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莉
高阶思维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求知探索、解决问题的基础,对孩子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重要时期,在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动学生自主进入高阶思维阶段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教师来说,不仅要掌握如何开展授课教学的技能,还要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熟悉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融入情景聚焦问题,主动求知拓展思维
数学课上往往产生许多有趣的问题,会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想共鸣。如在“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中,“莫比乌斯带”这个术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教学就需要提前设置好问题,让学生以魔术师的身份去体验快乐,在自主思索中深化学习效果。首先,长方形纸条如何变成纸环?很大一部分学生经过动手操作都会制作普通的旋转纸环。其次,教师要继续提问:“既然是变魔术,肯定要变得不一样,谁能变出特殊的纸环?”当学生想到要用剪刀沿着纸环中线剪开时,其实就在调动着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最后,教师继续提问:“如何变成三等份?”学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入,从一开始对魔术师身份的新鲜感,转变为对“莫比乌斯带”这一客观现象的思考,逐渐培养高阶思维。
有些数学知识,单靠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探索是比较困难的。基于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合作、讨论。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对于“如何将圆转化为长方形”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将圆在四等分、八等分、十六等分,甚至是三十二等分的情况下进行摆拼,并展开讨论,进而得出等分越多越近似长方形的结论。学生在参与动手组拼、动脑思考的过程中将多个信息聚合在一起,打破固有的惯性思维,完成核心问题的驱动转换,逐步促进高阶思维的形成。
知识外延深化问题,自主探索发散思维
教师积极有效的正面引导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知识,但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思维。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要把握好度,讓学生的思维发散。数学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在课堂上传授数学学习技巧只是帮助学生学会计算,而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以“可能性”为例,教师可以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游戏,用朗诵、唱歌、跳舞等方式,让学生预言“可能、不可能、一定”。同时,教师在游戏中要适时提出问题,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与教师有效设计的驱动性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设计合适的驱动性问题不仅能促进学生进行细致观察、深度反思,还会在无形中加深高阶思维的培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驱动性问题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还需教师结合实际具体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