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 王淼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克孜勒苏人民医院2年内(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1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相关分析,以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设置为对比组、研究组,单组例数50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较对比组更低(P<0.05);研究组流产率2.00%、早产率6.00%均低于对比组16.00%、20.00%,足月生产率92.00高于对比组64.00%(P<0.05);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均更长,分娩出血量更少(P<0.05);治疗前,2组HCT、PV、E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前,2组HCT、PV、E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结论: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降低流产率、早产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减少分娩出血量,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
引言
习惯性流产也叫复发性流产,指妊娠28周之前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情况[1]。由于习惯性流产可严重影响产妇身心健康影响,同时,还可能破坏家庭和谐,引起家庭矛盾,此外,习惯性流产还会造成胎儿发育异常,危害重大且深远,因此,需尽早采取积极规范治疗和干预,尽可能减少或降低习惯性流产所致危害[2]。目前,药物是临床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主要方式,为此,本次研究纳入本院2年内(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1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相关分析,对比评估不同用药方案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年内(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1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主体进行相关分析,以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设置为对比组、研究组,单组例数50例,年龄最低22岁、最高39岁,均值(30.55±5.29)岁,流产次数最少3次、最多5次,均值(4.12±0.33)次;年龄最低23岁、最高40岁,均值(30.67±5.31)岁,流产次数最少3次、最多6次,均值(4.25±0.31)次;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研究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备且在通过审核批准后开展。纳入所有研究主體均按照以下纳入、排除标准入组:纳入标准:(1)符合习惯性流产诊断指南与标准;(2)存在子宫器质性病变;(3)意识清晰、认知正常;(4)事先对研究内容、目的等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宫颈裂伤;(3)对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存在既往过敏史、禁忌症;(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
1.2 方法
对比组(n=50)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单次取75mg阿司匹林肠溶片让患者服用,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研究组(n=50)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阿司匹林用药与对比组一致,单次取5000IU低分子肝素进行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续治疗2个月。
2组于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症状变化情况,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若各项临床指标恢复至正常,可终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临床指标,主要测定评价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时间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2)观察分析妊娠结局,分为流产、早产、足月产,统计计算发生率。(3)观察分析指标改善,包括流产孕周、分娩孕周以及分娩出血量等。(4)观察分析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HCT、PV、ERP等。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较对比组更低(P<0.05),见表1。
2.2 妊娠结局比较
研究组流产率2.00%、早产率6.00%均低于对比组16.00%、20.00%,足月生产率92.00高于对比组64.00%(P<0.05),见表2。
2.3 指标改善比较
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均更长,分娩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3。
2.4 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
治疗前,2组HCT、PV、E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4。
3 讨论
习惯性流产病因相对比较复杂,基于当前医学水平,已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生殖器官解剖结构畸形、遗传异常以及抗磷脂综合征等,同时,临床发现,感染性因素和习惯性流产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另外,部分不明确因素,如环境、电离辐射以及杀虫剂等,也可能与习惯性流产发生具有一定关系[3-4]。近年来,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习惯性流产发生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现阶段,由于习惯性流产病因、临床症状等不尽完全相同,因此,临床治疗强调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但是,相关研究指出,大部分习惯性流产患者皆存在蜕膜血管栓塞,故而在临床治疗中抗凝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同时,抗凝也被公认为对血栓最有效的治疗方式[5-6]。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是常用抗凝药,其中,阿司匹林被列为药学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故能够良好改善局部血运,预防血栓形成,但是,由于造成习惯性流产的病因较多,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整体疗效欠佳,所以,在实际临床治疗期间可联合其他药物,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7-8]。
本次研究:治疗后,研究组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水平较对比组更低(P<0.05);研究组流产率2.00%、早产率6.00%均低于对比组16.00%、20.00%,足月生产率92.00高于对比组64.00%(P<0.05);与对比组比较,研究组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均更长,分娩出血量更少(P<0.05);治疗前,2组HCT、PV、E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前,2组HCT、PV、E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更低(P<0.05);结果说明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卓著,分析可知,低分子肝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强大抗凝能力、中断补体活性作用以及抗感染等,将其应用于习惯性流产患者治疗中,其能够限制凝血因子自身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预防和减少血栓形成[9],另外,其还能够加快血管内皮细胞修复,对自然杀伤细胞本身毒性作用起到限制,减缓滋养细胞凋零速度,因此,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在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采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能够更好改善患者凝血相关指标,降低流产率、早产率,同时,还可以延长流产孕周、分娩孕周、减少分娩出血量,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
参考文献:
[1]陈亮红.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0):119-120.
[2]盘根明.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8):123-125.
[3]叶聘.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在习惯性流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2021,41(03):96-98.
[4]颜颖.阿司匹林肠溶片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习惯性流产的效果与安全性观察[J].吉林医学,2021,42(03):661-663.
[5]陳翠娜.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血栓前状态致早期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20,26(25):98-100.
[6]周晓. 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0例习惯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60-62.
DOI:10.3969/j.issn.1673-9701.2012.16.027.
[7]库兰·哈力克. 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高龄复发性流产的疗效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5):95,101.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8.05.071.
[8]蔡美云,陈婉,洪程铭. 低分子肝素与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自身免疫型复发性流产的临床分析[J]. 吉林医学,2017,38(3):458-460.
DOI:10.3969/j.issn.1004-0412.2017.03.024.
[9]唐洪,黄妙云,谭毅. 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ACA阳性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23):13-14.
DOI:10.3969/j.issn.1003-6350.2012.23.005.