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杰
[摘 要]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育人的基本职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并切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提高学生社团政治站位的需要;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需要;是完善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需要;是补充思政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提升学生社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2)19-0105-03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并被多数人接受认同并支配其行动的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存在形式中,马克思主义处于核心地位,它既是主流意识形态,也是主导意识形态,为社会广大成员接受并认同[2]。高校学生社团是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便捷且有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
(一)社团成员具有自愿性和流动性
高校学生社团的显著特征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各种群众性文化、艺术、学术团体[3]。该组织明显区别于由学校教务部门按照学籍管理制度编排的班级授课集体。由于自愿,没有来自学校的强制干预,且成员年龄相近、兴趣相似,具有共同语言及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使得社团成员之间关系和谐平等、信息交流畅通、思想易于碰撞,社团就成为一个高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生组织,成员流动性大是其另一特点。
(二)社团活动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学生组织,是在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基础之上构建的学生事务管理与教育培养体系[4]。虽然有挂靠单位和指导教师,但在日常运行、组织决策、换届竞选等方面,社团成员拥有相对自主权,比学生会的组织管理更为简单、活动方式更加灵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社团的数量、种类不断增多,活动内容、形式更具多样性,所办活动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将大量社会实践融入社团活动,注重服务社会,使社团活动更具实效性和吸引力;第二,社团之间依托网络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合开展跨校区、地区间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性的发展需求,也增强了社团的发展活力。
(三)社团成果具有阶段性和辐射性
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多、种类繁,但机构较为松散,日常运行主要依靠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学校对社团的经费支持力度较低,成员流动比较普遍,人员流失现象严重,部分社团管理章程落后且执行力差,生命周期较短[5]。这必然导致活动成果具有阶段性特点,传承性不足。但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广泛,所以其成果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而这些又反作用于社团自身建设,从而提升社团知名度。同时,高校学生社团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有助于端正成员的人生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积极思想也会辐射给社团成员身边的同学,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具有推动作用。
二、制约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因素
(一)高校学生社团内部因素
首先,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活动质量普遍不高,活动形式趋于娱乐化、商业化,在活动目的和意义方面对意识形态范畴的考量较少[6]。目前社团指导教师大多由辅导员兼任,而辅导员在社团专业知识指导方面往往是弱项,常常出现重说教轻指导、重监督轻发展的现象,导致专业指导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真正推动社团发展的作用。其次,大多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机制不够健全,或者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章程,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执行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具有政治思想内涵的社团长远发展规划。最后,高校学生社团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加入和退出比较自由,学生在目的不明确的前提下盲目入社、非兴趣爱好而是出于功利性原因入社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必然导致成员组织纪律性较差。对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来说,核心要素便是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学生活动,促使青年学生锤炼政治意识、提高专业能力,但由于现实状况,很难保证社团成员综合素质培养的连贯性。
(二)高校学生社团外部因素
首先,大多高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社团建设以及活动开展持放任态度,关注度较低,指导教师配备机制不够完善,忽视了社团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有的高校管理部门对社团的发展又干预过多,导致活动形式死板,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使社团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有所减弱。其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更加广泛,价值衡量标准侧重于物质性和实用性,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甚嚣尘上[7]。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抵御诱惑的能力不足,非主流意识形态易于影响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如果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必然出现参加社团活动不再是全体社团成员共同奋斗实现同一目标,而是为自己谋利益。最后,社团活动商业化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对学生社团的关注度较低、经费支持不足。大部分社团为保证活动的开展,只能依靠商业赞助来获取活动经费,使得活动过程商业化气息浓厚,广告宣传随处可见。28C0F2A0-D34B-4611-ACBB-331503C1C0EC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提高社团政治站位的需要
2005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8]”。所以,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需要。
当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必须自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政治立场,开展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必须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要以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社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务必要求社团成员在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充分发挥其政治引领作用;务必要求社团指导教师在工作中体现使命感与责任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社团建设之中。事物的发展规律启示我们,只有提高政治站位才能使社团活动永葆活力。
(二)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需要
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对学校的自身发展都至关重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且社会影响力大。所以,在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社团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政治意识,有利于在社团内部形成良好学习风气,是提升青年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化解学生矛盾的有力措施,可以为校园的安全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当前各类社会思潮不断涌入高校,由于学生社团的成员组成与活动开展具有自主性大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不良思想影响,使社团活动偏离主旨。如果不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青年学生的热情就很可能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对高校与社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为校园的安全稳定埋下隐患。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可以提高社团成员的政治思想觉悟,使其与学校教育目标以及社会期待趋于一致。同时也能引导青年学生将正确的意识形态安全观纳入社团文化建设,树立安全意识,从而自觉地将开展社团活动与学校安全稳定有机联系起来。并以此为准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下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及时审视和纠正现实活动中存在的错误,有效防范被别有用心的组织所利用,为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三)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完善社团育人功能的需要
高校社团育人功能的特点是将育人与社团开展的理论实践活动相结合。但目前社团育人功能更多地体现在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上,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拓展兴趣爱好的同时,却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而这恰恰是社团育人功能的核心部分,是其他任何教育功能都无法替代的。这一功能的缺失,必然阻碍学生社团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团明确自身具有引领主流意识形态的职责,无论社团开展任何理论实践活动,都应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确定活动形式与内容的首要依据,以此来引导学生,最终实现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能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要通过高校社团管理部门和社团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国情、党情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深刻了解各种意识形态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教会学生以正确的方式分析问题,认识客观世界。可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完善高校社团教育功能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四)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补充思政课堂教学的需要
有学者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自我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教学方式需要转变。但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由于课堂要求和具有易操作的特点,在高校必将长期沿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改革,学者普遍提到要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高校学生社团在本质上已经具备了作为教育载体的三个条件:第一,能够承载教育信息;第二,能够被教育者所操作;第三,能够联系教育主客体,使二者之间发生互动。这就决定了学生社团可以作为高校思政课堂的重要补充形式,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高校学生社团在日常事务运行方面注重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这在根本上区别于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教育过程,它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思想、言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内心的实际需求。这就为引导学生思想找到了有力抓手,便于因材施教,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开展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形式注重突出实践性,易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途径。在实践活动中,从具体问题切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教育更具操作性。
(五)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高校学生社团之所以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却历经坎坷仍生机勃勃,根源就在于其组织能否长久保持核心竞争力,而对核心竞争力强弱的辨识应该从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入手。在资源方面,学生社团隶属高校,学校的层次决定了学生社团所享有的资源,从这一属性可以发现社团层面对核心竞争力影响微弱,提升空间不大;在能力方面,这是高校学生社团应该抓住的重点,成员的能力培养决定了社团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必须重点关注个人能力培养的方向是否符合社团的发展战略、是否与高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思潮时刻渗透腐蚀着学生的思想,但目前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多数表现出缺乏思想内涵与理论方向的共性特征,这一现象启示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政治导向,任其发展必将导致社团难以为继。所以,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学生社团的规划发展,是明确高校学生社团功能定位、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机制、加强自我管理的必要前提,是提升學生社团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四、结语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理论实践水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理想平台,其身份特殊且责任重大。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学生社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这是提高社团政治站位的需要;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需要;是完善社团育人功能的需要;是补充思政课堂教学的需要;是提升社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02).
[2]季广茂.意识形态[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梅.基于组织发展的高校学生社团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8(5):123-128.
[4]姚洪章.谈大学生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3):84-86.
[5].李浩泉.学生社团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评论,2013(5):72-74.
[6]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7]高伟.高校学生社团过度社会化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8):131-134.
[8]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号[N].人民日报,2005-01-13.
◎编辑 马花萍28C0F2A0-D34B-4611-ACBB-331503C1C0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