在语言层面。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H.Stephen Straight提到,译者的语言结构知识影响翻译过程,语言结构主要指诸如音系、构词、词义等,都会给翻译造成重大困难[18]。囿于对《山海经》文化客体化资本——译注资料掌握之不全面,译者比勒尔对上述特殊的语言现象出现误译。

三、结语

比勒尔于20世纪末英译《山海经》全译本,并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为我国早期神话故事进入西方世界做出了极大贡献。作为汉学家的译者比勒尔,其前期积累的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影响着《山海经》的译介过程。中国神话学研究专家的象征资本为比勒尔赢得企鹅出版社委托其翻译《山海经》的机会,而在翻译过程中,比勒尔的文化资本决定了其翻译策略和风格。汉学家译介我国的文化典籍作品优势在于熟悉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用母语翻译的地道表达,但有时译者对客体化资本的掌握不足会导致对古汉语的理解产生偏差,造成语言层面的误译,引起读者的误解。这种误读引起的误译国内译者一般较少出现,如王宏等人英译的《山海经》译本中就未发现上文提及的误译情况。由此看来,典籍翻译不仅要借助国外汉学家的力量,更应发挥国内学者的作用。因此中外合作是典籍外译较好的模式,翻译主体可采用合作模式,民族学专家、汉语专家、国人高水平译者、海外华人、外籍英译专家、翻译代理等多元主体相互协作,共同实施翻译过程。[19]中华文化典籍要“走出去”,需集合各方(出版社、汉学家、国内学者等)力量,才能获得成功。

猜你喜欢
勒尔汉学家山海经
巴尔莫勒尔城堡陪伴女王一生
著名汉学家史景迁逝世,享年85岁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山海经夫诸
美国汉学家艾思柯译介《红楼梦》研究
“让荷兰的读者知道中国文学是多么有意思——荷兰青年汉学家施露女士访谈
海外汉学家影廊
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