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山歌小戏

2022-06-08 12:54王散木
新天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三哥花篮曲牌

王散木

今年春节期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旧朋老友,亲情聚会,久违的乡音,儿时的记忆,故土的风习,还有家乡的五句山歌和人人都能哼几句的地灯嗨子戏,都又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回响在耳畔。

五句山歌是豫南民歌中的典型代表,内容多为情歌。语言通俗,叙述简练,风趣俏皮。年近八旬的二哥,抓住我的手激动得老泪纵横:“老九啊,要常回来!哥老了,牙豁了,口齿还清楚,知道你喜欢家乡的这些玩意儿,哥给你唱几段,保证还是那样有滋有味——”

芝麻多了要流油/

山歌多了挤破喉/

三餐俺用歌拌饭/

睡觉俺用歌枕头/

干活俺用歌加油。

(众和:干活俺用歌加油。以下各段末句均为众和)

日头出来往东游/

隔河看见秧吃牛/

小鸡搂着黄狼子睡/

干鱼倒给猫枕头/

反唱四句解忧愁。

高高山上一块田/

郎半边来妹半边/

郎的半边种甘蔗/

妹的半边种黄连/

半边苦来半边甜。

大河涨水小河浑/

打渔船儿往上撑/

打不到鱼儿不收网/

撵不到乖姐不收心/

攪得黄河水不清。

姐在房中绣香袋/

屋上吊下蜘蛛来/

茶哥派它来牵丝/

根根情丝吐出怀/

魂魄来了人没来。

小时候,我们家乡很穷。家家都缺吃少穿,生活窘迫,精神文化生活更不用说了。然而,就是在这种境况下,穷人也有穷人的乐呵。给我留下最深刻记忆的是叔叔大爷们在农闲和冬季里,自发合伙玩地灯、演嗨子戏。

嗨子戏是固始县一个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地方民间戏种。嗨子戏(亦称“花篮戏”“灯戏”“地扑笼子戏”“咳子戏”),嗨子戏因在每句起腔前先“嗨”或“咳嘛”后再唱,唱句间也用“咳”作虚词甩腔而得名。是由当地灯歌演变发展而成的民间戏曲,源于中原文化和楚文化结合地——河南省固始县,流行于固始及其周围的淮滨、商城、潢川、息县、光山以及安徽省沿淮地区的阜南、阜阳、霍邱、寿县、颍上和六安、金寨、凤台、怀远县等部分地区。嗨子戏为乡土小戏,没有科班和专业剧团。由于该戏服装道具简单,只需要两只精致的花篮一挑就能赶集串乡流动演出,因而群众叫它“花篮戏”,鉴于它的演出活动多和“地灯”相结合,一般规律是白天和傍晚玩“花会”(玩灯),晚上下地场(指演嗨子戏),因此当地群众又有叫“灯戏”的。由于嗨子戏生活气息浓郁,表演形式活泼,唱腔音乐朴实优美,加之唱、白均为乡土语言,更加具有浓厚的大别山地区特色,因而为群众所喜爱。其行当分生、旦、净、丑。唱腔板式分4种:一是苦嗨子,常用于叙事抒情;二是喜嗨子,用于表现欢快的情绪;三是平嗨子,多用于陈述性的唱段;四是花嗨子,也叫曲牌或杂调,多反映民间风俗。演出有正本戏和杂调3类。嗨子戏音乐体系由唱腔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唱腔以板腔为主,曲牌为辅,帮腔合声,打击乐间奏,唱、帮、打三位一体。嗨子戏的曲牌音乐亦叫杂调,是直接采用民歌舞《地灯》的音乐,共30余种,常用的有凤阳调、彩调、打长工、开门调等。乐队由3人或5人组成。锣鼓四五件,还有配以笛箫的。记得小时候常听的曲目有《大钯缸》《三打桃花》《王三姐坐寒窑》等。我大叔王殿忠人高马大,挑着一副大箩筐,亮开大嗓门唱起《游乡》《大钯缸》来,能把十里八村的大姑娘小媳妇吸引得忘记回家做饭洗衣服;二叔赵锡恩、三哥王国喜,花旦扮相那个俊啊,真是千娇百媚,脆生生、绵柔柔的花腔一出喉,所有听戏的男女老少都如痴如醉。记得二叔、三哥联袂出演《三打桃花》,二叔演恶二娘,三哥演受气的桃花,二人合作默契,活灵活现,戏里人物全让他们演活了,所有听灯的人都被他们带到了剧情里……至今,“王大娘,来钯缸”“钯破旧缸赔你新缸”“咿呀吭呀咿吭,呀吭呀吭咿呀吭……”都还时常在耳畔回响。

(注: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的旋律就是根据《大钯缸》的曲调改编的,其曲调最早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猜你喜欢
三哥花篮曲牌
多年以后
多年以后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花篮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编花篮
编花篮
【曲牌园地】
拯救
编呀编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