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正福
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生能学习到丰富的法治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为此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改革,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为了保障学生学习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紧随新课程改革,挖掘出符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因此,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互动学习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过程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经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从互动前引入,到互动过程开展,最后完成总结升华,整个过程都要合理设计,将教材中直白的内容变得多元化,將单调的课堂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化,让学生经历参与、探索与实践的过程,更好地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包含的观点,认同相关要求。因此,教师要遵循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征科学设计,全面体现过程性原则,让学生形象地认识道德、法治的具体体现,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保证互动式教学成果。通过教师与学生不同观点之间的有效互动,来激发“教”与“学”的双方促进,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效果。道德与法治是一项综合性的课程,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价值观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由于小学生的生理上和价值观上的特殊性,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应该从学生的年龄方面考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将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二)交流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语言交流沟通,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是整堂课开展的重点,但这种交流并不是没有界限的,教师在设计交流活动时须考虑时间和参与主体的学习体验,不宜在课堂上占据过多时间,也不宜随意干预学生的交流过程,保证交流沟通过程的完整性,这样才能让互动过程有所收获,也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互动教学有计划、有结果,学生可以得到很好的学习体验。只有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渐强烈起来,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性,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平等,互助的友好关系,跟学生能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良好的沟通与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增加,以此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创造性原则
互动式教学模式须建立在灵活的教学基础之上,教师要采取创新手段指导教学活动,且要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主要目标之一,通过语言交流、问题探究、教学评价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对道德与法治观点和要求形成创造性的认识,进一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在实践中落实相关要求。落实创造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索,在互动中体现创新要求。兴趣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要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心理也尚未发育,还处于活泼好动等状态,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活跃课堂氛围,构建有序高效课堂吸引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教师对课堂内容的讲解内容,会间接影响到活动教学的效果,导致课堂教学质量无法达标。因此,在教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具备主动思考的能力,不断地学会创新和探索,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教学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培养与提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就教学主题的内容进行探讨,各自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并在学生之间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懂得观点的表达,学会正确地思考,从多种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时,能结合多重影响因素展开深入剖析。为此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构建成教学主题,引领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的交流,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互动式教学主题的研讨活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对同一主题的内容展开分析,学生会形成不一样的观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教学“我的好习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构建“如何养成好习惯”的教学主题,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好习惯的理解,寻找出日常生活中良好习惯的现象,在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地激发,并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会说出自身的良好习惯,以及如何坚持好习惯的方式进行分享,对教学主题内容的构建,学生参与热情得到提升,学生发表的观点层面也逐渐地增加,更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交流时,认识到自身的坏习惯并加以改正。通过构建教学主题,确立教学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早睡早起、爱护环境、个人整洁等,还可以让学生呈现出认真学习的精神状态、不拖拉的思维品质、细致耐心的个人素养等。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好习惯养成的经验,进一步提升全体学生的素质,促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提高。
(二)重视情感交流,促进师生互动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重视情感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仅改变了以往枯燥的课堂氛围,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对情感交流的教学形式,需要教师营造出情感交流的氛围,使学生深入到课堂环境中,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的快乐,形成十分丰富的学习感受。为此教师需要融入学生群体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情况,通过日常的行为举止影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平等的互动交流中,感受到教师的和蔼,更加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达成一种和谐的互动关系,学生能平等享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教师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温暖,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出家人对自身的关心与呵护,让学生认识到家人的爱一般都比较隐秘,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多方面,为此教师可以列举出自身感受到的爱,教师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会对家人的爱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在教师表达自身的情感时,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达到一定的契合,更加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表达自身的观点,为此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积极表达自身的情感,学生可以掌握更加多样化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也可以拥有不一样的学习感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A93A716B-7940-4439-B168-AF4A24688E53
(三)开展问题探究,强化法律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充分地学习到理论知识,还应积极地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将所理论和实践相互的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增强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不断思考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获取探究学习的经验时,能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学生将正确的学习方法呈现出来,可以为其他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并在实际的探究学习中得到肯定,学生学习信心得到增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不仅懂得了学习的真正含义,还可以体会到知识学习的魅力。教师要合理运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新闻,通过各种实际案例来教会学生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情景,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或新闻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随后让学生进行个人讨论和小组讨论。学生在讨论中能锻炼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提出问题时,也能展现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发表后,给予正确和指导性的评论,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做法,只有促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品德,才能为学生日后生活中的做人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案例引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轻松学习并掌握法律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在此实践探究的过程中,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联系到实际的案例,构建属于自身的学习体系,从而轻松学习并掌握法律知识。因此,在利用案例讲解这一节课的法律知识时,依据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案例,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学习进行思考,不仅让学生对案例的法律知识进行分析,还可以依据所学到的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中。如过马路为什么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所为什么要爱护公物,等等。通过实际的案例呈现出法律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加全面地遵守法律,并在了解到法律的实际作用时,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做一个依法守法的公民。
(四)设计问答形式,引领学生互动探究
基于教学经验可以看出,提问是引领课堂互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互动探究,师生围绕探究过程进一步交流,在课堂上形成互动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他们可借助问题探究理解相关知识,这样不但能让课堂气氛变得热烈,还能促进知识的学习。教师须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提炼出适宜的问题,问题内容多元化,问题答案开放化,问答形式灵活化,让学生的综合经验发挥作用,完成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在互动中互相启发思维,完善认知,促进创新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产生规则意识,教师针对性提问: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规则。“你们知道我们班有哪些规则吗?”学生结合个人了解到的班级规则回答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主题;教学过程中出示教材中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的文字,“了解这三幅图上的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遵守什么规则,否则会有怎样的后果?”针对这一问题多预留一些时间,让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从中明确不遵守规则的后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讨论:有人认为插队、闯红灯可以给自己带来便利,也不会造成不良后果。针对这个看法你怎么看?此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他们会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立场,教师对其发言充分肯定,联系教学内容升华主题,经过互动教学提高他们的规则意识,并使其学会遵守规则。
(五)应用信息媒体,创设形象互动情境
信息技术媒体的全面应用使课堂互动平台更加直观化,学生面对直观的信息技术媒体更能产生自主学习与互动的欲望,互动式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原本的口授模式,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的教学环境,利用图像素材和音乐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直观的感官刺激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学习和体验,实现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的互动以及学生与道德与法治知识之间的互动,使其不但能投入注意力,还能投入情感。同时,教师还可设计相应的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媒体情境的引領作用凸显出来。例如,在教学“我的家在这里”的内容时,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白的家相关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和小白的家,看看这都是什么地方,你觉得哪里比较好玩?两组图片分别是城市和农村环境,由学生观察图片并对画面上的场景简单描述,再播放语音听听小明和小白分别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的,使学生对不同环境的家乡有正确认识,以此来调动积极性。然后,教师引出新课主题并提出: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你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分享给大家听吗?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受进行交流、讲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如此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贴近了本节课教学内容。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应充分考虑从多种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将自身的观点与想法表达出来,提升学生参与互动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直观明确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体验不一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邱瑞玲)A93A716B-7940-4439-B168-AF4A24688E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