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思想矫正相异构想的地理教学设计*
——以“人口分布”为例

2022-06-07 03:03张艳萍
地理教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尺度人口思想

杨 扬 张艳萍

(云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部, 云南 昆明 650500)

相异构想的根源在于缺乏正确的逻辑思维和知识结构。地理思想是地理学科的灵魂,真正展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众所周知,矫正概念比传授概念更重要,但也更困难,而基于学科思想的教学设计,可以统摄教学内容,构建地理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学科素养。

一、“人口分布”中的相异构想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一书中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总结为一条原理,我只能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育理论中将学生在系统学习前形成的认知或经验称之为前概念,前概念有时会与科学概念相悖,这种与科学概念相背离的错误的思维认知结构被称为相异构想。[1]研究表明,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会对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形成正确思维认知产生一定的阻碍。[2]

“人口分布”属于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内容,相较于自然地理时空尺度大、抽象程度高,是不易被直接观测的教学内容,高中人文地理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故相对容易理解。但相对容易理解不等于绝对简单,相对于自然地理所研究的自然现象来说,人文地理所研究的人文现象更加复杂多样、“意外”更多,相异构想的情况也更严重。例如,对于大理和昭通的人口数量差异的问题,学生认为:大理的人口要多于昭通的人口。但事实上,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在人口总数上,昭通市542.4万人,而大理州是354万人;在人口密度上,昭通市221人/km2,大理州113人/km2。

二、“人口分布”教学探究

1.“人口分布”中的学科教学逻辑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教学提示”明确提出了教学内容的组织线索以及组织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对教学逻辑的关注。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是地理学独有的研究视角,即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人口问题的核心和关键。人口的分布存在静态分布和动态分布两种形式。人口的静态分布指的是人口在不同空间上的分布,如在农村或在城市的人口分布,同时包括人口分布与气候、地形和水源等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人口的动态分布是指人口在空间上的移动。因此,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地理学主要落脚于对人口分布和迁移的研究,而人口的空间分布是理解人口迁移的基础,人口迁移又反过来影响人口的空间分布。

“人口分布”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2.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3]从内容上看,高中人文地理人口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及人口合理容量四个核心内容。一个区域的人口数量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联。正如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所说,地理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对空间各事物的罗列,更重要的是去理解空间上结合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口分布”的教学,着重点不在于如何去描述、表达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外在表现,而在于如何通过人口空间分布的外在表现,分析其成因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理解区域人地关系特征。例如,某一地区人口密集,原因是什么?它可能会存在怎样的人地矛盾?某一地区人口稀疏,原因是什么?它是否会制约该区域的发展?“人口分布”的教学逻辑在于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而形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进而影响人口的分布以及迁移,最终影响区域人地关系特征。

2.“人口分布”中的学科教学思想

陆大道在《改变世界的十大地理思想》中指出:“地理学思想发展的动力来自客观世界本身,而这种动力又会反过来改变世界。”学科思想是一门学科看待世界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学科思想,而地理学独特的视角和眼光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从时间动态上来观察世界,认识区域特征及人与环境之间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即动态观察世界演变的思想方法;二是从空间上来观察世界,认识区域特征、人以及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从空间上表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空间和区域的思想方法;三是从相互作用来观察世界,认识人与环境在特定地理区域上的相互作用,即综合的思想方法。[4]上述三种思想方法内涵丰富,包含多种具体的思想方法,为了契合“人口分布”教学内容,同时细化研究,本文以过程思想(动态观察世界演变的思想方法)、尺度思想(空间和区域的思想方法)、纵横思想(综合的思想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地理过程指的是地理事物和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过程思想强调探究地理事物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想要清晰地说明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事物的现状,设想现象的发展、合理地追溯过去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探究由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变化,同一地域上不同历史阶段人口分布的特征。

尺度包括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指的是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量度,或研究地理事物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尺度思想是指探讨地理事物的时空属性,以及通过尺度的透镜观察地理环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地理思想。研究尺度不同所得到的结论的概括程度以及普适性也会有所不同,例如,人口多分布于地势低平的地区,这个结论是在较大尺度下得出的,把尺度缩小,聚焦到一个流域中,河漫滩或冲积扇地势平坦,但是这里分布的人口多吗?没有,因为这里容易受到河水的侵扰,为预防水灾的发生要避开河漫滩或冲积扇。由此,大尺度关注的是空间的整体性特征,而小尺度凸显的是细节以及差异。

“纵”代表的是垂直关系,研究人与环境之间以及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横”代表的是水平关系,研究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纵横思想不是将“纵”与“横”简单叠加,而是一个系统的综合分析过程。在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时,要注重对“纵”的把握,综合自然与人文要素,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关注“横”的影响,重视人口迁移所引起的人口分布的区域关联。

三、基于学科思想的“人口分布”教学设计

1.基于课标设计教学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课标的教学提示为:采用案例学习的方法;掌握分析人文地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社会调查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提出了“运用资料”“结合实例”“案例学习”的教学要求与建议。教学设计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读图填表,通过世界→中国→云南省三个不同尺度的案例分别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引导学生对现阶段不同尺度人口分布情况作出评价,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第二部分基于对上述三个案例的深入探讨,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以及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明确目标,确定重难点

教学目标:通过读图,运用尺度思想描述世界、中国和云南等不同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及规律;运用过程思想说明某一区域当前人口分布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运用纵横思想综合分析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深刻认识人地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看待地理问题的习惯,提升从不同尺度综合分析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关注自己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立足乡土,热爱祖国。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为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难点在于掌握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思路与方法。对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高一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3.课堂实施,落地学科思想

(1)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欣赏地球夜晚灯光。

思考问题:在视频中你看出了哪些国家和地区的轮廓?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家乡?哪些地区夜晚的灯光最耀眼?请分析影响地区夜晚灯光亮度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直观感受人口分布的总体特征。同时借助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知。

(2)探究活动一:世界人口分布

思考问题:①读世界人口分布图,探讨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并填表(见表1);②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主要河流图以及世界主要国家GDP模式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并填表(见表2)。

表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表2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内容解析: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平原以及城市地区。表1要求填写的是具体地区,学生完成表后需要进行梳理,总结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以及规律;再结合地形、气候、水源及经济发展等要素分析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因素,完成表2的填写。本活动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建构过程,引导学生建立关于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范式,试图在源头上矫正相异构想,为后续的活动及分析提供思路。同时,活动中也设置了相关的开放性内容,可供学生进一步开拓思维。

(3)探究活动二:中国人口分布

材料:中国历代人口分布变迁

据相关资料统计,西汉建立时人口仅有1300万,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人口达到两汉之最,约为6300万,此时全国人口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全国人口达到2380万,东晋时人口开始大规模南迁。唐开宝十一年(公元752年),人口达到唐朝巅峰,接近6000万。安史之乱时期,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分布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格局。北宋崇宁时期,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在靖康之难(公元1126年)后达到高潮,当时南迁的主要目的地在今浙江、江苏、湖北、四川、湖南以及江西等地。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人口达到7200万,主要分布在今江苏、上海、浙江、江西及华北、关中地带。1935年,胡焕庸对全国各县人口数据进行调查和统计,绘制出中国人口分布密度图,并在图上划定人口分布突变线——胡焕庸线,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分布格局。

思考问题:①阅读图文资料,概括我国历代人口分布的变迁趋势,并推测其形成原因;②结合材料分析现阶段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以模式图的形式进行说明(见图1);③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是否符合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当前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是否合理?有何优势和劣势?

图1 中国人口分布模式图

内容解析:我国早期人口分布北多南少,经过多次南迁,逐步形成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南迁一般是以战乱为导火索,同时伴随着北方自然环境恶化、政策以及军事等因素。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基本符合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分布同样呈现出向中低纬度、低平地势和沿海地区以及城市集中的趋向性。其次,人口分布不平衡不等于不合理。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应该考虑该地区人口和自然资源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是否得到最佳组合,即是否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与东部地区气候优越、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及交通便利等条件有关。

(4)探究活动三:云南省人口分布

思考问题:①读图,小组合作交流云南省人口分布特点?探讨是否与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保持一致?为什么?②读图分析云南省各(州)市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格局是否协调;③阅读图文资料,评价昭通地区人口分布现状,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助力昭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解析:云南省的人口分布大致以元江—哀牢山为界,此线以西以南,人口分布稀疏,此线以东以北,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同时云南省人口分布极不平衡,据第七次人口普查,人口居前三位的昆明市、曲靖市和昭通市合计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为40.92%。昆明市人口最多,约为846万;迪庆州人口最少,约为38万,它们之间的人口差值已高达约807万。云南省人口分布特点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并不一致,如滇东北地区地处乌蒙山区,但仍然是人口密集区,其主要受小尺度区域特征的影响。

亚当·斯密认为,人口不断增长是一个地区繁荣发展的象征,它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继续发展的原因。因此,人口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地区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云南省各(州)市人口与经济整体上保持一致,多呈现出高—高型和低—低型。高—高型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集聚又反哺经济,形成了经济与人口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主要分布于滇中地区,如昆明市、曲靖市等。低—低型则表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导致该地区对人口吸引力小,人口增长缓慢,多分布于滇西北及滇西南地区,如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等。同时,个别地区也呈现出低—高型和高—低型。低—高型表示经济发展水平高但人口数较少,经济对人口的拉动作用较弱,多分布于高—高型周边地区,如玉溪市。高—低型则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口数较多,经济发展落后于人口发展,多分布于滇东北地区,如昭通市。

当前昭通市的人口总数超过了其经济发展规模,人口承载状况呈现出超载样态,人地关系紧张,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以及生态问题,不利于昭通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应着力培育和发展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合理控制人口数量,并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等。

设计意图:三个活动从世界→中国→云南省不断聚焦,尺度思想贯穿其中,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尺度思考同一问题,理解因地制宜理念,落实区域认知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活动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建构过程。活动二则从过程思想和纵横思想角度,引导学生全面、系统且动态地把握地理问题,强调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活动三重视分析评价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此外,活动一和活动二重点关注地理要素对人口的影响,而活动三更关注人口对地理要素的反作用,以此落实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5)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基于上述三个活动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交流成果(见图2)。学生分享、质疑,教师则进行反馈、补充和说明。

图2 影响人口分布因素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良好的知识结构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但知识结构需要学生主动建构,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

(6)拓展与延伸

课外:查阅自己家乡所在县(区)人口分布资料,分析人口分布特点、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形成书面报告。

设计意图: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反思与总结

相异构想的矫正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挖掘蕴藏的地理思想,设计严谨的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在地理知识探究过程中体验、感悟、理解和掌握地理思想,同时要反复规范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严密性,帮助学生运用地理思想主动建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矫正原有的相异构想思维体系。

猜你喜欢
尺度人口思想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财产的五大尺度和五重应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宇宙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