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
37年前,癌症让她面临生与死的抉择;37年后,这个让死神望而却步的老共产党员,用数十年的无私奉献告诉人们:当你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他人时,你自己的心中也会拥有温暖的春天。她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中学离休教师陶珍。
今年94岁的陶珍是湖南省邵阳市第十中学的离休教师。1985年,她不幸患上卵巢癌。医生告诉她,最多能挺过3年。3年,1095天。大病过后的陶珍倍觉人生苦短,她更加珍惜这人生之旅的一千多个“倒计时”。然而,她并没有像医生所说的那样,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过去37年里,她拖着羸弱之躯,挺住了痛失爱女、痛告老伴、痛失孙儿以及自己衰老病残等一系列沉重打击,全身心地投入到帮助、教育、资助、拯救青少年和特殊人群的工作中,先后帮助和资助了526个孩子,让42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其中29人成了致富能手。她不仅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也创造了事业的辉煌,先后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十佳公民、全国十佳青少年志愿辅导员、湖南省“绿叶奖”等62次国家、省、市表彰与奖励。
乡里姑娘,邵阳寻亲
小艳是陶奶奶帮助和资助的526个孩子中的一个。小艳出生于邵阳市新宁县一个山区农家,爸爸、妹妹患病,外婆双目失明,日子过得很艰难。2010年8月,陶珍得知小艳的情况后,连夜给她写了一封信。以后每个学期都要给她寄去学费和文具费用。小艳在学习中遇到什么难题,或在生活中有什么想法,也总是要通过书信向未见面的陶奶奶倾吐。
对小艳的每一封来信,陶珍都认真地回复。她不仅在物质上对小艳进行资助,在精神上也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引导,从树立人生目标,到如何做人,可谓苦口婆心。小艳小学六年级时比较调皮,有一次妈妈打了她,她想不通,认为妈妈不喜欢她,就给陶奶奶写了封信诉苦。陶珍在信中开导她说,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你妈也许过于劳累,家里又困难,烦躁没地方发泄,就打了你,你要体谅你的母亲。小艳在陶珍多年的资助下,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优秀。2015年7月,她考上了邵陽市一中。
已经长成了大姑娘的小艳,向笔者细说了邵阳认亲的感人故事——“当我考上邵阳市一中来到邵阳,第一件事是去看陶奶奶。我开始认为陶奶奶的家里一定很富裕。可是来到陶奶奶的家一看,是50多平方米的简陋房子,电视机是旧的,家具也是旧的,衣被全是旧的,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陶奶奶住在这个简陋的家里,生活得这么艰难,还资助我上学。我当时感动得哭了……”“钱用在哪里最能体现价值?用来支援那些贫困而优秀的学生最有价值!”这是陶奶奶的一个“价值观”。
小艳告诉笔者:“如果当时没有陶奶奶的资助,也许我早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陶奶奶与我素不相识,非亲非故,如果没有她对我的资助和教育帮助,我不但会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在成长路上难免偏激。陶奶奶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她对我一生的影响太大了。”
除了资助小艳读书这件事之外,在同陶奶奶的接触中,还有许多令她难忘的事情?小艳给笔者讲了几件生活中的小故事——有一年冬季特别冷,小艳手上都生了冻疮,陶奶奶知道后,为她织了一副毛线手套。小艳到邵阳读书后,经常利用节假日来到陶奶奶家,每次总会带些同学一起来。每次小艳离开陶奶奶家时,陶奶奶总是不忘做些菜让她带回去分给寝室的同学。一次她和同学来到陶奶奶家,无意说起她们寝室里一只热水瓶不慎打破了,生活有些不方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陶奶奶将此事默默地记在心里。在送她上车时,陶奶奶将一只热水瓶交给小艳,并要她一定收下……
素不相识的奶奶,
资助他读完大学
那年5月,陶珍的小女儿因罹患绝症在长沙住院治疗。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全家筹集的近万元钱很快花完。迫不得已,陶珍只得乘车回邵借钱给女儿治病。火车上,一群刚从省城参加完奥赛的学生与陶珍同处一个车厢。个子瘦小的牛玉和脸色蜡黄,上衣又短又小,一双凉鞋却大得不合脚。交谈中,陶珍得知,牛玉和来自隆回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一家五口人,有3个小孩在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但一餐只能吃上四毛钱蔬菜的他学习成绩却一直十分优秀。命运对孩子太不公平了,陶珍顾不上给女儿治病,掏出身上仅有的42元钱塞给了这位萍水相逢的特困生。她搂着孩子,哽咽地说:“孩子,好好读书,过几天奶奶到学校来看你。”
女儿终于不敌病魔,撒手而去。在巨大的悲痛中,陶珍还有一份牵挂,那就是牛玉和。她抹干泪水,来到牛玉和所在学校隆回县一中,还探访了他的家。陶珍毅然向牛玉和的家长和学校表示:“我来资助小牛,直到他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为止。”从此,她每月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50元按时给牛玉和寄去。但此时,陶珍为给女儿治病已欠下一大笔债。那年五月到七月,陶珍每到发工资时,就赶到邮局给牛玉和汇去50元。但到8月,这50元汇款被如数退回。“这孩子怎么啦?”疑云顿生的陶珍正准备赶去隆回究根问底,牛玉和的一封来信解释了原委,原来7月份参加完高考,他赶到邵阳来探望陶奶奶,一进门,他就看到墙上小姑的遗照。待晚上他和陶奶奶的外孙杨文彬住在一起时,小牛才明白了一切。来信中小牛写道:“陶奶奶,像您这样的好人,以往我只在报刊上看到过。当我把您竭尽全力帮助我的故事告诉同学们时,大家对您无限地敬佩,羡慕我遇上了这么一位好奶奶。姑姑刚刚去世,您还欠下一大笔债,8月份学校已放假,我回到了家,这笔钱我再也不能收了。”
高考成绩揭晓了。牛玉和以优异成绩被华东理工大学录取。面对上万元的学费,他一筹莫展,甚至想到了放弃。陶珍知道后,赶紧把牛玉和邀请过来,领着他来到团市委和老干局等部门,很快从“希望工程”项目中落实了4000元资助,又带着他到省城,找到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时任省关工委主任刘欣森。刘欣森被陶珍感动了,除了自己捐1000元外,还写信给华东理工大学请求减免牛玉和的学杂费。就这样,揣着陶奶奶四处“化缘”得来的几千元,带着陶奶奶为自己买的录音机及生活用品,牛玉和含泪登上东去的列车。之后,陶奶奶继续支持牛玉和,每月按时给他汇去200元生活费。大学的第一个冬天,陶珍还给他寄去了亲手编织的毛衣。
陶珍在对这些孩子施以关爱和温暖的同时,还不忘引导他们树立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意识,教他们怎样做人。陶珍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化着孩子们和自家的下一代。一直与她生活在一起的外孙杨文彬从小就是一个乐施善为的三好学生。一天下午,杨文彬一人来到资江河边温习功课迎战10天后的高考。在回家时,见一位少年跌落河中,汹涌翻滚的洪水很快淹没了这个少年。杨文彬见状,丢下课本,纵身跃入江中,他奋不顾身地抓住落水少年,用力往江边推。在江边群众的帮助下,落水少年被救上了岸。也就在这时,一个巨浪打来,杨文彬被卷入江中,再无踪影。陶珍闻此噩耗,顿觉天昏地暗,全家人悲痛欲绝。杨文彬英勇救人壮烈牺牲的事迹在报上刊登后,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望陶珍。牛玉和和一些参加过校外学习小组的青少年跪在陶奶奶面前,大家含着眼泪说:“陶奶奶,我们都是您的孙子,文彬哥哥去了,还有我们!”
对孩子有使不完的劲,
对国家有倾不完的情
每次谈起陶奶奶时,刘妮都是热泪盈眶。她永远也忘不了2017年的除夕夜,是陶奶奶为她争取到了慰问金和过年物品,全家快乐地度过了春节。
刘妮家住邵阳市农业局,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精神失常。2016年底,正在读大学的她为了赚钱供自己读书,在一次勤工俭学中不慎从三楼摔下,双腿骨折。陶珍偶然得知了这个消息时,已经是2017年除夕的前夕。“得帮帮这个孩子。”她没有多想,便将这件原本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揽上了身。带着一份反映刘妮遭遇的报告,80多岁的陶珍辗转奔走了好几天。除夕夜,陶珍等到了前来慰问的要分管民政的市领导,市领导听完陶珍的介绍,当即批示,要求民政局设法解决刘妮的慰问金和过年物品。终于为刘妮争取到了2000元慰问金和过年的物品,让她暂时度过了年关。
刘妮的双腿要完全康复,还需要1万多元的治疗费用。陶珍一直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过完年,她又奔走开了。直到邵阳市中心医院答应免费为刘妮治疗,她才放下心来。
37年来,陶珍帮助和资助过的孩子达526人,他们中三分之二的人考上了大学;资助了23名单亲子女和孤儿,负担了5名大学生的学费,挽救了42名失足青年和13个濒临离散的家庭……为了孩子,陶珍爬过高山、趟过洪水、战过酷暑、迎过冰雪、饿过肚皮、时常遭受病痛的折磨,可从未退缩过。她总觉得对孩子有使不完的劲,对国家有倾不完的情。2021年5月26日,是陶珍93岁生日。在外地工作的大女儿和女婿与亲友相约回到邵阳老家为她祝寿,却发现她并不在家,而是在一孩子家中了解情况,当家长得知这个情况时,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40年苦苦追求终于在64岁光荣入党
一个耄耋老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之前身体好时,陶珍对这个问题要么笑而不语,要么就是简单的几个字“应该的”“责任”。
我们只能追溯她的成长,试图寻找答案。陶珍1928年出生在邵阳市的一个贫寒之家,幼年丧父,但在解放前就参与了我党的地下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她送入教师讲习班学习,从此成为一名教师。1952年10月,陶珍第一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61年,她患了一场大病,学校党组织照顾她,挽救了她垂危的生命,出院后,她第二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5年,陶珍患上卵巢癌,又是党组织派人陪她到广州大医院治疗;离休后,她连续5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坚持听了5年党课。1992年9月22日,距第一次申请书40年后,64岁的陶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实现了半个世纪梦寐以求的夙愿。
或许,这就是答案?
一个曾被宣判为只有3年生命极限的人,如今已充实地、健康地走过了37年辉煌的人生,她全然忘记自己是位老人,全然忘记自己是个被癌症判了“死缓”的患者。这全是共产党员的信仰、共产党员的美德、共产党员的美德和共产党员的毅力在支撑着她。她深情地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时,我就精力充沛,荣辱皆忘,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永远年轻。当我把春天般的温暖送给他人时,我自己的心中也拥有温暖的春天。”
对于帮助别人,陶珍始终无怨无悔。她说,领了党的工资就是得了党的“好处”,就有义务和责任奉献自己的余热,这是为党和国家做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党对自己的培养。看到自己帮助过的人一个个走出困境,她感到特别欣慰。虽然她跟那些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有着化不开的亲情。他们当中有人叫她奶奶,但更多的人叫她妈妈,而陶珍则亲切在称呼他们“孩子”。
陶珍帮助别人从来没想过要回报,但孩子们始终把她的恩德铭记在心。2021年5月16日,是陶珍老人93岁生日,生日那天,孩子们为她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晚会,每个人都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节目的主题是歌颂母爱的。不在身边的孩子都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短信表示祝福。远在上海的小孙在短信中这要写道:“清香淡雅的康乃馨,虽然没有牡丹雍容华贵,没有兰花名贵高雅,但她质朴无华,就像母亲。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个个电话,一条条短信,带着无限的真情和祝福。陶珍笑了,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她觉得能帮助他人是世上最快乐幸福的事,而自己,就是世上最幸福快樂的人!
责编 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